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州市稅務部門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 稅費優惠精準發力 企業盡享減負紅利
今年初以來,為護航稅費優惠政策落穩落好,福州市稅務部門聚焦“精準、精細、高效”三大關鍵,通過精準推送推動“政策找企業”,以精細服務打通“最後一公里”,以高效輔導確保“紅利穩到賬”,讓一系列稅費優惠精準直達市場主體,有效為企業減負擔、增動能、穩信心、強合規。

稅務幹部為企業講解稅費優惠政策(資料圖片)。(福州市稅務局供圖)
信息智慧匹配 “政策找人”更精準
為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稅務部門開展智慧比對,精準識別企業適用的稅費優惠政策,推動服務模式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確保稅費紅利精準直達市場主體。
針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等重點政策,稅務部門通過系統後臺梳理,發現福建深納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享受政策時,面臨人員費用分攤標準不夠明確、共享設備折舊年限分攤比例核算缺乏統一標準等問題。國家稅務總局永泰縣稅務局第一時間啟動響應機制,開啟“政策找人”服務通道。
稅務人員主動深入企業,查閱研發項目立項書和費用憑證,逐項梳理六大類可加計扣除費用的歸集標準,通過輔導企業建立“研發項目工時記錄表”、設立研發原材料單獨領用臺賬等舉措,逐項破解政策享受難題。企業研發投入得到有效“反哺”,今年該企業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就超300萬元,創新動力持續增強。
政策精準推送不僅體現在個案服務上,更形成了常態化工作機制。稅務部門組建專家團隊定期走訪,聚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值稅即徵即退等政策,提供“點對點”政策速遞、稅費事項提醒等服務。
福州軌道交通設計院有限公司也是這一機制的受益者。稅務部門發現該企業銷售業務可能符合增值稅即徵即退政策後,立即通過線上聯繫核實情況,開展“一對一”政策解讀,指導企業完成備案並準備申請材料,大幅壓縮辦理時限。
“稅務部門的專業輔導及時解決了我們的問題,現在已順利完成申報,即將享受政策退稅。”企業財務人員卓錦雲説。
服務精細提效 紅利落袋更便捷
“公司領導正為資金髮愁,現在知道還有稅費優惠政策可享受,解了燃眉之急。稅務部門真是幫了大忙!”羅源縣鑫彤石化有限公司辦稅員王亮感慨道。
這一感慨得益於稅務人員的精細服務。不久前,王亮前往辦稅服務廳辦理業務,稅務人員在受理其業務時,同步核對了企業登記信息、經營規模等相關材料,發現該公司符合小型微利企業認定標準。稅務人員主動詢問公司發展情況,同步解讀政策的適用條件、減免幅度及申報流程,現場指導他通過電子稅務局完成優惠備案,讓政策紅利及時轉化為企業發展的資金活水。
同樣的精細服務也惠及了福州躍拓服裝有限公司。公司新入職的財務小習,因對企業情況和能夠享受的稅費優惠政策了解還不全面,在申報三季度印花稅時漏勾選了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徵政策。稅務人員通過系統比對發現異常:該企業二季度享受了印花稅減半徵收,三季度卻未勾選優惠。稅務人員核對入庫數據後第一時間聯繫企業,輔導完成更正申報並辦理退稅,同時詳細講解了適用於小微企業的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助力企業紓困解難,行穩致遠。
紅利直達快享 賦能發展更高效
在生物醫藥領域,創新研發正獲得源源不斷的稅收助力。“我們實施仿製藥與創新藥雙線並行的特色發展道路,這是一場‘燒錢又耗時’的持久戰。”福建海西新藥創制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張俊環表示,今年以來公司享受了超600萬元的稅費優惠政策,有效助力公司加大研發投入。
據了解,國家稅務總局倉山區稅務局通過定期走訪調研,完善“企業畫像”,開展針對性涉稅合規輔導,讓政策活水精準滴灌創新研發的關鍵環節。
賦能效應在科技研發領域同樣顯著。“隨著研發投入的持續加大,涉稅問題越來越複雜。稅務部門提供全方位服務,今年我們享受減免稅費額近850萬元,既緩解了資金壓力,更堅定了我們長期投入的信心。”福建永福電力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張玉科深有感觸地説。
走進福建永榮錦江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化車間,機器人精準完成抓取、碼垛等工序,展現了傳統製造業向智造升級的生動實踐。“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先進製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這些真金白銀的支持,讓我們敢把錢投入到前沿領域研發上。”永榮公司財務副總張飛龍説。在長樂稅務部門“稅樂行”專家團隊的輔導下,企業2025年以來已享受稅費優惠超2000萬元。
下一步,福州市稅務部門將持續優化服務機制,拓展“政策找人”的深度和廣度,通過更智慧的數據應用、更精準的政策推送、更專業的稅務輔導,推動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為培育新質生産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貢獻更多稅務力量。(記者 顏瀾萍 通訊員 盧海燕)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