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荔灣掀開新篇章:白鵝潭産業金融服務創新區

2017-06-24 18:42:06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陳偉讚 責編:董健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第六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現場。(供圖 廣州市荔灣區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6月23日,在第六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上,廣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授予荔灣區“白鵝潭産業金融服務創新區”牌匾,在市領導和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荔灣經濟發展掀開了新篇章。

  商貿業發展歷史悠久

  歷史上的白鵝潭曾經以海上絲綢之路和十三行影響世界。廣州從秦漢時起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兩代為中國唯一對歐美貿易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的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可以稱為“歷久不衰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方發祥地”。廣州十三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塊瑰寶,是當時的世界貿易中心,見證了中國在國際貿易史上的輝煌。

  荔灣區承載了傳統西關文化、千年商都文化,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的歷史時期,荔灣區緊緊圍繞建成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區的根本目標,大力建設白鵝潭産業金融服務創新區,促進産業與金融深度融合。

  整合各項優勢資源

  白鵝潭産業金融服務創新區選擇白鵝潭中心商務區新隆沙地塊作為起步區,沿線荔灣區域範圍內的珠江後航道向東南延伸至廣船地塊,西至花地大道中、浣花路、芳村大道中、東沙大道為界,面積約4.8平方公里。目前,該區域已具備較好的發展優勢。

  産業基礎雄厚。2016年廣州市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95萬億元,年均增長9.4%,先進製造業發展穩健,完成7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形成5個千億級、26個百億級産業,到2020年,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將佔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比重70%。根據《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産業帶佈局和項目規劃(2015-2020年)》,珠江西岸六市一區先進裝備製造業産業規模到2017年將實現産值15000億元,年均增長約15%,其中智慧製造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節能環保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裝備、新能源裝備、汽車製造、衛星及應用等先進裝備製造業佔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的比重超過40%。到2020年,珠江西岸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實現産值22000億元,年均增長約15%,其中先進裝備製造業佔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的比重超過50%。為金融業提供廣闊的發展前景。

  區位交通優勢。荔灣區毗鄰佛山、對接珠江西岸“六市一區”,同時也是珠江西岸城市群核心區,與整個珠江三角洲緊密聯接,是廣州市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重要平臺。擬規劃區域距離廣州白雲機場30分鐘車程,距離廣州南站15分鐘車程,交通十分便利。廣州地鐵1號線,以及規劃中的22號線和11號線三條地鐵線在此交匯;廣佛地鐵線與22號線交匯點以及廣佛江珠城際軌道始發站均位於該規劃區域內。建設中的如意坊放射線,將直接連接廣珠西線這一通向珠江西岸的重要通道。再加上規劃中的連接荔灣與南海的大坦沙沉香沙大橋,未來該區域與珠江西岸“六市一區”的交通聯繫將更為便利。

  規劃優勢。目前,白鵝潭産業金融服務創新區已有較成熟的起步優勢,立足於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的建設目標,荔灣區正在高標準高起點的謀劃該區域的整體規劃。位於白鵝潭産業金融服務創新區內,有8公里長的江岸線。白鵝潭為羊城新八景“珠水流光”(包括白鵝潭、沙面、沿江路、二沙島、海心沙、琶洲會展等)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生態景觀基礎。按照廣州市“一江兩岸三帶”景觀要求,並結合逐級抬高的綠色生態及天際線的設計,不斷優化提升服務創新區內江岸線的綠化及景觀水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