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各城市可“並船出海”
原標題:施宗偉、麥教猛、李清泉等代表委員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表示: 大灣區各城市可“並船出海”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在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對粵港澳大灣區充滿期望,紛紛提出了各種建議和意見。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施宗偉,全國人大代表、惠州市市長麥教猛和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為大灣區建設建言獻策。
促進創新要素的全方位流動和全球化配置
施宗偉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粵港澳三地緊密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已在産業和功能分工上形成秩序,形成了“一國、兩制、三關稅區”的多元制度格局,為對接國際經濟合作提供了靈活的制度安排。但他也指出,在國際影響力、服務功能、創新能力、環境品質等“軟體”方面,粵港澳大灣區還存在差距,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跨境流動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不利於現代産業發展。
“當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條件和路徑已經不同於世界上的其它著名灣區,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區域經濟中心、經濟腹地和經濟網絡的互動關係呈現出新的特徵,灣區經濟的比較標準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不同灣區經濟間的比較不在於大,而在於效益;不在於規模,而在於品質。”施宗偉認為,大灣區城市群品質的首要因素,就在於促進灣區人力、資金、科技、信息等創新要素的全方位流動和全球化配置,使核心城市成為全球化配置資源的加速器、催化器和放大器。
惠州濱海、臨深、近港,是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之一。在麥教猛看來,惠州與大灣區各城市均聯繫緊密,“同飲一江水,本是一家人。”惠州市與香港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經濟相融,雙方合作有著深厚的人文淵源和長期的合作基礎。
麥教猛認為,惠州前承國際市場前沿、後接內陸廣闊腹地,具有區位優勢明顯、産業基礎雄厚、發展空間巨大和生態環境優良四個優勢。“惠州是粵港澳大灣區聯接粵東以及海西地區、粵北以及江西等內陸地區的重要樞紐門戶,隨著惠州機場擴容擴建、惠州港打造億噸大港,以及贛深高鐵、廣汕高鐵,從莞、武深、汕湛等高速公路的建設,惠州到大灣區各核心城市的時空距離將大幅減少,惠州區域樞紐地位將進一步彰顯。”
粵港澳三地可創建“灣區聯合大學”
“未來大灣區發展要依靠創新驅動,創新最重要的是原始創新科技成果和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人才,而這些都離不開高校發展。”李清泉表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等教育存在一定優勢,但跟舊金山灣區等其他世界級灣區相比,在創新生態環境方面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他建議,粵港澳三地可創建“灣區聯合大學”,突破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體制壁壘,推動大灣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與跨越式發展。
李清泉説,今年深圳大學建校35週年,前三十五年深圳大學為深圳特區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建設者,如今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把人才培養從關注數量向關鍵品質轉變,把培養目標從建設者向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轉變,推進國際一流學科建設,培養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産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成果,通過打造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不斷提升科技服務能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實現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
而惠州産業基礎雄厚,特別是石油化工和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産業不斷發展壯大,預計到2020年,石化方面産值達3000億元,建成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電子信息産業年産值達5000億元,建成全國電子信息産業基地。在科技産業合作上,麥教猛透露,惠州將積極參與廣深創新走廊建設,主動吸納香港、深圳等地先進産業、創新要素、優秀人才的外溢,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産業創新活力區。特別是重點依託“港深資本+惠州市場”,充分發揮惠州製造業基礎雄厚、港資企業較為集聚的優勢,依託環大亞灣新區、潼湖生態智慧區、羅浮新城等重大平臺,探索與香港、深圳等地共建港惠深化合作試驗區、港惠現代服務業合作發展示範區和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聯手構建協同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
進一步深化粵港澳間的協調機制對接
如何進一步加強區域間城市合作?麥教猛認為,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中,各個城市可以“並船出海”,共同開拓“一帶一路”機遇,打造“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支點,成為國家和全球連接的門戶,有利於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空間資源,實現更高水準的開放、更高品質的發展。
“香港是享譽全球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還擁有先進的發展理念和社會管理模式,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密集富集,金融、貿易等服務業全球領先。”麥教猛介紹説,惠州要學習借鑒香港的先進經驗,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一門式一網式”改革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的效率和透明度;加快完善地方法規政策體系,圍繞保護知識産權、維護公平市場秩序、建立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等,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制度體系;加強對國際投資貿易新規則的跟蹤研究,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商事規則制度體系,引入國際通用的行業規範和管理標準,建立公平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讓企業在惠州就能享受到“深圳服務”“香港服務”。
施宗偉建議,要進一步深化粵港澳間的協調機制對接,加強頂層設計,加快推進區域間互認與採信、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數據互聯互通、加快檢驗檢疫執法互認互助。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在自由貿易、要素流動、基礎建設等方面整體規劃,統一決策,打破三地各自為政的局限,真正形成灣區市場一體化,促進三地經濟要素的深度融合。
李清泉認為,今天再談改革,和以前的改革有很大的不同。“和以前相比,經過四十年的發展,不再是白紙一張,而是已經形成一些固有的模式,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不忘初心,牢記改革前輩勇往直前、敢闖敢幹的精神,大膽勇於擔當,敢於突破。同時,做好頂層設計,打破條條框框,突破原有模式,找到改革的突破口和抓手,才能通過關鍵問題的突破,帶動整個改革走向深入,實現新起點上的新作為。”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吳哲 駱驍驊 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