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揚帆通海兩千年展覽”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開幕
開幕式現場。(攝影 耿樂)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報道(陳偉讚 耿樂):為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産的宣傳展示和利用,助力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6月9日,由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和申報世界遺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聯合主辦的“廣州:揚帆通海兩千年”展覽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展出,展覽將持續至12月10日。
“廣州:揚帆通海兩千年”展覽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展出。(攝影 耿樂)
本次展覽以時間為主線,以申報史跡點為綱,分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三個部分,展現了廣州秦漢以來2000多年持續不斷通過海路與世界交往的歷史,這三個時間段也與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繁榮和鼎盛相對應。展覽匯集了廣州、江門等地考古出土或博物館徵集的200多件套文物,時代涵蓋各歷史時期,類型豐富,既有來自域外的銀盒、珠飾、玻璃碗、孔雀藍釉陶瓶等奇珍異寶,也有産自各地名窯遠銷海外的“中國特産”——陶瓷器,還有反映古代水上交通技術的陶船、見證中外人員往來的胡人俑燈等。這200余件組文物匯聚一起,共同呈現了一段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講述了古代廣州與世界的故事。同時配合展覽,廣州海絲申遺辦特邀中國文化遺産研究海絲申遺項目組專家趙雲擔綱主講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和世界遺産專題講座,從海絲主題研究和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的視角對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係進行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