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南平政和“雲上經濟”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
2025-10-23 09:32:07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政和“雲上經濟”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

  深秋時節,政和縣高山區的山巒起伏、雲霧繚繞,一壟壟蔬菜青翠欲滴,連綿的茶山層疊如畫。這個坐擁華東地區最大連片高山臺地的縣域,正依託“雲上政和”發展定位,走出一條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新路。近年來,政和縣緊緊圍繞“雲上政和”發展定位,系統推進文旅融合、高山農業與全域旅遊發展。

  從觀光到旅居的“雲上”躍遷

  10月16日,政和縣嶺腰鄉錦屏村錦雲客棧內,民宿老闆張枰正忙著整理客房,為即將入住的客人做準備。眼下雖已入秋,但4月至10月仍是當地的旅遊旺季,他的忙碌仍在繼續。

  “這兩年景區道路拓寬後,村子的知名度明顯提升,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張枰一邊整理床舖一邊介紹,“今天就有6名福州遊客入住,計劃在這裡住兩天。”

  談及旅遊旺季的經營情況,他笑著説:“客棧經常爆滿,遇到客房不夠時,我們會推薦客人到村裏的其他民宿。遊客一般都會住上兩三天,最長的住過半個月,大家都稱讚這裡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避暑休養的好去處。”

  張枰的民宿是“雲上政和”品牌建設成效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25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政和縣接待遊客50.06萬人次,同比增長24.96%,增幅位居南平市首位。

  今年以來,政和縣致力打造“心歸山水、靜品雲上政和”文旅IP,在“融”和“特”上持續發力,通過培育白茶小鎮、釀造小鎮、龍鳥小鎮等特色小鎮,提升“雲上梯田念山”“翡翠錦屏”等景區業態,牽頭組建“閩浙邊文旅産業發展聯盟”,走出了一條具有“雲上”特質的文旅經濟高品質發展新路,推動全縣旅遊實現從“觀光”到“旅居”的轉型升級。

  從特産到品牌的“雲中”蝶變

  10月16日,在閩浙邊(政和)蔬菜産業園澄源分揀中心,政和縣巨峰農産品專業合作社的工人們正對新鮮採摘的辣椒進行分揀。

  合作社負責人許清灶介紹:“我們的高山蔬菜主要在6月底到10月上市,以辣椒、茄子為主。”

  2024年,該合作社産值達730萬元,帶動澄源鄉30戶農戶實現增收。“入駐分揀中心後,這裡的寬敞場地和冷庫設施讓我們能夠集中存放、分揀農産品,既降低了農戶的運輸成本,也方便了合作社的儲存和銷售。”許清灶説。

  政和縣地勢“東高西低”,兼具高山和平原二元地理氣候。這裡擁有華東地區面積最大的高山臺地,海拔800米以上的耕地面積達8.66萬畝。高山區域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6~9月日均溫度維持在15℃~25℃之間,是“天然冷庫”,為發展高山反季節蔬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政和縣憑藉高山氣候這一自然優勢,明確發展高山蔬菜産業的定位,2024年全縣高山蔬菜種植面積達7.6萬畝,種植品種以辣椒、花椰菜、高山小土豆等為主。高山蔬菜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産業,政和縣榮獲“中國高山蔬菜之鄉”稱號。政和縣通過建設全國蔬菜標準園、省級副食品(蔬菜)調控基地等標準化生産基地,累計建成設施大棚2692畝。同時,積極與省農大、省農科院等科研機構合作,推廣集約化育苗、可降解地膜覆蓋等先進技術,使産量提升10%以上。

  在品牌建設方面,政和縣打造“中國高山蔬菜之鄉”區域公共品牌,通過拍攝宣傳片、網絡直播等多元化行銷方式展示政和高山蔬菜的特色和優勢,提升品牌知名度。目前,全縣已培育國家級示範社3家、省級示範社9家,正在申報蔬菜綠色食品認證50個,建設農産品倉儲保鮮設施24座。這些舉措讓政和高山蔬菜不僅走進了上海江橋、杭州良渚等大型批發市場,更實現了從“特産”到“名品”的價值躍升。

  從二元到一體的“雲端”佈局

  在海拔近千米的澄源鄉,雲根茶業提升改造的現代化廠房與層層疊疊的生態茶園相映成景,遊客們在車間裏參觀政和白茶的製作工藝;與此同時,在相距數十公里外的平原地區,石屯鎮王山口村的星窠茶業坊內茶香嫋嫋,遊客們圍爐煮茶。

  這樣“雲上雲下”相得益彰的旅遊體驗,得益於政和縣創新實施的全域旅遊“雲端”佈局和日益完善的旅遊基礎設施體系。

  政和縣通過統籌規劃,讓高山區的“雲”資源與平原區的“田”風光實現優勢互補。

  “雲上”,以念山、稠嶺、富垅、黃嶺、錦屏、新康、何山、大溪、洞宮山等串聯高山區的景點為代表,發佈“尋龍探鳥”、尋茶訪竹、“18℃夏天”生態康養遊等線路,發展高山避暑、生態康養等茶文旅産業,形成“東部環高山區風景道”的“一環”。

  “雲下”,則以西表、楠木林、鳳頭蘇區紀念館、西津、王山口、石圳灣、中國白茶城、中國竹具工藝城、鳳林等平原區景點為代表,結合茶、竹等當地特色産業,推動産城融合,培育打造白茶小鎮、釀造小鎮等特色小鎮,形成“西部平原區風景帶”的“一帶”。

  一環一帶,環帶相連,統籌“雲上”“雲下”發展,將高山茶旅與平原鄉村旅遊串珠成鏈。

  在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政和縣重點推進總投資達19.33億元的佛子山度假區、環石圳灣國家4A景區等7個省市重點文旅項目建設,完成楊源鄉高速口-外屯鄉稠嶺村旅遊配套道路路面提升改造、嶺腰鄉錦屏村道路拓寬等工程。同時,依託全國旅遊廁所管理系統,對全縣50座旅遊廁所實施精細化管護,確保遊客訴求得到及時響應。

  下一步,政和縣將持續深化“雲上經濟”發展模式,進一步打通“雲上”與“雲下”的資源通道,推動文旅、農業等産業在城鄉之間深度融合,持續完善“一環一帶”旅遊體系,優化高山蔬菜、白茶等特色産業的産銷鏈條,讓“雲上政和”品牌持續釋放引領效應,成為推動城鄉統籌、産業聯動、生態富民的強大引擎,為全縣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鬍子平 張昆 阮倩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