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首創全省異地光伏扶貧新模式

廣州國際生物島標準産業二單元廠房天臺上的異地光伏扶貧項目。(供圖 廣州市黃埔區新聞中心)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6月30日上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對口幫扶清遠市陽山縣建設異地光伏扶貧電站並網發電儀式舉行。這意味著,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援建陽山縣的14個總投資超過2億元的光伏扶貧電站,將共同發力,讓陽光落地前變成真金白銀,助力貧困戶加快脫貧步伐。
落地見效 14個光伏扶貧電站“照亮”貧困縣
異地光伏扶貧模式是在扶貧點以外的且適合進行光伏發電條件的地方,建立起光伏發電收益項目,並將收益資金撥給扶貧點進行扶貧的新模式。廣州國際生物島異地光伏電站總建設面積是8000平方米,由廣州市發改委、廣州市協作辦、開發區工業總公司和魚珠街、夏崗街同投資,總投資額560萬多元,年收益總額約為投資總額的20%。
該項目是利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廠房林立的優勢,在生物島的3棟廠房天臺,使用太陽能集熱板組建光伏發電站進行發電,並將線網併入南方電網及工廈線網,實行“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原則,實現了即時發電即時有收益。生物島異地光伏扶貧電站的投産,標準著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扶貧模式上創新思維、先行先試,為精準扶貧再添新模式。
在小江村光伏扶貧電站示範帶動作用以及扶貧工作組等多方積極推動下,至6月30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援建陽山縣的其他11個分佈式光伏扶貧電站以及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屋面分佈式光伏扶貧電站陸續合閘並網發電。加上生物島異地光伏扶貧電站,至此已有14個光伏扶貧電站投入使用。
收益穩定 貧困戶每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根據國家發改委通知精神,今年6月30日光伏電站實行並網發電的項目,按照每度0.98元的價格計算,扣除運營成本後,14個發電站預計每年的收益達3000萬元,屆時將助力黃埔區幫扶陽山縣的8鎮35村3275戶7871個相對貧困人口如期全面脫貧。
光伏扶貧電站2016年底就已完成項目的全部備案,但要追搶6.30節點之並網發電,讓貧困戶充分享受國家政策紅利,時間緊、任務重。駐村扶貧幹部一方面爭取當地縣委縣政府對項目的鼎力支持,另一方面協調電網等多方的配合支持。同時,項目組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加班加點往前推進度。
在示範項目小江村光伏扶貧發電站,為使得項目發揮最大的扶貧效益,目前其收益資金整體分配方案已初步擬定。該光伏發電項目資金將首先優先解決貧困戶收入問題。小江村擬成立合作社,合作社理事會擬定細則,將符合資格的貧困戶納入合作社,以年底或每半年底分紅的形式按照實際收益進行發放,初步測算每年每人收益3000多元。此外,五保戶和低保戶,按照政府補貼發放的五保金和低保金仍不足脫貧的,不足部分由光伏項目進行分紅,確保這些貧困戶脫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