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牢記囑託 奮勇爭先”系列報道 向“新”而行聚動能 福州著力在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
傳統産業智改數轉、新興産業聚鏈成勢、未來産業向高而攀……金秋時節的榕城,從機器高速運轉的智慧車間到潛心攻關的科研院所,處處涌動著發展熱潮,折射出有福之州的澎湃活力和廣闊前景。
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福州牢記囑託,在創新賽道上加壓奮進,以改革破題、以平臺築基、以生態聚能,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州實踐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閩都創新實驗室內,有成科技工作人員調試智慧無人機庫。記者 林雙偉 攝
築牢創新平臺
激活源頭活水
科技的每一次進步,都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發展進程。
在福州高新區高新大道的閩都創新實驗室內,跨學科研討場景常演常新:鐳射技術團隊與企業工程師切磋設備迭代,材料科學家同量子云碼團隊碰撞新型油墨研發思路。
作為省創新實驗室,閩都創新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福建物構所和福州大學,聚焦戰略性先進光電材料、新型照明與顯示、高速通信與感知三大方向,致力於實現光電信息産業自主可控。截至目前,該實驗室已突破關鍵核心技術86項,“量子云碼可信溯源編碼標識關鍵技術及應用”入選2024年中國産學研合作優秀創新成果,落地百萬級皮秒鐳射器核心成果200余項,孵化步銳鐳射等高企30家,補齊光電産業鏈中游短板,帶動上下游增值300多億元。
福州以高能級平臺為依託,以原始科技創新驅動産業升級。2025年,福州創新平臺建設再提速,全市重組入列7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數量居全省首位,且實現基礎研究類國家級平臺“零的突破”。在此推動下,重大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攻克“難降解工業廢水電解制氫”技術,打破全球傳統電解水制氫依賴高純度淡水的瓶頸,開闢工業廢水處理與綠氫生産新路徑;福大科技園概念驗證中心助推“全髖置換微創手術機器人”視覺導航系統誕生,成功突破國外技術壟斷。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福州市深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錨定科創與産業深度融合方向,出臺支持企業創新、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才培育等系列政策舉措,創新打造科創走廊、探索重大科技專項“揭榜挂帥”攻關機制,積極構建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科研平臺體系,將科技創新“關鍵變數”轉化為高品質發展“最大增量”。
福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福州將持續強化創新平臺支撐,深化産學研協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讓科技創新更好賦能産業升級,為高品質發展塑造更多新增長極。
加快智改數轉
重塑傳統産業
智改數轉是企業提質增效的關鍵之舉,也是推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
生産線上,紡織設備高速運轉,只有零星幾個工人巡視;控制室內,一塊巨大的電子螢幕實時展示著生産數據、訂單狀態、能耗信息,隨時監控生産全流程……紡織這一傳統製造業在永榮股份已然升級為數字化模式。
如今,永榮股份“訂單—排産—生産—檢驗—包裝—倉儲—交付”的全流程智慧製造已從無到有,“苯—己內酰胺—尼龍切片—尼龍纖維”的上下游産業鏈已全面打通,“一個車間單元、兩名員工、一天五十噸産量”成為“現在進行時”。
經歷數字化變革後,永榮股份吃到不少紅利:不僅廠房面積減少60%、單位能耗降低40%、人均産量提升55%,還推動企業自主研發的智慧化生産項目入選“全國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
向“新”發力,逐“智”前行。走進東南汽車城,一個個全新的智慧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給傳統汽車産業帶來全新的變化。壓力測試、椅套縫製、自動化檢測……在福州聯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車間,一條條汽車座椅生産線映入眼簾。“這是去年引進的自動化生産線,主要滿足東南汽車的座椅産量需求,月産量達12000台。”聯泓公司副總經理李隆海説。
聯泓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産製造汽車座椅等內飾件的高新技術企業,為東南汽車、福建奔馳、福建雲度配套生産汽車座椅。“汽車座椅的工藝和産品複雜度日益提升,推動智慧製造勢在必行。”李隆海介紹,為此,公司生産線引入了人工智能視覺識別等自動化設備,並導入新型數字孿生系統,將真實工廠場景進行三維重建,打造信息透明的智慧工廠。
作為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福州充分挖掘和釋放數字化轉型對新型工業化的賦能作用,出臺《福州市關於推進工業數字化轉型八條措施》,建立健全福州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在全國首創“以賽促轉、賽轉融合”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供給模式,打造優秀“小快輕準”解決方案和産品超700個,促進製造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邁進。
培育新興動能
佈局未來賽道
智改數轉,讓傳統行業老樹發新枝。推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福州還有什麼“打法”?一年來,福州聚焦自帶注重創新屬性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準,壯大含“新”量高的産業,讓新樹深紮根。
近年來,福州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成效顯著,形成新型功能材料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以及信息技術、光電、氫能源、生物醫藥等4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繼去年晉安區光電産業集群入選省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今年7月,福州高新區光電子器件産業集群再次上榜,福州戰略性新興産業再添區域新品牌、新名片。
研發新技術、新産品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本質需求,而高校是蘊藏新技術、新産品的“金礦”。進入發展新階段,打通“産業所需”與“高校所能”之間的高速通道,成為福州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要動作。
4月,《福州市中試創新服務平臺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25—2028年)》印發,提出著重圍繞重點産業領域,建設中試服務平臺,為行業企業提供産品性能測試、小批量試生産、儀器設備共享等專業化服務和系統化解決方案,促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産品産業化規模化應用。
8月,全省首家光電信息材料中試公共服務平臺在榕成立,聚焦突破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瓶頸,為光電材料技術成果提供技術驗證、批量試製和産品測試等服務,降低高校和企業的創新風險,推動實驗室成果高效轉化。
向新,向未來。一年來,福州在疏通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堵點的同時,也加快佈局未來産業發展,搶佔發展先機。
千米之下,機遇無限。時下的福州正推動低空經濟蓬勃發展,在全國率先開展低空空域改革試點,在低空“起飛”前,從0到1搭建低空交通體系。截至目前,福州聚集無人機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超400家。行業內佼佼者發起成立全省首個低空經濟産業協會,促進産業組織化、協同化發展;成立福州市空天無人機創新研究院,為低空經濟無人機發展提供技術研發支撐。
低空之外,未來已來。福州正聚焦未來産業發展需求,系統推進頂層設計與機制創新,力爭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未來技術、創新應用、頭部企業和領軍人才,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未來産業集群和原始創新策源地。
聚力招大引強
注入強勁動能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羅源時代新能源電池産業基地項目(一期)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項目建設一切順利,本月進入土方滿載。”羅源時代項目經理黃偉華表示,該項目預計今年底前啟動交地,明年春節前主體工程進場施工,確保項目早建成、早投産。
黃偉華介紹,羅源縣已成立項目指揮部和6個專班,建立“一對一”服務機制,項目涉及的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配套均已到位,落實配套資金1.2億元。
記者了解到,4月24日,羅源時代新能源電池産業基地項目(一期)正式動工。該項目由寧德時代全資子公司羅源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總投資65億元,佔地約900畝,規劃建設工業標準化廠房及國際領先的鋰離子電池生産線,投産後預計年産40GWh(1GWh等於1000000KWh)新能源電池,年産值超百億元。該項目的開工,標誌著福州北翼新能源千億級産業集群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招商引資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福州市堅持“全方位、全流程、全鏈條、全生命週期、全員參與”抓招商,接續實施招商攻堅行動,以“奮勇爭先”的幹事創業精氣神,大抓招商、抓大招商,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大抓産業,抓大産業,為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一年來,福州市招商引資工作頻結碩果,全市共落地招商項目超660項,總投資額超2500億元。東南奇瑞、福建奔馳引領帶動,吸引新能源汽車配套項目45項,總投資額超260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物流與供應鏈、綠色食品、文創旅遊等四條優勢産業鏈落地項目超300項,産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今日的福州,一批關鍵技術突破,一批創新企業成長,一批重大項目落地,激蕩起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澎湃活力,描繪出推動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嶄新氣象。(記者 顏瀾萍 賴志昌 馮雪珠 朱麗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