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山:山海相依城鄉融 奮楫揚帆共富路
東山鄉村風光
智慧化生産線吞吐節能玻璃,碼頭吊臂起落間集裝箱流轉,口袋公園裏村民閒話家常……初秋的東山,工業的“新”與鄉村的“美”交織。
從臨港産業園的産業升級,到構建現代海洋産業體系,再到民生工程提升城鄉福祉,東山縣錨定推動高品質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共同富裕這一本質要求,通過産業強筋、海洋拓藍、治理提溫,推動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功能互補共進,在山海相擁間繪就“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畫卷。
立足新發展階段,東山縣委書記何靄表示,要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示範、走前頭,奮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範縣。
企業向“新”
産業集群做大做強
翻開東山産業圖譜,方圓2.22平方公里的臨港經濟産業園內,太陽海纜、旗濱玻璃等龍頭企業向“新”而行、向“優”發力,強勁帶動産業集群升級,延鏈、強鏈、補鏈的盛景接二連三,令人振奮。
日前,福建旗濱集團節能玻璃有限公司的高端節能玻璃新産線正式落地,填補了集團在我省節能玻璃生産基地的空白,標誌著企業在玻璃精深加工上實現産銷一體化。
走進企業生産車間,智慧化生産線全速運轉,玻璃歷經切割、磨邊、中空及檢測等工序加工為規格統一的部件。
“節能玻璃主要運用於高端建築幕墻玻璃,兼具隔熱、隔音、節能與美學效果。價值較玻璃原片提升5至20倍。”公司負責人曾永華説。
作為旗濱集團延伸産業鏈的重要板塊,目前企業共有2條大型磁控濺射鍍膜玻璃生産線、2條中空玻璃生産線及配套加工工藝設備,預計可年産Low-E鍍膜中空玻璃72萬平方米、大板鍍膜玻璃960萬平方米等,年産值達3.1億元。
從一粒沙子到玻璃原片再到精深加工的節能玻璃,旗濱集團已實現産業鏈的延伸和自産自銷。
在旗濱節能玻璃有限公司的對面,福建省首個海纜運輸專用碼頭也于日前正式投入使用。廠房外,輸纜通道架在空中,蜿蜒通往一公里外的3萬噸級海纜專用碼頭,首批20.94公里的海底電纜已啟運至莆田平海灣海上風電場項目。
“碼頭采用離岸式佈置,配備先進海纜輸送設備,可為海底電纜施工船及周邊企業提供靠泊、裝卸和運輸服務,未來將推進技術改造升級工作,以滿足更大規模、更高電壓等級海底電纜的生産配套需求。”太陽海纜(東山)有限公司副總裁向波説。
該碼頭為5000噸級通用泊位(結構按3萬噸級設計),使用岸線長度154米,年吞吐量11萬噸,設計年通過能力14.5萬噸,總投資10867.07萬元。其投用不僅扭轉了福建省此前無海纜運輸能力的局面,提升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還優化了東山港區功能佈局,增強了區域海洋工程競爭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我們規劃了園區、景區、城區、港區和高鐵新區‘五大區域’,致力於把每一塊區域建設好、發展好,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格局。在園區發展方面,加快推進産業鏈項目投建投産,引辦一批關聯項目,做大做強新材料、新能源、水産品精深加工三大産業集群。”何靄説。
智拓藍疆
海洋經濟轉型升級
作為福建省重要的“藍色糧倉”,2024年,東山縣水産品總産量達49.11萬噸,規模以上水産品加工企業産值高達141億元,水産品出口額穩居全國縣級前列,堪稱福建水産“黃金産區”。
近年來,東山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向深海挺進,建設“海上糧倉”,像重視糧食生産一樣重視海洋開發,形成井然有序的“海上田園”。閩投東山一號項目進展加速,預計9月底投用,海洋牧場部分設施也將在11月前投入使用,東山在探索海洋食物資源方面步伐堅定且務實。
而岸上,一場關於“鎖鮮”和“保種”的攻堅行動正悄然展開。
依託漳州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核心區優勢,東山海洋生物科技園內聚源生物科技、宏威生物科技、滄晟食品、旺田食品等項目正加速建設。總投資16.6億元的東山縣海洋生物技術應用及智慧冷鏈項目將建設肽粉、精煉魚油等海洋生物高技術提取産品生産線和蝦類、鮑魚等海洋休閒食品車間,配套建設海洋産品智慧化冷鏈物流系統,建成後預計總倉儲容量為47.23萬立方米。項目建成後,將形成“研發—生産—倉儲—流通”全産業鏈閉環,推動海洋産業向現代化、智慧化轉型。
“項目建成後,東山海鮮將擁有更現代化、更充足的冷庫資源,我們的産品能更快、更高效地運往全國各地,甚至走向海外市場,這對提升東山海鮮的市場競爭力太關鍵了!”聚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啟生説。
海洋種業同樣勢頭強勁。總投資2.84億元的南方海洋生物種業研究項目正火熱建設,將重點打造閩臺水産技術交流中心、對臺苗種試驗區等,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現代水産種業體系,為東山漁業高品質發展築牢“種苗根基”。
海上貨運樞紐展活力。作為福建省對接台灣南部的重要樞紐,東山5000噸級對臺客貨運碼頭總投資約2.6億元,于2023年5月辦理完成港口經營許可證,當年5月對國內開港運營,是開通對臺直航航線的基礎設施工程,可拓展“東山—澎湖—台灣本島”航線,實現更廣維度的對臺合作交流。現已開通3條內支線航線,去年碼頭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萬個標箱。
“我們的門機和橋吊設備,是漳州南部唯一的橋吊大型設備。可將單船的裝卸貨時間從48小時降至13小時。”福建漳州港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鴻靈説。未來,船舶將從碼頭直航台灣南部,深化閩臺經貿合作,助推東山港區開發建設和港口功能佈局完善。
從冷鏈升級到種業突破,再到對臺樞紐,東山正加速從傳統漁業向現代化海洋産業強縣跨越。
治理提溫
點亮美好生活
在改善民生上,東山縣同樣不遺餘力,紮實推進生態治理與鄉村振興,全島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公共服務越來越優質、群眾生活越來越美好。
康美鎮東沈村因地勢低窪,歷史上水患頻發。1961年夏,東沈村被淹,當時坐鎮指揮全縣抗洪救災的谷文昌趕到現場,組織力量幫助群眾開展生産自救,並經深入調研後決定開鑿一條新港道排澇。如今,東山縣委縣政府接過生態保護的接力棒,投入2.86億元對東赤港防洪體系進行治理和提升,共治理河道約22.3km,改造水閘4座,配套建設智慧化預警監測平臺。目前,項目已完成總進度約95%,閘門已實現防洪排澇功能,預計今年9月竣工投用。項目建成後護岸防洪能力將提升至抵禦10年一遇山洪、30年一遇潮位標準,有效保障流域防洪安全。
前樓鎮岱南村依託“海邊、城邊、路邊”優勢,在發展傳統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同時,依託蘆筍文化館和生態種植基地,發展研學項目;實施新時代鹽業改造提升項目、鹽文化創業園,力促村集體經濟增收。2024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55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萬元,獲評全國文明村、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
“農村要治理得好,必須從群眾能看得見的小事做起。”在岱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勇發看來,鄉村治理“先手棋”得從房前屋後著手。於是,他帶領村幹部對村裏老舊房屋進行全面細緻地摸排,保留原有産權,拆除破舊危房豬圈,用於修建停車場和“口袋菜園”“口袋花園”,讓村民認領,主動參與管理,既美化村容村貌,每年還節省10萬元以上的管理費。
“老房子空著也沒用,現在我種一些蔬菜自給自足,多了就送給幸福食堂,還能鍛鍊身體,多好。”84歲的村民林返香在菜園裏邊忙碌邊笑著説。
如今,岱南村巷道乾淨整潔,鄉村井然有序,幸福食堂常態化運營,每日為近百名75歲以上老人提供餐食,長者菜園多點開花,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以一域窺全貌,如今的東山通過産業振興富民、生態治理護安、精細治理提質,持續推動全域“城鄉融合、共富共美”。(報業集團記者 李妙珠 通訊員 歐東茵 林東妹)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