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漳浦創新文化惠民模式,吸引大批市民從“路過看熱鬧”到“坐下不想走”——公益音樂會為小城“爭氣”
演出現場,數千名觀眾拿起手機齊聲合唱。
沒有圍欄、不設售票處、沒有明星,只有一方開放舞臺、數束燈光、一群本地戲曲演員和音樂愛好者,以及從四處趕來的觀眾。9月12日晚8時,漳浦縣望山文化廣場人潮涌動,“歡喜鬥陣行”公益音樂會迎來第10場演出。傳統竹馬戲與現代樂隊再度同臺,現場觀眾舉起手機,隨歌搖擺。
以往,縣域不少音樂會停留在“明星下鄉”的單向輸送。但漳浦嘗試了一條新路: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群眾自發參與,讓本土音樂會自己“長出來”。
據悉,這一“縣域音樂會”自8月25日開演以來,已吸引觀眾超10萬人次,帶動周邊餐飲消費增長超三成,夜間人流量提升近兩倍。
接地氣
9月12日晚,“歡喜鬥陣行”公益音樂會演出現場,隨著漳浦竹馬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演員登上舞臺,眾多年輕觀眾紛紛舉起手機,將鏡頭聚焦于《行孝歌》。新編竹馬戲《和尚下山遊漳浦》,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傳播漳浦特色文化,更是受到了年輕觀眾的喜愛。
“我們原本擔心年輕人對傳統戲曲不感興趣,但後來發現,只要演出精彩紛呈、故事通俗易懂,傳統戲劇也能展現出時尚魅力。”漳浦竹馬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負責人楊海港説,如今不少年輕人主動打聽演出時間,這是以往罕見的。
在這場演出中,本土培育的“探甲·南天樂隊”發揮了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這是一支由11名教師、醫生、室內設計師等組成的樂隊。
樂隊負責人林少鵬透露,樂隊曾一度面臨解散,在漳浦團縣委的引領下,樂隊從自娛自樂轉向舉辦公益演出,用音樂傳遞溫暖。“縣域的樂隊也能夠産生許多積極影響。”林少鵬介紹。
在活動舉辦前,樂隊在漳浦縣凈涼閣文化廣場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公益路演,已積累了一定的粉絲群體。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樂隊與漳浦竹馬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建立起緊密聯繫,決定嘗試跨界合作。
竹馬戲作為閩南戲曲“活化石”,歷史可追溯至唐宋時期,比歌仔戲等劇種更為悠久。20世紀30年代,因藝人文化水準有限、傳承方式單一,加上其他劇種衝擊,竹馬戲逐漸式微。
經過反復磨合,樂隊與漳浦竹馬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形成了中西樂器交融的獨特風格。“傳統劇種需要新觀眾,我們需要根脈。”林少鵬介紹,他們選擇節奏感強的曲目,以薌劇音樂起始,中西樂器交替演奏,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增添現代節奏感。融合《西遊記》等經典元素的《薌韻潮音》,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曲目。
聚人氣
望山文化廣場背靠漳浦的父親山金剛山,面臨漳浦的母親河鹿溪,此前雖硬體齊全,但人氣始終不溫不火。漳浦轉變思路,不再單靠硬體升級,而是用“輕運營”激活空間。
“今年以來,我們投入資金改造提升鹿溪沿岸廢棄驛站,建成漳浦畫院和歷史名人展示館,使這裡成為新的文化地標。”漳浦縣委書記陳愛棋介紹。
“與其花大錢請明星,不如培植本土團隊,讓文化惠民工程更接地氣又可持續。”漳浦縣委宣傳部部長戴文利介紹,公益音樂會每場演出由宣傳部協調場地,樂隊自帶音響,漳浦竹馬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提供燈光,不設門票、不編座位,觀眾可自由加入、隨時互動。
“在縣城能體驗到這樣的演出,非常難得!”現場觀眾林映晨興奮地説,“比起很多明星音樂會,這裡更輕鬆、更接地氣,樂手和歌手能隨時感知觀眾的情緒,靈活調整節奏。音樂可停可起,觀眾甚至能現場點歌——你想聽什麼,也許下一秒,旋律就響起來了。”
這一切離不開望山文化廣場獨特的舞臺設計。半包圍的舞臺、拾級而上的座席、中央下沉的表演區——它們共同構築了優良的聲場環境,沒有明確的演員與觀眾界限。許多家庭扶老攜幼前來,從“路過看熱鬧”到“坐下不想走”。
熱鬧的同時,演出現場井然有序——觀眾自覺遵守指引,小朋友也被溫馨的氛圍感染,和身邊人彼此照顧、共享演出。當地宣傳部協調公安局、執法局等10多個部門投入力量,全面優化設施設備、安保措施、人員調配、服務動線等,確保公益音樂會安全進行。
有朝氣
公益音樂會不僅點燃了小城的文化熱情,更帶火了周邊消費。
“演出期間,我們店的銷售額是平日的3倍,很多人下午就來這兒邊吃晚餐邊等待,周邊餐館都坐滿了。”在望山文化廣場側邊經營飲品店的陳子強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公益音樂會活動期間,周邊餐飲營業額增長超35%,夜間人流量較平日提升約200%。不少商家主動延長營業時間,原本散佈在漳浦各處的小攤也自發聚集到廣場周邊有序經營。晚上10點,公益音樂會結束,意猶未盡的人們還在鹿溪沿岸的茶攤喝茶。此外,有許多鄉鎮居民專程開車前來觀看並選擇留在縣城住宿。
“我們原本只是想幫望山文化廣場‘暖場’,結果卻點燃了場內外的熱情。”林少鵬説。
人氣攀升之餘,新的挑戰也逐漸浮現:如何建立長效機制,平衡公益性和運營的可持續性?
當地已提出更多暢想。“我們本著‘政府搭臺、群眾唱戲’的宗旨,計劃引入相親主題的專場公益活動,並探索開展更多傳承閩南語、弘揚地方文化的活動。”漳浦縣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社科聯主席曾惠龍介紹。
“文化活動匯聚了人流,也匯聚了縣域就業、消費、公共服務等需求,這是一個充滿朝氣的開端。有不少群眾主動關心公益音樂會的成本怎麼解決,這也從側面説明,它真正唱到了百姓心裏。”漳浦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楊躍進介紹,目前,漳浦正推行每週五、六的固定演出,再逐步推動常態化、機制化建設。
9月13日晚,夜幕又一次降臨。樂隊成員和戲曲演員共同登臺,台下觀眾舉起手機燈光呼應。沒有炫目特效,沒有豪華陣容,卻讓人清晰地看到縣域文化自我生長的旺盛生命力。“縣域文化不應是孤立的,它應當紮根在生活中。”林少鵬説。
或許,真正的好戲,才剛剛開始。(記者 蘇益純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