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福建:設備更新“落地” 産業轉型提速
2025-11-25 09:42:19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今年前10個月,全省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4.5%,工業領域設備工器具購置額同比增長10.7% 設備更新“落地”,産業轉型提速

  今年我國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作為製造業大省,福建大規模設備更新持續落地見效。近日,記者從省工信廳獲悉,2025年1—10月,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9.2%,其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4.5%、工業領域設備工器具購置額同比增長10.7%。

  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在福建産生了哪些成效?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用足政策,拓寬融資渠道

  工業領域是大規模設備更新的重點領域,其對先進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大規模設備更新往往需要鉅額資金投入,資金從哪來?

  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財政、地方財政打出“組合拳”。福建將省技改貸政策規模逐步擴大至500億元,並探索對採用融資租賃方式進行設備更新的項目給予財政貼息,多措並舉降低企業設備更新融資成本。

  “省、市工信部門針對企業技改項目設備投資,給予最多5%比例扶持。”恒申集團化纖板塊外聯部高級經理陳亮告訴記者,在政策撬動下,作為化纖行業的頭部企業,恒申旗下多個項目加快投建。

   同樣感受到政策暖意的,還有福地(石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納入國家級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項目後,有了各級配套技改政策支持,企業敢於投入大量資金定制國産設備替代價格高昂的進口設備,實現生産過程自主可控。”福地新材料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漢釗説。

  聚焦鋼鐵、有色、電力、石化、化工、建材、機械、航空、船舶、紡織、造紙、食品、電子等重點行業,福建大力推動生産、用能等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各地因地制宜創造性開展工作。

  泉州,在高標準打造政策矩陣、助推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上“打了個樣”。“我們首創‘技改貸’配套政策。在省技改貸政策年化2%貼息基礎上疊加1%財政貼息。同時,設立百億級技術創新基金,為符合條件的高新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成長型企業實施的技術改造和研發投入項目,提供年化2%、期限最長5年的融資支持。此外,還建立‘市級切塊、縣級細化、快速直達’的轉移支付機制,創新設備更新基金的支持方式。”泉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説。

  福建相關政策力度有多大?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優化技改項目線上申報、常態化受理、定期發佈工作機制,今年至今,已組織實施2079項技改項目,總投資4854億元;另一方面,出臺實施融資租賃貼息政策,幫助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降低設備更新改造融資成本,截至今年上半年,省技改貸已支持866個技改項目,獲得銀行貸款融資、簽約總金額883億元,累計安排省級貼息資金超16億元,平均降低企業技改融資成本40%以上。

  技改提級,産業發展快進

  《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到2027年,全省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9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過75%。

  以工業領域設備更新為抓手,福建以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升級為重點,不斷加快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步伐。

  11月20日,在晉江興業科技新廠房,一條採用“綠色植涂”工藝的生産線正平穩運行,紗線在機器的帶動下快速穿梭,化作潔白的坯布。

  與傳統製革車間迥異,這裡實現了“零排污”生産。“我們將‘噴刷壓滾’多道工序集于一道,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實現了生産材料的重復利用。”興業科技安海事業部生産副總經理顏美珍介紹。

  興業科技還在行業中首創了AGV智慧導引運輸車,有效減少了人工成本。“數字化裝備的應用,還帶來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優化。”顏美珍説。

  向“新”逐綠,是設備更新的大方向,也讓産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

  類似場景還有很多。今年以來,龍岩市富鑫達電子製造有限公司已投入1600多萬元資金對企業生産設備進行革新。得益於技改,該公司生産效率大幅提升,企業今年産值有望提高20%;安通電裝有限公司通過智慧化改造,汽車線束及電裝品年産值從2億元躍升至3億元,訂單已排至2026年。

  多數企業表示,設備更新並非簡單的淘汰落後設備,而是將數字化轉型與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等有機結合,聚焦主業、精耕細作,搶佔發展先機。

  從各地實踐來看,福州、廈門、漳州、泉州、龍岩5個市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福州、廈門、泉州3個市列入國家製造業新型技改城市試點,推動工業企業從“要我改”向“我要改”轉變,讓“智改數轉”成為工業倍增的核心引擎。當前,全省工業企業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佔比超七成,居全國前列。

  省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10月,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1%,增幅比規模以上工業高8.4個百分點。

  精準對接,企業供需“面對面”

  找不到適合的技術解決方案,企業有技術不知道給誰用……面對工業企業創新轉型的痛點,福建的做法是線上匹配、線下對接,打通供需對接“最後一公里”。

  動一動滑鼠,打開福建省工業企業供需對接平臺,進入“大規模設備更新專區”。一邊,是企業發佈的大量的設備更新需求,包括自動切水器、自動龍門切割機、製冷設備等;另一邊,是各地發佈的集採優惠産品,如“漳浦綠領農業科技大棚光伏電站”項目等,進入相關頁面就能看到詳情介紹和對接人的聯繫方式。

  按照“線上供需信息匹配,線下活動對接”運營思路,福建分層級、分地區、分行業開展“百場千企”供需對接活動,各地紛紛圍繞設備更新開展對接會、推介會等活動。

  9月底、10月底,寧德連續舉辦縣域重點産業鏈“四鏈”融合暨製造業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供需對接活動,人工智能領域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代表,以及“人工智能+”傳統製造業領域應用場景需求企業、傳統製造行業代表企業齊聚一堂,供需雙方圍桌而坐,進行面對面的深入溝通。

  為技術找場景,為場景找市場。我省線上線下相結合助力工業企業大規模設備更新供需對接,據統計,2024年以來,共組織各類供需對接活動超200場,促成簽約項目超1500個,意向金額近800億元,涵蓋了紡織鞋服、人工智能、汽車産業等。(記者 林霞 通訊員 林錦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