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十四五”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規劃主要指標預期全面完成——聚焦“産業優” 創新活力足
全省工業增加值從2020年的1.51萬億元增至2024年的1.92萬億元,全國位次從第6位升至第5位。今年1—7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高於全國2.4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長15.2%,居東部十省市第3位。截至目前,全省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31.7%,列全國第2位……
9月2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建業表示,“十四五”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規劃的主要指標預期全面完成。“這五年,福建製造業的‘家底’更厚實,‘筋骨’更強健,成為全省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壓艙石’。”
現代化産業體系動能澎湃
“十四五”期間,我省加快構建具有本省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新動能澎湃。
電子信息産業“增芯強屏”補短板,率先實現新型顯示主流技術路線全覆蓋;高端裝備産業“電動引領”走前頭,率先在全國啟動“電動福建”建設,出臺全國首個“光儲充檢”一體化建設指南,電動船舶在全國先行先試;石化産業“項目帶動”步伐快,“兩基地一專區”集聚效應持續釋放;形成完整的紡織鞋服産業鏈,製鞋業營收全國第一;戰略性新興産業“乘勢而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總産值比重比“十三五”末提高9.5個百分點,全球最大2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下線、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低空經濟、未來顯示、智慧機器人等未來産業新賽道加速佈局。
福建堅持“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一體推進縣域産業鏈、工業園區、産業集群建設,産業聚鏈成群、蓄能成勢。
發佈全國首份縣域重點産業鏈白皮書,出臺縣域重點産業鏈高品質發展實施意見和試點縣方案;
全省83個縣域確定164條重點産業鏈,11個縣(市、區)入選2025賽迪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數量居全國第7位;
2024年63個省級指導園區集聚了全省40.4%的規上工業企業、貢獻了45.3%的規上工業營收,千億園區從2020年的2個增加至7個;
全省現有超千億産業集群20個,寧德市動力電池、泉州現代體育産品2個集群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16個國家級、60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
……
“新”“智”“綠”成趨勢
翻閱這份“十四五”福建製造業“答卷”,向“新”、向“智”、向“綠”漸成趨勢。
向“新”跨越,關鍵技術“攻關突圍”見實效,創新平臺“引育並舉”強支撐,産學研用“協同發力”促轉化。
組織實施296項省技術創新重點攻關項目,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技術、材料、産品,光刻膠、電子特氣、宮頸癌疫苗、高純金屬靶材等一批“福建造”打破國外壟斷;培育國家企業技術中心9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58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5家;先後遴選省産業領軍團隊5批105個,引進“高精尖缺”人才200多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70多項,帶動7家企業上市;在全國率先立法出臺首臺(套)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條例等。
向“智”躍遷,生産線煥新升級,産業鏈韌性增強。
數字化轉型“廣度深度”雙提升,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的企業佔比超七成,居全國第2位;福州、廈門、漳州、泉州、龍岩5市入選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全省數字化整體水準居全國前列。
得益於此,涌現出更多智慧製造“標杆”。2021年以來,培育21家國家級智慧製造示範工廠、12家卓越級智慧工廠、354家省級數字化標杆企業,及7個國家級、39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人工智能“融合應用”,更是讓顛覆性“智變”在千行百業發生。設立福廈泉3個省級人工智能産業園,實施“智賦百景”行動、發佈116個典型場景。
向“綠”而行,綠色製造與節能減排實現“雙輪驅動”。
堅持“梯次培育”,累計獲評300家國家級綠色工廠、3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2個綠色工業園區,培育46家省級以上能效“領跑者”企業,綠色製造體系覆蓋越來越廣。
堅持“綠色”加力,建成重點用能企業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實施超300項工業重點節能改造項目、壓減能耗超100萬噸標準煤,推廣200多項先進節能技術,52家企業入選工信部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規範企業。
營商環境活力充沛
傳統産業躍遷、新興産業聚勢、未來産業謀遠,一個活力充沛、動能澎湃的新福建,背後是更有力度、溫度、廣度的營商環境——
出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家幹事創業等政策,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入駐企業超3.3萬家;上線“黨企新時空·政企直通車”,出臺服務企業“四通四到”機制實施方案,及時解決企業訴求。
春江水暖,市場先知。2024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突破2.2萬家,利潤總額3985億元,總量居全國第5位;培育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59家,其中寧德時代、青拓集團、紫金礦業等3家企業超2000億元;培育54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68家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371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178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優質企業群體“枝繁葉茂”。(記者 林霞)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