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泉州安溪:電商何以“領跑”
2025-09-05 10:07:19來源:泉州晚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2025年全國10個“領跑縣”典型案例之一,福建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域 安溪電商何以“領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6910e32-8dbe-498c-91ac-7ecfd62b56ca

在全國農村電商的賽道上,茶鄉安溪脫穎而出。

  近日,全國農村電商高品質發展交流活動上傳來捷報——安溪,這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區縣,憑藉農村電商的卓越實踐,成為2025年全國10個“領跑縣”典型案例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域。

  從“肩挑背扛闖市場”到“輕點滑鼠賣全球”,從2013年電商交易額20億元到2024年突破320.3億元,安溪縣用11年時間完成從山區小城到“全國農産品數字化百強縣”“百茶貿易之都”的驚艷蝶變。這場逆襲的背後,藏著怎樣的發展密碼?

  夯實基礎

  政策“組合拳”激活電商基因

  作為中國烏龍茶之鄉、世界名茶安溪鐵觀音的發源地,安溪縣的茶葉銷售史,恰是一部微觀的農産品流通變遷史——從昔日茶農肩挑背扛、走街串巷“闖市場”,到如今輕點滑鼠、面對鏡頭“賣全球”。互聯網浪潮之下,敢為人先的安溪人迅速“觸網”,迎來農村電商在這片熱土上的蓬勃生長。

  從傳統門店銷售的“1.0時代”,到開網店、拓銷路的“2.0時代”,再到直播帶貨風生水起的“3.0時代”,直至如今數字賦能、智慧行銷全面興起的“4.0時代”。安溪縣農村電商實現四級跨越,完成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精彩蛻變。2024年,僅茶葉類電商交易額便突破125億元。

  這場跨越式發展的背後,是一套“全鏈條、立體化”的政策支撐體系。

  成立縣主要領導挂帥的電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動縣直部門、鄉鎮與行業協會,形成“大事共議、難題共解”的協同機制。

  出臺《加快電商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等多份政策文件,明確電商作為“縣域經濟新引擎”的定位,推動電商企業抱團發展、規範運營,實現健康有序成長。

  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精準覆蓋電商企業“初創—成長—龍頭”全週期,從場地補貼到流量扶持,為從業者“卸包袱、添底氣”。

  政策“活水”潤澤,企業活力迸發。快速成長的李陌茶業直播基地成功入選2025年縣域直播電商中心及數字流通龍頭企業典型案例。該基地負責人杜驕感慨道:“政府多項政策讓我們暖心、安心,也更堅定紮根發展的信心。”

  這一套政策“組合拳”的紅利,為安溪縣電商插上“數字翅膀”,也收穫纍纍碩果。全縣電商交易額從2013年的20億元,激增至2024年的320.3億元,斬獲“全國農産品數字化百強縣”“百茶貿易之都”等稱號,走出一條從政策賦能到産業興城的振興之路。

  融合發展

  三産聯動打造産業“新引擎”

  安溪縣以電商為紐帶,串起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金鏈條”,讓傳統産業在數字浪潮中煥發新生。一片茶葉、一件工藝、一場直播,正勾勒出安溪農村電商百業興旺、生態共榮的新圖景。

  走進位於參內鎮的和平百茶智慧園,茶香氤氳中,只見智慧化分揀線勻速運轉,自動包裝機嗡嗡作響,快遞車輛頻繁調度,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我們專注電商銷路,貨源直連全縣茶葉基地,完全不用操心。”智慧園創始人陳和平表示。

  這份從容,源自安溪縣全面推行的“電商+基地”模式。目前,全縣已建成126個標準化茶葉基地,全部納入農産品溯源系統,從茶園到茶杯,品質一目了然。

  安溪更在全國首創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真正實現“生産有記錄、去向可追蹤、品質可追溯、責任可界定”。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帶動5.2萬戶茶農增收,走出一條“以優品促電商、以電商興産業”的良性循環新路。

  電商的賦能遠不止于一産。藤雲工藝園、雲鶴電商園等現代化園區拔地而起,整合超1200個加工點,形成“園區集聚、分工協作”新格局;鳴淳、泓隆等茶企紛紛開發新茶飲、茶食品,延伸價值鏈。“培育茶葉供應鏈企業超100家,其中10家年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説,一二産的深度融合,讓安溪茶葉有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當電商遇見服務業,新的增長極正在形成。高標準建設“中國茶都直播基地”“閩臺園直播基地”等專業平臺;成功舉辦“國潮泉州·安溪德化茶瓷産業融合”等具有影響力的系列活動……2024年,全縣開展直播4.5萬場次,帶動關聯産業銷售超15億元,電商新業態正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如今在安溪縣,電商不再是單一的銷售渠道,而是深度融合於三産之中的生態引擎,形成“前方有市場、中間有供應、後方有基地”的完整産業閉環,為縣域特色産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安溪樣本”。

  織密路網

  打通電商物流“毛細血管”

  物流是電商發展的“生命線”。在安溪縣,一條條拓寬的公路、一個個智慧化的倉儲中心,正悄然打通電商高品質發展的“任督二脈”,成為連接田間與餐桌、工廠與全球的堅實橋梁。

  每天清晨,元尚公路都是一派繁忙景象。滿載藤鐵家居工藝品的貨車呼嘯而過,駛向全國。這條通往“中國藤鐵工藝第一鄉”尚卿鎮的“電商動脈”,自2020年升級後煥然一新——路更寬、等級更高、效率大幅提升,成為安溪縣物流提質的最好見證。

  元尚公路的蛻變,是安溪縣“交通+電商”融合發展的縮影。近年來,該縣創新採用“工程包”模式,累計投入超23億元推進農村公路改造,全縣780公里通村公路實現“雙車道、等級化”,徹底打通了電商物流的“毛細血管”。

  路通只是開始,更關鍵的是“1+24+453”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的構建。1個縣級智慧樞紐、24個鄉鎮服務站、453個村級服務點,實現行政村全覆蓋。30套智慧分揀設備高速運轉,日處理包裹20萬件,真正實現“快遞到村、當日達戶”。

  在“最後一公里”戰場上,安溪縣創新推出“多網融合+客貨郵融合”模式,全面推廣“交郵合作”“郵快合作”“快快合作”,通過“統倉共配”智慧調度系統動態優化路線,實現“一點多能、一網多用”。

  “網點增密、班次加密、路由優化。”在縣工信商局副局長林培榮看來,如今,全縣物流配送系統能根據實時訂單數據,自動優化配送路線,讓快遞“多走網路、少走馬路”,真正實現無縫銜接、高效流轉。

  不只是路網通暢。在2萬平方米的智慧倉儲配送中心內,AGV機器人穿梭往復,自動分揀線高速運轉。從倉儲到售後全程數字化閉環的智慧物流浪潮,已在鄉村電商中成熟化運作。

  物流成本的下降和時效的提升,讓“工業品下鄉”和“農産品進城”實現雙向奔赴。2024年,全縣快遞業務量突破1.49億件,物流成本較2018年下降30%,配送時效提升40%。

  培育主體

  電商成為富民強縣“金鑰匙”

  在安溪縣,一部手機、一根網線、一方螢幕,正串起千家萬戶的創業夢想。政府、企業、農戶同頻共振,多元主體協同發力,讓這片茶香瀰漫的土地,成為電商活力奔涌的“雙創”熱土。

  “我們遵循企業成長規律,建立電商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分類施策、精準支持,助力企業在不同階段獲取相應資源,實現穩步發展。”林培榮介紹。在這一機制下,龍頭企業牽引産業鏈條,中小電商協同並進,共同構建起安溪電商的繁榮生態。

  這一培育機制的成功實踐,在弘橋智谷電商産業基地得到了生動印證。該基地通過“電子商務+倉儲服務+商品集散”的創新運營模式,匯聚200余家企業,形成了覆蓋多品類、貫通上下游的完整産業鏈生態,成為安溪縣梯度培育體系中從“初創”到“龍頭”全鏈條孵化的典型。

  人才,是電商浪潮中最活躍的浪花。安溪縣持續實施“萬人電商培訓”,累計培訓3.2萬人次;與高校共建産業學院,訂單培養800余名專業人才;“茶娟兒”“錦蘭”等200余個本土網紅迅速崛起,福建樣樣紅網商學院躋身全國典型案例。黨員示範店、“新農人”直播間隨處可見,為産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産業生態持續優化。“一村一品一店”工程孕育出10個淘寶鎮、57個淘寶村,形成“村村有亮點、鎮鎮有特色”的電商矩陣。茶博匯、領秀雲城等八大産業園區拔地而起,“線上交易+線下體驗”深度融合;“郵樂購”暢通農産品上行之路,構建“前方有市場、後方有供應”的數字供應鏈。

  行銷創新不斷突破。“6·18”銷售額達28.59億元,“雙11”斬獲34.77億元;春秋茶節、“百茶在安溪”等IP聲量漸起,一“茶”一“藤”,憑藉電商東風香飄寰宇。

  如今,安溪電商主體已突破4萬家,帶動就業超6.6萬人。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茶事”,電商真正成為富民強縣的“金鑰匙”。“我們將繼續以數字賦能産業,以品牌叩響未來,”縣工信商局局長王輝榮表示,“讓‘安溪電商’不僅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模式、一個品牌、一方夢想。”

  從“茶農挑擔賣茶”到“全球指尖購茶”,從“藤鐵手工作坊”到“跨境電商爆品”,安溪以電商為筆,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上,持續書寫著縣域經濟數字化轉型的“領跑”故事。(吳梅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