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縷傳世香 點燃百億産業夢——看“中國香都”指尖技藝如何“燃動”指尖經濟
曬香 (陳志鵬 攝)
走進永春縣達埔鎮,這裡瀰漫著沁人心脾的千年芬芳。這裡是“中國香都”,也是永春香文化的發源地與産業聚集區。作為泉州“世遺之城”的重要文化支點,永春深耕千年香脈,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福建香製作技藝”轉化為産業優勢,走出一條以香文化賦能縣域經濟的特色發展之路。
向遺産要生産力,以文化謀發展。這不僅是“晉江經驗”所蘊含的“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落地實踐,更是泉州各縣域探索高品質發展的共同課題。
科技賦能 數字拓界
老香品走出新路子
“中國香都”産業園,宇宣香業的生産車間裏,制香機高速運轉,線香、沉香、檀香等産品有序包裝出廠。據介紹,該企業主要借助淘寶、抖音、天貓、亞馬遜等平臺拓展線上市場。“當前企業採用的都是自動化生産,實現降本增效,大數據還能幫助我們精準開發産品、滿足多元化需求。”企業負責人潘文傑説,企業還在魁星書院設置研學配套活動,除了基礎的制香,還有DIY香木手串環節,大家可以根據喜好打磨、串珠,最後帶走的不只是手作,更是一份能長久留存的“香記憶”。“做這些,一方面是想讓永春香文化‘活’起來。很多人知道永春産香,但不知道老手藝裏的門道,通過動手體驗,能實實在在懂它的工藝、知它的歷史,但更核心是為了打造品牌。現在香企業不少,單純賣産品很難讓人記住,我們想通過這種的形式,打造品牌,把企業品牌和‘正宗永春香、有文化的香’綁定在一起。”
另一家龍頭企業彬達香業,在1983年“曾氏香行”起步後,逐漸發展為集研發、生産、文創、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企業獨創的“烏沉香”香方,經科學驗證具有養生價值,成為企業轉型的標杆産品。“要讓香産業走得更遠,必須靠科技賦能。”彬達制香廠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建全介紹,企業一直積極與大院大所合作,就是要從“一根香”裏挖出更深的價值,“傳統香品有養生説法,但我們要讓它有科學依據,賦予明確的康養價值。比如我們推出的烏沉香,就是聯合科研團隊研發的。産品經檢測能消滅空氣中八成以上的自然菌,還能通過揮髮油成分舒緩神經、助眠。”這種“文化+科技”的路子,既能讓老産業對接“健康中國”戰略,也能讓永春香從宗教用香、日常熏香,升級為真正的健康消費品。
踐行“晉江經驗”,發揚“敢闖敢試、愛拼會贏”的精神,永春香産業積極擁抱數字化浪潮,積極謀篇佈局永春香電商網絡,落地運營“中國香都”電商直播孵化運營基地,引導企業建立自主網絡銷售平臺,同時與東方甄選、和平百茶等成熟平臺合作,為香品網銷“通電”。在跨境電商領域,永春鼓勵企業入駐縣級跨境電商集聚區,組建8批次考察團赴義烏研習“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構建政企聯動的出海生態。
産業造血 文旅賦能
香經濟激活縣域振興
“一縷傳千里,跨海來拜香。”這句詩是著名“鄉愁詩人”余光中對其故鄉永春香的深情讚譽。2006年,永春香被列入國家地理標誌産品;2021年,以永春香為代表的“福建香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千年技藝獲得正式的文化身份認證。
發展至今,香産業已成為永春縣域經濟的核心增長極,帶動永春培育超230家規上工業企業,産值突破600億元,彰顯文化産業對縣域經濟的強大拉動作用。
産業發展帶來了顯著的就業效應與民生改善。達埔鎮作為核心産區,不少村民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以前外出打工,如今在家制香,每月能掙四五千元,還能照顧家人。”一位從事曬香工作的村民話語中滿是滿足。香産業的發展還帶動了竹材種植、物流運輸、包裝印刷等配套産業繁榮,形成“一業興、百業旺”的良性發展格局。
永春香的魅力,不僅停留在産品本身,更延伸至文旅融合的廣闊天地。在“晉江經驗”要始終堅持立足本地優勢的理念指引下,永春將香文化與本地旅遊、生態資源深度融合,積極拓展産業價值邊界。
在彬達香文化創意園,遊客可以參觀制香工坊、體驗香道表演、親手製作線香。“建設香文化創意園,是我們順應時代需求做出的選擇。”曾建全介紹,“這些年能明顯感受到,香産業不再局限于傳統用途,大家對香文化、香生活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我們早在2011年就斥資建設園區,核心就是想打破香文化‘雅致高深’的壁壘,把千年制香技藝和非遺文化從手工作坊裏‘請’出來,讓普通人能近距離體驗制香、了解香道,真正實現文化的活態傳承。這既是響應‘中國香都’品牌發展的號召,也是讓老手藝在當代紮根的關鍵。”此外,永春香博物館、香文化創意街等項目的落地,將制香體驗、香道表演、香品展銷等元素融為一體,讓遊客從“聞香”到“知香”再到“愛香”,“香+文旅”成為縣域旅遊的新亮點。
如今,香文化旅遊已成為永春鄉村旅遊的新名片,年接待遊客超50萬人次,實現了“文化體驗促消費、旅遊發展帶産業”的良性循環。這種“農業+工業+文化+旅遊”的融合模式,為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多元路徑。
永春香的發展歷程,是“晉江經驗”在縣域層面轉化應用的鮮活樣本。以文化傳承為根,永春守住了産業發展的精神內核;以政策創新為翼,永春賦予了産業騰飛的動力;以平臺建設為橋,永春打通了走向全球的通道。如今,超141億元的産業鏈規模、覆蓋全球的市場網絡,印證著永春香文化“變現”的成功。
政策搭臺 平臺築基
産業集群破局起勢
“永春香傳承了古代制香理念、配方,並融合了阿拉伯制香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林文溪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永春香不僅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符號,更在原料與工藝上獨樹一幟:“我們以植物粘粉替代化學黏合材料,注重香藥同源,賦予香品驅蚊、安神、凈化空氣等養生功能。”
在“守正”與“創新”之間,永春香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路徑。林文溪介紹,一方面,他們堅持傳承古法技藝,培養新一代香匠;另一方面,推動永春香從“祭祀用香”向“生活美學香”轉型,並深挖其作為“海絲文化符號”的價值,打響永春香地理標誌品牌。“為了破解小而不精的發展難題,我們構建了‘三鏈融合’模式,推動一、二、三産集群發展。”林文溪説。如今,“永春香”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已連續兩年入圍全國百強榜,成為文化IP與産業實體的雙輪驅動。
IP的成功塑造,離不開政府無形的推動。踐行“晉江經驗”中政府引導與市場驅動相結合的理念,永春縣精準出臺系列政策,為香産業保駕護航。今年5月,永春香全球供應鏈中心和中國香都香業選品中心相繼投入運營,為香産業注入新引擎。515平方米的香業選品中心匯聚百家企業上千款香産品,採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模式,實現産品與市場的精準對接。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燃香類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中國香檢中心已在仙遊、西藏等地設立分中心,構建起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有力推動香産業向標準化、規範化邁進。這些平臺的搭建,讓永春香産業從分散經營走向集群發展,形成了“研發—生産—檢測—物流—銷售”的完整産業閉環。
千年香脈,串聯起傳承與創新的脈絡;百億産業,書寫著縣域經濟的活力篇章。永春香産業的勃興,正是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的生動實踐,更印證了“晉江經驗”在賦能民營經濟、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擁有著強大力量。如今,永春擁有制香企業300多家,帶動就業3萬餘人。“中國香都”園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篾香生産、出口基地,産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地。永春香,它從歷史中走來,向未來延展,正以文化為根、創新為翼,詮釋著“晉江經驗”的時代價值,照亮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前行之路。(融媒體記者 葉虹羽 黃小玲 通訊員 陳菊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