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廣東:做好“全域旅遊”的加減法

2018-05-02 08:54:06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葛寧遠 責編:趙瀅溪

  剛剛結束的這個“五一”假期,有兩則有關本地旅遊的消息值得關注。一則説,各地景區紛紛推出門票優惠,包括廣州塔、百萬葵園、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等,門票均五到八折,讓利廣大遊客。儘管如此,納入我省統計的103家重點景區的遊客接待量和收入,同比依然實現了增長。另一則説,産業融合旅遊新業態産品受遊客青睞,以體育賽事為依託的體育旅遊特色精品和主題活動,立足工業特色開發的青少年研學體驗遊和親子遊項目,都吸引了不少遊客。

  隨著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旅遊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既推動了國內旅遊經濟持續增長,也激蕩著旅遊發展模式、戰略等方面快速轉變。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全域旅遊”理念的出現。作為對應傳統“景點旅遊”而提出的新理念,“全域旅遊”首先蘊含了轉變旅遊發展模式的要求。按照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金早的説法,在“景點旅遊”模式下,封閉的景點景區建設、經營與社會之間是割裂的、孤立的,有的甚至是衝突的,即景區開發不會考慮當地居民的需求,居民建房子時也不去考慮旅遊景觀需要,産生景點內外“兩重天”的現象。相比之下,“全域旅遊”模式要求,把一個區域整體作為功能完整的旅遊目的地來建設,實現景點內外一體化,做到人人是旅遊形象,處處是旅遊環境,“是跳出傳統旅遊謀劃現代旅遊、跳出小旅遊謀劃大旅遊”。

  在這種情況下,擺脫“門票經濟”依賴已屬必然。與身邊周圍人隨便聊幾句就會發現,對很多人來説,旅遊已經成了一種“説走就走”的平常事,這説明他們顯然是“不差錢”的。與此同時,大家也正逐漸拋棄那種“到此一遊”的心理追求,越來越注重服務品質,注重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乃至健康養生,在旅遊方面體現出強烈的“美好生活需要”。如此一來,守著門票來發展旅遊早就不那麼明智了,因為它不僅無法滿足遊客的多元化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忽略了遊客基於消費心理上的“性價比”所擁有的“用腳投票”權利。還應該看到,守著一個景區只是創造了一個“點”的收益,而如果將旅遊産業延伸到一個城市的方方面面,則會帶動整個社會的消費需求,綜合效益遠大於門票對地方經濟的單一貢獻。因此,不管是出於競爭壓力還是其他因素,我們都應該肯定景區門票打折,並希望其成為一項長期的惠民舉措。

  如果説門票打折更像是“全域旅遊”理念指導下的“做減法”的話,那麼推動産業融合的旅遊新業態,則是在“做加法”。無論是旅遊業,還是農業、教育、健康休閒乃至地産業,共同點都是需求驅動。這些行業之間一旦能夠以創新的方式實現有機結合,就很容易産生“1+1>2”的融合效應。以“旅遊+農業”為例,近年來很多地方出現的生態觀光遊、鄉村休閒遊,不但豐富了這些地方的旅遊産品,而且還在一些地方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就充分説明瞭這一點。做好“全域旅遊”的加法,消費者的需求是核心,創意是關鍵。像前面提到的“旅遊+工業”模式,除了帶有研學性質的體驗遊、親子遊,還有開發傳統工業遺址的文化遊、開放製造流程的參觀遊覽等多種形式,有些甚至還可以達到一定的企業品牌行銷效果。對地方政府而言,則要求其在規劃上具有産業融合意識,管理上保持開放理念,才能有效發揮“全域旅遊”的帶動作用。(南方日報 作者 子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