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特色農産品如何“更上一層樓”
6月9日,持續1個月的2017第四屆廣東(江門)杜阮涼瓜美食文化旅遊節正式開幕。除了涼瓜王評比、萬人涼瓜宴等傳統項目之外,還加入了諸如文化旅遊招商推介會、美女廚神爭霸賽、騎共享單車遊濱江、涼瓜音樂節等系列活動,主辦方將其辦成了對外展示蓬江風貌的一大平臺。
涼瓜節的舉辦,是江門打造特色農産品的一大嘗試,也是借助特色農産品提升旅遊産業格局的一個縮影。江門作為珠三角的“米袋子”“菜籃子”,特色農産品數量眾多,在品牌打造上也有很多探索,如包裝推出了葡萄節、甘蔗節等系列節慶活動。但面對來自市場的各種衝擊,如何進一步探索挖掘特色農産品內涵的路徑,打造特色農産品知名度和美譽度,仍是這些農産品未來發展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現狀
農業節慶活動“百花齊放”
江門地域遼闊,物産豐茂,擁有約佔珠三角1/4的耕地。在良好的水土滋養下,孕育出了眾多廣受民眾喜愛的特色農産品。
數據顯示,江門全市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認證有機産品有41個,綠色食品認證産品36個,無公害農産品認證産品132個。現擁有省農業類名牌産品35個。隨著優質農産品的涌現,江門正積極推進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産品申報工作,力求通過打造獨特、專屬地理標誌特徵的産品及其産業,創造出更高的農産品品牌價值。
目前,江門已有5個産品獲評為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産品(即杜阮涼瓜、開平馬岡鵝、鶴山紅茶、恩平簕菜、臺山大米),後續還有正在公示期的“臺山青蟹”,通過了省初評的江門牛大力、甜水蘿蔔,已初步構成了江門的梯隊申報格局。
憑藉豐富的特色農業資源,以當地特色的農作物為主題的節慶活動在江門也形成了“百花齊放”的狀態。去年“農博月”期間,江門一些聲名在外的特色農産品就推出了系列農業節慶活動,如新會陳皮節文化節、開平金雞節和馬岡鵝節、臺山水步牛肉節和汶村金蠔節、恩平市勒菜文化節、鶴山雙合茶文化節等,進一步打響本地品牌,帶動農民增收。
探索
農業品牌與旅遊資源融合發展
在發展鄉村旅遊已成為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的當下,一些農産品的主産區也逐漸“開竅”,開始探索以節慶行銷打造地區農業品牌之路。
比如擁有約5000畝甘蔗種植面積的新會古井鎮,就借助當地燒鵝美食的美譽度,在年初推出了第二屆古井燒鵝美食節暨首屆古井甘蔗節。從推出優惠套餐、農業趣味體驗等角度,嘗試政府搭臺宣傳,幫助農民打響品牌,拓寬銷售渠道。
“對於如何辦好這樣的活動,我們都在探索,也在關注周邊一些地區是怎麼做的。”古井鎮政府有關人士介紹説,在總結首屆甘蔗節經驗的基礎上,該鎮已在構思第二屆甘蔗節的推進工作,希望能在活動中增加宣傳噱頭,吸引更多遊客來體驗甘蔗元素。
已經成功舉辦兩屆的禮樂葡萄節也正在探索一條農業品牌與旅遊資源融合發展之路。作為珠三角最早種植葡萄的地區之一,江海區禮樂街道辦自1987年開始引進巨峰葡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目前已有3000多畝。
從2015年開始組織舉辦葡萄節,禮樂街道辦以節慶推動農家樂採摘,已成功帶動種植戶提高收益。“一般巨峰葡萄批發收購價是5元—6元/斤,遊客採摘價可上升為10元—15元/斤,附加值大幅增加,直接帶動200多戶葡萄種植戶增收。”禮樂街道辦經濟促進局副局長楊詩海表示,每年舉辦的禮樂葡萄節都能帶來大約20萬人次的客流量。在這樣高的“人氣”面前,禮樂順勢引入正順長廊生態園和秾稼生態園兩大龍頭,讓遊客可賞玩無花果種植、靈芝種植、大棚種植等,帶動本地休閒農業的發展。
此外,禮樂還嘗試結合本地美食文化,推出“禮東田園美食節”,並與自駕遊協會和旅行社溝通聯繫,組織自駕遊,串聯江門演藝中心等文化、工業旅遊元素的遊玩路線,讓“葡萄節”從採摘遊玩2小時的農家樂,變成內容豐富的“江海一日遊”,增強品牌影響力和帶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