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家園的“第二次呼吸”
改造後的新城花園小區
居民在改造後的鑫榮小區西區休閒鍛鍊。
改造後的大修廠宿舍小區
新城花園彩色透水混凝土籃球場上,年輕人正在打籃球。
日前,漳州薌城區啟動2025年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共將改造小區53個,總建築面積約218萬平方米。目前,已分批次進場施工39個小區。
薌城區委書記石振棋日前在調研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時説,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各相關部門要壓實工作責任,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細化任務清單,倒排時間節點,科學調配力量,搶抓施工“黃金期”,加快施工進度,高效推進各項改造工程,確保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早建成、早見效。
近年來,薌城區持續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連續多年將老舊小區改造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累計已改造完成318個小區,總投資約17.4億元,惠及居民7.5萬戶,改造規模居全市首位。城市更新,讓這些城市家園有了“第二次呼吸”,城區面貌蝶變,人居品質躍升,許多社區迎來了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的華彩蛻變,群眾幸福感與日俱增,一幅安居樂業的溫暖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著眼細微
提升群眾幸福感
三伏天已過,天氣仍然悶熱。在薌城區東方明珠、鑫榮嘉苑、香格里拉等老舊小區改造現場,挖掘機、渣土車進場施工,十幾名工人各自忙碌著,現場井然有序。
“今年共將改造53個老舊小區,目前39個小區已進場施工。”省七建集團薌城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負責人王明資説,秉承“一小區一方案”的改造理念,建設內容細緻多元,包括雨污分流、弱電管線規整、海綿化改造、停車場擴建、圍墻翻新、消防升級、綠化提升、無障礙設施加裝等20余類,切實讓“高顏值”與“高舒適度”成為居民可感可及的日常。
老舊小區改造,對於薌城群眾而言,已十分熟悉。作為漳州主城區,薌城老舊小區存量龐大。早在10年前,有關部門就進行普查,薌城區1995年底前建成的小區約有260個,部分小區建成時間甚至是20世紀80年代。
“因面積較小、歷史欠賬多等原因,無物業公司管理或逐漸被物業市場淘汰,這些老舊小區又同時變成無物業小區,成為城市治理的短板。”薌城區住建局局長汪冕説。
湖內新村位於漳州市薌城區的西片區,小區始建於1986年,共有磚混住宅樓17幢,是市區最早的一批小區之一。由於沒有實行物業管理,無資金繼續投入,湖內新村樓房老舊,道路破損,明溝堵塞,遇雨天就澇,排污管道及化糞池老化,時不時溢出污水來,加之缺乏管理與約束,有些住戶侵佔小區公共區域,違章搭蓋或亂放雜物等,小區成為名副其實的“臟亂差小區”。
“隨著生活水準提高,群眾對居住環境提出更高要求,這些小區已成為城市更新必須面對的課題。”汪冕表示,長期以來,漳州市市區很多老舊小區因為缺乏物業管理,容易産生公共環境衛生差、鄰裡矛盾、治安混亂等問題,影響小區穩定與社會和諧。
自2018年起,市、區兩級政府將老舊小區改造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借鑒福州、廈門等地經驗,全面啟動整治行動。
“剛開始沒經驗,當年先啟動了8個老舊小區改造。”汪冕説。民主裏新村、喬安新華園、水利新村、竹圍新村南區、前鋒新村、瑞得園小區、金源新村、利賓小區等8個無物業老舊小區改造,共涉及樓房82棟,居民2463戶,總投資2695萬元。重點改造供水、雨水、污水、燃氣等地下管線和區間道路、照明設備等,讓小區首先達到“水通、路平、燈亮”的標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綠化種植、規劃停車位、鋪砌植草磚等措施來實現景觀提升。
據施工方王明資介紹,改造內容包含化糞池清理修復;雨水、污水管網重新鋪設;道路、綠化重新佈局;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位重新設置;路燈升級;供水管網及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等。
這些小區改造取得成功,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後,改造工程進入“快車道”:2019年改造完成13個小區;2020年增至40個;2021年完成38個;2022年達104個;2023年達67個;2024年達48個。城區面貌煥然一新,居住體驗顯著改善。
高位推動
群眾參與齊發力
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建設工程,更是一項系統性的社會治理課題。
近年來,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出臺《漳州市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漳州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等文件,形成“市級統籌、縣級落實、街道參與、社區配合”的層級工作格局。
審批效率,曾是制約改造推進的堵點。2019年,漳州出臺《漳州市特殊類別工程建設管理暫行辦法》,成為全國首個針對“城市雙修”(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城市更新類項目的專項政策,從制度層面破解審批瓶頸。
管理辦法出臺前,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從啟動到進場耗時近10個月,而2020年應用新政策後,通過方案快速聯審,現場有序推進。如前鋒市場西側道路整治提升項目之前受前期工作制約進展遲緩,管理辦法出臺後即刻運用,從項目立項到項目開工歷時僅37天;芳華北路(瑞京路至芳華橫路)整治提升項目于當年4月13日獲市發改委出具項目辦理意見,4月17日就獲批開工,歷時4天。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老舊小區改造中,薌城區建立由區委區政府統籌謀劃、主管部門牽頭推進、區屬國企實施改造、街道社區協調落實管理的工作機制,以黨建帶共建協調各單位聯動發力,充分發揮“網格員+黨員+志願者”“城管雙員進社區”等服務力量。
如“城管雙員進社區”,就是建立由屬地項目主管部門、街道辦事處、“城管雙員進社區”工作組、項目業主單位、施工單位、居民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居民代表)共同參與的居民議事協商會,協調解決老舊小區改造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天福園是一個以古玩、藏品為特色的小區,小區的門還是要古樸典雅一些”“這個轉角處有點偏暗,最好再加一盞路燈”……前年,在天福園老舊小區改造中,改造施工單位、社區居委會等相關單位,就多次組織居民代表進行議事協商,機制建立以來,高效處理反饋居民意見建議30余起,大到大門風格樣式,小到路燈監控位置,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有效化解居民與施工方之間的矛盾,切實為民服務,極大提高老舊小區改造效率。
“我們採取公示改造方案、上門走訪、黨群議事會等形式分兩輪徵求群眾意見,形成‘一小區一方案’。”汪冕説。
東方明珠花園、武夷名仕園、香格里拉等小區改造施工前,改造方案就先在小區裏進行公示,聽取居民、社區的意見和建議。“比如説有些居民認為要多種一些樹木,停車位要進行調整;比如有些車棚離樓房較近,居民建議挪遠一些等!”王明資説,根據收集到的一些建議和意見,多方在一起協商,對改造方案進行修改調整。
“好事更要辦好!”在改造中,薌城區還邀請居民擔任“現場監督員”,改造後則推動成立居民自治小組,建立共管長效機制。此外,薌城區注重整合各類專項工程:將老舊小區改造與海綿城市、文明城市等創建相結合;同步推進智慧化、適老化改造;協調供水、供電、供氣、通信等單位同步施工,避免反復開挖、資源浪費。
建管合一
續寫改造後篇章
改造一時,管理長久。
小區面貌更新了,如何避免重回“臟亂差”?沒有物業接管,如何維繫整潔與秩序?這是許多居民共同的憂慮。
“部分老舊小區群眾共管意識不強,付費購買服務的習慣短時間較難改變,加之小區公共空間不足,導致公共收益部分相對較少,物業服務公司不願意進駐,小區更容易引發臟亂差。”漳州市薌江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張小峰説。
2020年,薌城開始探索破題——成立國有非營利物業企業“薌江物業”,積極打造“紅色物業 城市管家”黨建品牌,專為改造後的無物業小區提供兜底服務,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有效打通社區治理神經末梢。
事實上,許多小區改造後,有一些小區進行了業主自治,自行管理,如達嘉名門、和平裏小區三期,管理得還不錯;還有一些成立了業委會,由業委會在社會上選聘物業公司進行管理,初步建立了長效機制。
國有非營利物業企業“薌江物業”,主要的作用是兜底。“不以營利為目標,以全市最低的物業管理費進駐管理小區,讓改造後的小區能保持常綠常新,臟亂差不要回潮。”張小峰説,公司嘗試採取“先服務、後收費”模式——先讓居民看到服務成效,再自願繳納物業費,逐步培養付費習慣,實現良性循環。
2020年4月,人民新村成為薌江物業進駐的首個小區,後陸續進駐甘棠宮新村、金源新村、華元公寓等小區,廣泛聽取業主心聲,鼓勵小區居民參與社區管理,邀請居民參與服務品質考評,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準,贏得居民稱讚。
“目前,薌江物業公司已進駐管理100多個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張小峰説,此外,針對老舊小區老年人口多的現狀,薌江物業于2023年3月推出“住小福”家政服務平臺,提供收納搬家、家電維修、管道疏通、月嫂護工等8類服務,通過培訓專業隊伍、暢通服務信息,真正打通社區便民“最後一公里”。
據悉,目前,薌城區正以紅色物業為抓手,立足群眾需求,創新聯動載體,固化提升好經驗、好做法,致力打造多門類、廣覆蓋、立體式的便民服務“一刻鐘生活圈”,努力為居民群眾提供更加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推動群裕小區從“老舊小區”向“幸福小區”轉型。(報業集團記者 蕭鎮平 通訊員 劉欽賜 鄭文典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