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胡春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走前列

2017-05-31 15:17:15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陳偉讚 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 新思想新戰略 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2017年5月22日)

  胡春華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共廣東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這次大會,是在廣東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動員全省各級黨組織、廣大共産黨員和人民群眾,為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而努力奮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大會召開前,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委和省政府在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上做得是好的,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銳意進取、紮實工作,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都取得了重要進展。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廣東要總結經驗、明確方向、發揮優勢、彌補不足,在新的起點上再創新局。希望你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開放,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批示,高屋建瓴、內涵豐富、催人奮進,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廣東的具體化,對廣東發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義。我們一定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為統領,更加奮發有為做好廣東工作,決不辜負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

  一、落實“三個定位、兩個率先”,各項事業取得重要進展

  過去五年,是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省人民真抓實幹、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的五年。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地方第一站就到了廣東,要求廣東努力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排頭兵、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學發展的實驗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五年來,我們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擺在首要位置,以“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統攬工作全局,全面完成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要進展。

  統籌穩增長調結構成效突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在調結構中穩增長,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品質效益不斷提高。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從5.32萬億元增加到7.95萬億元,年均增長8.0%,總量連續28年居全國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5515億元增加到10390億元,成為全國首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萬億元的省份。産業結構實現標誌性轉變,三次産業結構從5.0:49.1:45.9調整為4.7:43.2:52.1,現代産業佔據主導地位,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9.3%,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61.7%,互聯網新業態蓬勃發展,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大型骨幹企業由7家增加到23家,世界500強企業由3家增加到9家。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取得重大進展。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發展動力轉換邁出堅實步伐,國家科技産業創新中心建設實現良好開局。全省研發經費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從1.96%提高到2.52%,技術自給率達71%。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5452家增加到19857家,躍居全國首位;全省專利授權量居全國首位;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1.9%提高到27.6%。

  推動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實現新跨越。把區域協調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實施“三大抓手”和對口幫扶,加快粵東西北地區發展。交通建設突飛猛進,實現縣縣通高速,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7673公里,躍居全國第一,其中新增里程2624公里,大部分位於粵東西北地區,粵東西北地區交通條件發生根本性改變。産業共建成效初顯,一批優質項目落地,省級産業園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1.9%。粵東西北地級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紮實推進,城市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珠三角地區對口幫扶粵東西北地區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形成全面對接、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紮實推進。遵循中央頂層設計,加快推進改革試點和政策落地,基本確立全面深化改革主體框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承接國家改革試點任務103項,數量居全國前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系統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投資體制、司法體制、紀檢體制等重大改革紮實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等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歐美發達國家經貿聯繫,深化粵港澳合作,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取得積極成效。外貿進出口總額連續五年超6萬億元,有效穩住國際市場份額;外貿結構不斷優化,一般貿易額超過加工貿易額,服務貿易加快發展。一批優質外資項目落戶廣東,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56億美元。

  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取得明顯成效。堅決守住環保底線,在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了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珠三角大氣PM2.5濃度在國家三大重點防控區中率先整體達標,全省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解決環境歷史遺留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處於全國第二低位。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持續推進,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8.98%。

  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豐碩成果。堅持民生優先,突出抓好底線民生,辦好民生實事,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城鎮新增就業五年累計794萬人。民生保障投入大幅增長,城鄉低保、農村特困供養等多項底線民生保障水準躍居全國前列。省貧困線以下148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教育、醫療、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紮實推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上了大臺階。切實維護國家政治安全,主動排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集中開展基層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範作用,嚴厲打擊刑事犯罪,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省信訪總量持續下降,群體性事件明顯減少;刑事案件立案數量比2013年下降30.4%,社會治安狀況持續向好;安全生産形勢穩定好轉,人民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

  從嚴管黨治黨開創新局面。強化管黨治黨主體責任,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紮實開展,廣大黨員“四個意識”明顯增強。堅決懲治腐敗,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明顯成效,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腐敗增量有效遏制、存量明顯減少,黨風政風明顯好轉,政治生態明顯凈化。風清氣正完成市縣鎮換屆,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行為進一步規範,“裸官”等幹部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整治。堅持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緊密結合,鄉鎮(街道)領導幹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繫群眾工作深入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得到持續整頓。巡視監督實現全覆蓋,管黨治黨制度規範不斷完善。宣傳思想和意識形態工作全面加強,“兩個鞏固”紮實推進。

  五年來,省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地方立法工作切實加強,人大監督工作有效開展。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進一步完善,協商民主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不斷增強。愛國統一戰線鞏固壯大,大統戰工作格局加快構建。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橋梁紐帶作用積極發揮。國防動員、軍民融合、雙擁共建等工作紮實開展。新一輪援藏援疆工作有序推進,與桂黔滇川扶貧協作全面對接做實。

  五年發展歷程極不平凡。廣東工作之所以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最根本的是,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遵循,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指示統領工作全局;最關鍵的是,始終堅持求實務實抓落實,每一項決策部署都落到具體抓手上;最重要的是,始終注重發揮各級黨組織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團結帶領全省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奮鬥。這既是過去工作形成的寶貴經驗,也是今後必須秉持的重要原則。

  五年成就來之不易。在此,我代表中共廣東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向全省各級黨組織、廣大共産黨員和人民群眾,向所有為廣東建設與發展作出貢獻的同志們、同胞們和朋友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省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前進道路上還存在許多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是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任務艱巨。産業整體水準不高,低端産業仍佔較大比重,新産業還不能挑起經濟發展的大梁;經濟發展方式仍較粗放,部分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和重大裝備受制於人;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部分地區水污染等環境問題比較嚴重。二是區域發展不協調仍是最突出問題。粵東西北地區産業基礎薄弱、內生發展動力不強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城鎮化水準較低,中心城區輻射帶動力較弱,縣域經濟落後。三是農村發展嚴重滯後。農業經濟效益不高,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土地確權等農村基礎工作進展緩慢,農村基礎設施欠賬較多,村居環境臟亂差現象突出。四是民生社會事業存在不少短板。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規模不足、水準不高,城鄉區域間資源配置不均衡,服務水準差異大;社會保障全省統籌不足,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體系不完善。五是社會矛盾糾紛仍然高發多發。涉農涉地、涉勞資、涉環保等領域矛盾依然突出,特定利益群體訴求解決難度大,各類新型違法犯罪不斷出現,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生産安全還存在不少風險隱患。六是營商環境優勢相對弱化。市場經濟體系不夠完善,部分基礎性、關鍵性改革不到位,政務服務不夠規範,營商成本偏高,對人才等高端要素吸引力減弱,企業和群眾辦事難問題仍然突出。七是基層治理問題較多。城鄉基層多年累積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發展過程中新舊矛盾交織疊加,社會矛盾容易激化。一些基層幹部脫離群眾,侵犯群眾利益行為時有發生。部分基層組織軟弱渙散,基礎工作薄弱,法治化水準不高。八是全面從嚴治黨任重道遠。一些地方管黨治黨主體責任不落實,一些黨組織政治功能弱化,政治核心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部分領導幹部擔當意識不強,幹事創業精氣神不足,為官不為現象一定程度存在。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仍需鞏固,少數幹部在反腐高壓態勢下仍然不收斂不收手。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黨中央對廣東的發展寄予厚望,全省人民對美好生活有更高期盼。全省黨員幹部務必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保持清醒頭腦和憂患意識,務實進取、奮發有為,把廣東的未來建設得更加美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