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1922億美元,同比增長8.4%,連續第13年位列全球前三;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活躍度指數為142,處於高度活躍水準……
這是9月8日,本屆投洽會對外投資專題發佈會展示的中國對外投資成效。
當出海成為共識,“愛拼會贏”的閩企,踏上了從産品輸出邁向技術出海、全球價值鏈重構的進階之旅。截至今年6月,全省累計備案對外投資企業4000余家,實際對外投資額超350億美元,分佈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多維多元
從産品出口到技術出海
當製造業、科技産業、新能源産業鏈成為主要投資領域,閩企的對外投資正從傳統領域向高技術、高附加值領域轉型。從資本出海、産能出海到技術出海,閩企出海描繪出一幅立體多維的全球化圖景。
福耀玻璃海外收入佔比達42%,11個海外生産基地覆蓋美國、德國等地,深度綁定特斯拉、奔馳等車企供應鏈。寧德時代全球産能建設提速,在歐洲,匈牙利工廠、與跨國汽車製造商斯泰蘭蒂斯合資的西班牙工廠均在穩步推進中;在亞洲,印尼工廠已經破土動工,年産電池可支持20萬~30萬輛車……
“全球市場佔有率連續三年第一,今天我們帶來了25兆瓦級的第五代風機模型,預計今年內在福建實現海上吊裝並網發電。”福建金風科技高級顧問胡建華非常自豪地説道。
“新一代風機採用模組式設計。根據不同的風速、不同的海洋地質條件和不同的施工條件,可以選擇單機容量最合適的模組在海上吊裝並網發電。”他表示。
2024年,金風科技出口風機容量250萬千瓦,今年的訂單已經達到800萬千瓦。在海上、海外“雙海”戰略的支撐下,紮根福建10年的金風科技,正在將海上風電吹向“海絲”沿岸甚至全世界。
閩企在自身發展和行業進步中,一直在堅持科技創新,尋找開創可持續未來的核心動力。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加快能源結構轉型,國際能源署預測,2030年起,為實現“凈零排放”,全球投資每年將達4.5萬億美元。
寧德時代提出,今年實現所有電池工廠的碳中和,並積極對外輸出技術和解決方案,與多方合作打造零碳島,共建零碳産業園,打造全域零碳示範城市。
順應全球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趨勢,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絲路海運”在今年投洽會首次推出港航綠色評價體系,引領航運業譜寫嶄新篇章。
與寧德時代同成長,福建星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運用全生命週期的鋰離子電池檢測技術解決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充電、保養等問題。目前,他們研發的“車船服役電池健康AI大模型”正在助力鋰電池行業和綠色交通行業健康發展。
星雲股份副董事長兼總裁劉作斌表示:“目前,我們正致力解決新能源汽車國際運輸的安全保障問題,而且與東南亞和中東國家進行合作,希望能將中國的成功經驗搬出去,打造權威、可追溯的電池數據安全生態體系。”
活力滿滿
供應鏈創新各顯神通
2024年,福建全省進出口規模近2萬億元。今年1—7月,福建省外貿進出口表現亮眼,總值達1.09萬億元,在複雜的國際貿易形勢中彰顯出強大韌性與活力。
廈門作為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範城市,2.3萬多家供應鏈企業創造了超4萬億元的年營業額。在全球貿易秩序深度重塑的背景下,這裡正在成為全球供應鏈創新中心。
由廈門國貿控股集團牽頭,攜手建發集團和象嶼集團共同出資設立的廈門供應鏈數智創新有限公司亮相本次投洽會,展示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供應鏈應用平臺。
“在全國産算力中心底座上,我們將整合採集國內外大宗商品的數據,由國內主流通用模型訓練後構建更為適用的專業模型。”現場工作人員表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在具體業務流程中的深度應用,廈門供應鏈數智創新有限公司著力破解供應鏈中的堵點、卡點問題,提升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準。
不僅在國際大宗商品供應鏈上佔據一席之地,在跨境電商這條“小而美”的賽道上,閩商也是各顯神通。
近年來,DIY産品廣受歐美市場消費者青睞,國外掀起的POD(Print On Demand,按需定制)熱潮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賣家涌入這條新賽道。據了解,全球80%的POD産能源自福建,福建已然成為全球POD企業創業的熱土。
等訂單來了再生産貨物,還要及時送達海外消費者,這來得及嗎?“來得及!”這是參展的廈門指紋科技有限公司響亮的回答。
“我們提供的全球POD貨盤可實現零庫存下的一件定制,且在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地都有自己的POD工廠,能實現‘訂單在哪,工廠在哪’。”公司渠道經理劉志強介紹説。
相比傳統的批量生産,POD模式摒棄了提前大量囤貨的做法,而是精準地響應每一個獨特的訂單。這種模式的關鍵在於“按需”,“先下單、後生産”的柔性製造降低了庫存積壓風險,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定制化體驗。
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63萬億元,增長10.8%。今年,福建實現跨境電商綜試區全覆蓋,為外貿企業開闢了新的增長路徑。“福品銷全球”競爭力持續提升。
“軟硬兼施”
護航出海行穩致遠
迎風加速,破浪前行。加快打造匹配需求的物流系統,正在賦能福建企業加速出海。
多貨類、多場景、多區域適配,強化多式聯運,依託“絲路海運”平臺,福建省港口集團在踐行港航貿一體化發展中,實現“陸絲”與“海絲”的高效銜接,構建起“向海出發、向陸延伸”的雙向通道體系。
9月8日,第十五批15條“絲路海運”命名航線正式發佈。至此,“絲路海運”航線總數躍升至148條,連接全球48個國家、150座港口,編織成一張前所未有的航運網絡,逐步構建起一條聯通世界的“黃金水道”。
“絲路海運”持續擴容,深刻重構區域貿易格局。福建通往拉美國家集裝箱班輪航線,較市場平均時效提升7天以上;“絲路海運”海合會國家海鐵聯運專線總體降本近25%;“絲路海運”海鐵聯運天天班開行2000列,實現24小時“點對點”直達……越來越快捷的“絲路海運”釋放出強勁貿易活力。
“絲路海運”國際聯盟秘書長、福建絲路海運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南介紹説,迄今,“絲路海運”集裝箱航線累計開行超2萬艘次,吞吐量超2400萬標箱;散雜貨航線吞吐量超2700萬噸,貨值約260億元。
通江達海、晝夜不息的物流承載著“中國製造”通向世界的各個角落。而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不僅離不開基礎設施優化的“硬聯通”,更需要創新涉外服務“軟聯通”。
9月9日,“閩企出海”專業服務聯盟正式成立,旨在打造集信息共享、資源對接、協同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協作機制,為企業出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週期的專業服務。
普華永道分析認為,包括閩企在內的中國企業出海戰略,已從傳統貿易轉向深度屬地化運營,呈現供應鏈佈局、技術並購、基建輸出、品牌反哺“四輪驅動”特徵。
“我們希望借助投洽會平臺,幫助出海企業系統梳理國際化進程中可能面臨的合規風險、經營風險、地緣政治風險及公共關係挑戰等,制定一體化、全流程的風險防控方案,在世界經濟舞臺上行穩致遠。”普華永道中國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何睦寧説。(記者 張穎 尤方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