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工業總産值5年衝刺8000億
南方日報訊:記者從珠海市發展和改革局獲悉,《珠海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于近日印發出臺。
方案提出,在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方面,到2021年,珠海國有、非國有“僵屍企業”實現市場出清,全面完成省下達的淘汰落後産能及節能降耗考核目標任務;全市商品住房去庫存週期基本控制在16個月以內,非商品住房去庫存週期明顯縮短,購租並舉的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得到建立;國有企業資産負債率降至65%以下,地方主要法人銀行杠桿率達到4%的監管最低要求,全市銀行機構不良貸款佔比低於全省平均水準。
在降成本方面,珠海將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持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行政審批事項和審批環節大幅減少,各類仲介收費進一步規範,制定性交易成本明顯下降。
在補短板方面,珠海將打造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的新動能;到2021年,珠海工業總産值將達8000億元,園區工業總産值達到7500億元,形成1—2個千億級先進製造産業集群,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不低於52%。同時,珠海將力爭工業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比例達到30%,民營經濟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49%,增強有效投資供給,投資結構不斷優化。 (記者 吳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