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7月限上批零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7.9%,外貿出口44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5% 晉江:工貿融通雙循環 市場賦能內外貿
“JOIN晉江時尚季·春”在紫帽山舉行 (晉宣供圖)
安踏園區內,4000平方米的運動倉儲式“工廠直營店”不再只是賣貨場,已轉變為集體驗與消費于一體的沉浸式運動樂園;紫帽山下,七大國潮品牌以山水為幕,在流動T臺上演繹“晉江製造”的時尚魅力;七匹狼中國男裝博物館中,研學學生觸摸從老式縫紉機到智慧剪裁的技術變遷,感受本土品牌的産業積澱……
這些場景,是晉江以“産業IP+文旅地標”融合模式解鎖新增長極的生動縮影。作為“晉江經驗”的發祥地,這座工貿強市正以市場驅動為導向、工貿一體為路徑,在雙循環新格局中書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當前我們正以‘晉江經驗’為引領,通過內外循環雙向互促、工貿一體融合發展、供給需求協同發力,持續為全市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晉江市內外貿高品質發展總指揮部總指揮長、晉江市市長王明元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三個方面:一是打造閩南地區消費中心。充分發揮龍頭品牌集聚效應與工業旅遊資源優勢,以“産業場景化、消費體驗化”為核心,助力企業將科技新品、國潮優品融入工業旅遊場景,同步全力打造“超級晉江”品牌店等融合工業旅遊元素的新型消費場景,大力培育首店經濟、銀發經濟、票根經濟,持續激發市場消費活力。二是打造工貿融合標杆城市。把建設2.0版標準化園區作為工貿一體發展的戰略支點,因地制宜引進一批供應鏈配套貿易和AI大模型、數字賦能、金融財會、時尚研發等高端業態,推動生産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互促互進,加快由“製造驅動”向“市場連結”延伸升級,實現園區效益充分釋放、産業規模倍增。三是打造雙循環發展連結支點。加快推進鞋服紡織、食品、傘業等全國供應鏈創新中心建設,強化鞋紡城、機場、圍頭港、陸地港、綜保區等要素聯動協作,構建輻射全國、聯通國際的立體化綜合物流樞紐。完善出海服務矩陣,鼓勵企業並購海外品牌、技術平臺,培育打造一批“新晉江係”電商品牌簇群,助力企業搶佔國內外多元市場,讓“晉江優品”貿通全球、享譽世界。
市場驅動 體驗升級激活內需新動能
走進安踏“982創動空間”,4000平方米的空間裏,滑雪區的激情、攀岩區的挑戰、咖啡區的閒適,交織成多元休閒圖景的可購物的“運動公園”,已成為潮流青年的“打卡聖地”。安踏集團副總裁張濤表示,作為泉州市“文旅+工業”精品遊線路中的重要一站,安踏已成為展示泉州製造實力與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這樣的“廠區變景區、産品變展品、消費變體驗”模式正在晉江多點開花:今年春節前夕,五店市國潮街區正式開街,安踏、七匹狼等晉江頭部品牌入駐其中,成為晉江的新晉打卡地;6月18日,運動品牌快閃店、晉江好物集合店正式開館對外營業,將卡爾美、悍途、JEEP等晉江知名鞋服品牌集合展示;6月,2025泉州濱海文旅消費季暨“JOIN晉江時尚季·夏”在晉江金井鎮塘東沙堤啟動,亞洲最美觸角沙灘化身天然“潮汐T臺”,東石傘具、英林泳裝、內坑拖鞋等晉江本土産業踏浪而來。
目前,晉江已培育長興路和欣鑫路2條工業旅遊品牌街,推出12條工業旅遊精品路線,創建15個國家級、省級、市級工業旅遊品牌。“硬核工業”與文旅的和諧“碰撞”、無縫銜接,最終轉化為晉江內貿發展的亮眼成果——今年1—7月,晉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15.9億元,增長6.8%。
而這一成果的背後,是晉江堅實的製造業基礎作為支撐。作為中國著名的品牌之都,晉江擁有1個規模超3000億元的鞋服産業集群、1個超1000億元的紡織産業集群、2個超800億元的食品産業和建材産業集群、2個超400億元的智慧裝備和醫療健康産業集群、1個超100億元的積體電路産業集群,孕育了16個“國字號”區域品牌、46個中國馳名商標。從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到建材生産,多元化的産業集群,為工業旅遊提供了豐富內容與場景,也為內貿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消費者想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展什麼、賣什麼。這是晉江企業踐行市場驅動戰略的核心邏輯。”晉江市內外貿高品質發展總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長、晉江市委常委、副市長吳靖宇指出,晉江將工業旅遊與消費升級深度綁定,以“廠區變景區、産品變展品、消費變體驗”的思路,讓創新活力從生産線延伸至消費端,為內外貿融合發展增添新助力。
工貿一體 多端協作構建融合新生態
如果説市場驅動是晉江産業發展的“指南針”,那麼,“工貿一體”就是實現內外貿協同的“路線圖”。晉江企業以“製造端革新”夯實産業根基,以“貿易端突破”拓展市場邊界,再以平臺賦能打通全鏈路,讓“晉江優品”既能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又能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
——製造端革新,科技賦能築牢品質根基。
為了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産品,晉江企業紛紛通過技術研發、設備升級、模式創新,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國際知名運動鞋品牌面料供貨商,2024年全資收購瑞典Coloreel公司,掌握全球前沿無水染色技術——該技術可實現邊打邊印邊織,白紗即時上色再編織,既減少排放,又能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收購不僅是技術融合,更是為了加速創新。”信泰集團總裁辦副主任許劍飛表示,目前企業正深化技術磨合,推動“環保+定制”從概念到落地生産。
361°的5G智慧工廠則展現了“智慧製造”的力量。在361°五里生産廠區,數智運營中心大屏實時跳動數據,工廠以ERP訂單為驅動,結合APS、GST實現科學排程,訂單交付及時率提升5%,人工成本降低8%。依託智慧工廠與多業務協同,361°上半年營收57.05億元,同比增長11%,領跑行業。今年上半年,晉江體育用品行業借擴內需紅利迎來黃金期,規上工業民營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1%,民營經濟韌性凸顯。
——貿易端突破,精準拓市打開全球版圖。
有了優質産品,如何讓“晉江優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晉江企業以“內貿穩基、外貿突圍”為策略,既深耕國內消費市場,也瞄準全球需求差異開拓海外版圖。
力誠食品的外貿突圍之路頗具代表性。“此前産品以香辣、甜辣口味為主,聚焦東南亞市場,增長逐漸見頂。”公司外貿總監魯傑介紹,為打開歐美市場,企業針對當地消費者健康需求,創新調整配方,減少鹽分與添加劑,推出低鹽、高蛋白即食腸産品,成功進駐歐美商超。如今,力誠食品出口版圖從14個國家和地區擴展至19個,今年前7個月出口總值與增長率均創歷史新高,成為晉江肉製品出口“中堅力量”。
在跨境電商領域,晉江同樣動作頻頻。來到晉江跨境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映入眼簾的是展廳內琳琅滿目的本地製造優品。該服務中心已與全球70多家主流跨境電商平臺實現對接,為“晉品出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從商品展示、交易撮合到物流配送、售後服務,都有專業團隊跟進,幫助企業解決跨境電商運營難題。受到産業帶優勢與服務升級的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優質平臺也紛紛相中晉江。今年以來,Jumia、野莓、敦煌網、1688等知名電商平臺落戶晉江。
——平臺賦能,搭建橋梁貫通雙循環。
為了讓“製造”與“貿易”更高效銜接,晉江加快建設各類平臺載體,從供應鏈、物流、服務等多維度為“工貿一體”賦能。
在供應鏈領域,晉江啟動建設全球鞋服紡織、傘業、食品三大供應鏈創新中心,整合原材料採購、生産加工、倉儲物流、貿易流通等全鏈條資源,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物流通道的升級則為“晉品出海”打通關鍵節點。今年以來,晉江開通晉江—羅馬尼亞“一帶一路”專線、泉州—克拉克貨運航線、“圍頭—金門”跨境電商班輪、“圍頭港—韓國仁川港”貨輪航線;落地泉州首例“跨境一鎖”“出口拼箱”監管模式,擴大真空包裝目的地查驗適用範圍;增開泉州—馬尼拉航空客運航班。
1—8月,晉江陸地港國際陸港口岸集裝箱吞吐量26.34萬標箱,跨境服務口岸報關單量1631.97萬件,貿易額45893.77萬美元,同比增長271.66%,物流支撐作用凸顯。
政府護航 機制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
從安踏“982創動空間”的沉浸式體驗,到信泰科技的無水染色技術;從力誠食品的歐美市場突圍,到跨境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的全鏈路賦能……晉江以市場驅動為導向,讓産業創新始終緊跟需求;以工貿一體為路徑,讓製造優勢轉化為貿易勝勢。
今年1—7月,晉江外貿出口444.2億元,佔泉州全市總值的41.5%,同比增長2.5%;限上批零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7.9%,內外貿協同升級的成效持續顯現。這背後,離不開政府的全方位護航。從政策創新到服務升級,從機制突破到平臺搭建,晉江以“有為政府”推動“有效市場”,為企業發展破除堵點、注入信心。
晉江市內外貿高品質發展總指揮部第一副總指揮長、晉江市政協主席黃天凱指出,今年以來,政府護航舉措重點聚焦三大層面:一是搭建高效指揮體系,成立內外貿高品質發展總指揮部,下設“晉品出海”和“工貿一體”指揮部,精準把握融合發展機遇;二是推動政策迭代升級,圍繞“晉品出海”“消費提振”優化政策,實施內貿以舊換新政策,1月—8月中旬補貼約2億元,帶動銷售額20.36億元,審核量居泉州第一,同時開展5場政策解讀會覆蓋400余家企業,在政務服務中心設“企業服務中心”、公安局建“安商護企警務服務中心”,確保企業懂政策、用政策;三是加速平臺創新突破,7月成立的海外倉聯盟依託“晉江優品全球購”構建跨境電商生態,已處理訂單超8.2萬單,物流時效縮短2天,客戶滿意度99%。
作為“晉江經驗”的發祥地,晉江的實踐證明:傳統産業只要找準“市場”與“産業”的結合點,打通“製造”與“貿易”的連接點,就能擺脫在産業鏈低端徘徊的困境,于雙循環格局中煥發新活力,為全國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晉江方案”。(融媒體記者 許雅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