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首頁 > 廣東頻道 > 文旅> 正文

廣州本土特色優秀原創小説《華衣錦夢》熱銷

2017-06-22 15:58:21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陳偉讚 責編:董健雄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6月22日上午,《華衣錦夢》新書發佈會暨作品研討會活動在在廣州市越秀區圖書館舉辦,活動由廣東省作家協會創研部、中共越秀區委宣傳部主辦,越秀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花城出版社承辦。越秀區文廣新局局長楊衛國,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文學院院長熊育群分別主持了新書發佈會及作品研討會。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知幹,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越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曉丹,花城出版社社長詹秀敏、副總編輯張懿,以及章以武、謝有順、徐肖楠、張均、熊育群、賀仲明、袁瑾、鮑十、魏微、王威廉、世賓等專家學者出席了活動。

  看一部作品,愛上一座城市

  《華衣錦夢》在2016年入選廣東省文藝精品創作扶持項目,是越秀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的盧欣根據自己十年的非遺保護工作的積澱創作的、以廣州戲服四代人傳承為主線的長篇小説。該作品共30萬字,以年代為劃分,分四個部分講述了各個歷史時期戲服藝人為傳承手藝所經歷的悲歡離合、人生沉浮以及一個行業的興衰成敗,再現了20世紀30年代,廣州狀元坊一帶,戲服鋪成群連片,前後街巷花佬、繡娘遍佈的情景。該小説在內容上注重對廣東民俗的刻畫,讓嶺南風俗不經意間躲藏在小説的景物描寫、人物行為描寫之間;在語言上保留了廣東方言特色,精雕細琢卻不留痕跡;嶺南風物、嶺南民俗、嶺南韻味,一切渾然天成。作品根植于嶺南傳統文化、深挖廣府人精神內核、緊扣“中國夢”主題,情節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但又貼合生活,讀之盪氣迴腸,是一部具有廣州本土特色的優秀原創長篇小説,據考也是第一部以廣州戲服為主題的長篇小説。新穎的題材、獨特的視角、生動的筆觸、流暢的敘事,讓這部作品還沒有正式面世就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原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榮膺第二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的章以武老師表示,《華衣錦夢》是改革開放以來少有的具有廣州本土特色的好作品。他對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一個作品表現一座城市,一部作品美化一座城市,一個作品創新一座城市。

  目前,該作品已由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現在各大書店、網上商城銷售。

  華衣錦夢的背後

  《華衣錦夢》書中對戲服製作細節的描寫細緻入微,讓人讀後猶如身臨其境。這與本書作者的經歷及工作積澱攸戚相關。作者盧欣曾做過記者、編輯,是廣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文學碩士,長年負責越秀區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和保護工作,收集瀕危非遺項目的文字、影像材料,採訪不同項目的手藝人,整理口述史,對廣州文史、廣府文化有深入研究。2006年,盧欣作為越秀區非遺普查隊的一員,到中華戲服廠(已結業)進行非遺普查,聽取廠領導和手工藝人講述戲服知識,參觀戲服車間,掌握了第一手口述資料。此後多次到中華戲服廠進行普查,對戲服製作的工序流程十分熟悉。她還多次到狀元坊戲服有限公司進行普查,向著名戲服製作藝人董蕙蘭溝通、請教,在協助廣州戲服申報非遺的十年過程中掌握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曾撰寫“廣州戲服製作技藝”申報國家、省、市級非遺名錄的申報文本,“廣州戲服製作技藝”申報片的拍攝腳本等,參與編輯《廣州粵劇戲服》。

  身為80後的盧欣表示,這部小説寫了兩年多才完稿,主要是在工作及兼顧家庭之餘創作完成。她説,自己從2007年開始接觸非遺保護工作,10年間親歷了越秀區公佈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參與了每一個項目的普查,撰寫了大部分的項目申報書以及其他與區非遺、廣府文化相關的大量文字材料,在此過程中,既積累了豐富的非遺知識,更伴隨著對非遺及廣府文化的深入了解對廣州戲服等非遺項目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深厚的感情,並逐漸萌生了創作一部長篇小説的想法。對於《華衣錦夢》,她希望作品將來可以改編成電視劇或電影等年輕人更加接受的形式,讓他們可以從中領略到廣州戲服的美,了解廣州戲服的歷史。她還表示今後會繼續以嶺南文化為題材,努力創作更多反映當下生活、嶺南地區特色的作品。(供稿 廣州市越秀區委宣傳部 編輯 陳偉讚 林小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