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泉州永春:打好生態修復硬仗 礦山復綠又生金
2025-08-14 10:01:27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永春縣:打好生態修復硬仗 礦山復綠又生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永春縣將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以天湖山礦區為突破口,系統推進生態治理與産業重塑,完成生態修復面積3479畝,並因地制宜開發林下經濟、立體養殖和生態旅遊等新業態,實現“黑色煤都”向“綠色寶地”的跨越性轉變。

  系統“修山”

  進入永春天湖山礦區,眼前是綠意蔥蔥的邊坡,往下則是一壟壟長勢良好的經濟作物。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黑土地”——2019年,天湖山礦區全線退出煤炭開採時,這裡是山體和植被破壞的“重災區”。

  永春縣從2022年開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通過全面“體檢”將70宗廢棄礦山圖斑納入治理範圍,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原則劃定生態保育區、農業復墾區、文旅開發區三大功能區,分階段、分任務、分工程量開展整治,天湖山礦區方才迎來重生。

  在基本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全面修復地表植被破壞區域的同時,永春縣還精選坡度適宜、水源便利的區域,實施土壤改良工程,採取客土覆蓋、有機肥施用及微生物修復等技術,提升土壤肥力與保水能力,成功令天湖山礦區成為一方沃土良田,為後續産業導入奠定基礎。

  煤矸石是礦區修復中所産生的固體廢物,對水質、山體都會造成破壞,合理清運、科學利用煤矸石是恢復山體風貌的重要一環。為此,永春縣編制煤矸石專項利用修復方案,將煤矸石處置權納入公共平臺進行有償處置,並由競得者完成煤矸石處置和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目前,已完成煤矸石處置112.02萬立方米,由社會資本自主完成生態修復面積210畝,節約治理資金1000余萬元。

  礦區修復後如何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永春縣結合“林長制”發動護林員每週巡山護綠,及時排除濫採亂挖煤矸石、破壞植被等問題,還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巡查和人工監測數據,打造“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實時監控植被恢復、水土保持及地質災害風險,累計布設監測點45處,實現生態修複數字化管理。

  一步一個腳印,過去的“生態短板”,正努力建成“生態樣板”。

  不負青山

  礦區修復,不是“一錘子買賣”,更是奔著發展去的。治理工作開展之初,永春縣就在同步思考——礦區轉型後的産業怎麼辦?如何給百姓帶來生態紅利?各方論證後得出結論:發展林下經濟再合適不過。

  礦區修復後,永春縣通過整合周邊生態資源,集中流轉工礦用地、林地、園地等2000多畝土地資源,吸引53家林下種植企業投資落戶,打造艾草、竹蓀、金線蓮、靈芝等林下種植基地,建設泉州中西部林下經濟示範館,林下經濟年産值達到7000萬元以上,拉動就業700余人次,農戶增收4000元以上。

  以土地復墾為突破口,永春縣還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來佳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初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兩家農企,先後投入4億元建設400萬羽蛋雞養殖基地,打造5G+智慧農業的現代産業園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天湖山礦區的經驗,是泉州因地制宜做好礦山治理“後半篇文章”的一個重要縮影。

  礦區生態環境修復底色之上,永春縣還精心策劃開發了以“知青名片”等為主題的工業旅遊項目,整合礦區遺跡、鐵路軌道和生態公園等特色景點,打造礦山精品旅遊線路,重塑區域價值,年吸引遊客量5萬人次。

  從“煤海”變“綠海”,從“生態傷疤”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生態修復讓礦區披綠,産業、文化賦能讓礦區生金。隨著天湖山礦區的轉型之路從“地下開挖”走向“地上開花”,永春縣在激活高品質發展動能的畫卷上,正不斷書寫著新的答案。(何金 湯海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