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廣州藝博會今年起“花開兩季”

2018-05-09 17:55:29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趙瀅溪 責編:陳夢楠

  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下稱“廣州藝博會”)又將到來!今年開始,藝博會將由一年一屆華麗轉身為春秋兩季,春季藝博會將於6月22日在琶洲舉行。

  23年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下稱“廣州藝博會”)從政府承辦到“斷奶式”的市場化運營,走過了其作為花城文化名片的成長歷程。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廣州藝博會將由一年一屆順勢蝶變為春秋兩季。廣州藝博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不僅擴大了廣州藝博會的規模,也是其創意形式的創新表達,更是新時代文化與經濟深度融合新路徑的探索。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曉宜、申卉 通訊員王楠

  形式革新 從“一枝獨秀”到“花開兩季”

  去年的第22屆廣州藝博會,4天內吸引了25萬人次觀眾入場,成交額超過6億元。作為中國最早、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藝博會,廣州藝博會今年由“一枝獨秀”到“花開兩季”,將進一步擴大博覽會的影響力,讓更多市民感受藝術的魅力。

  為了讓市民有更切身的體驗,去年主辦方投入近90萬元精心推出以廣州城市為主題的“花城館”“廣州非遺展”。今年,展館雖有所增加與改變,但“花城館”與“廣州非遺展”作為經典將被保留並加以升級。據悉,今年廣州藝博會還新增了“花城藝術之夜”,匯聚全球的藝術機構、藝術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屆時將擦出更多火花。鋻於是新的探索,今年“花城藝術之夜”僅定向邀約,未向全社會開放。

  廣州市文廣新局黨組書記、局長陸志強表示,進入新時代,改革的範疇已經從經濟領域全面擴展到社會、文化、生態等多個領域,在這樣一個文化再出發的大環境中,廣州藝博會從一年一屆發展為一年春秋兩季,是大膽的探索和嘗試,迅速擴大了廣州藝術市場規模,“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中心,如今的廣州正在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融合發展

  加速廣州文藝繁榮

  記者獲悉,2015年廣州藝博會“入駐”琶洲,今年組委會也整體搬遷到琶洲。廣州藝博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過去黃埔港口的繁榮外貿,到如今的廣交會、正在崛起的互聯網集聚區以及廣州2.5版本CBD,處於廣州腹地的琶洲從古至今商機不斷,“文化氣息濃郁的藝博會與商業氣息濃郁的琶洲相結合,加上廣州藝博會的變身擴容,將為經濟文化深度融合提供一個有益的探索平臺”。

  “文化與藝術深入導入和滲透到琶洲這個商業聚集地,可以加速廣州文藝繁榮。”廣州藝博會藝術總監彭文斌説,未來藝術還將與金融、資本、高科技、互聯網等緊密結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則表示,廣州商業發達並有著深厚的文化情緣,當文化滲透進廣州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形成廣州的經濟特色,藝術才能真正實現走進千家萬戶。

  理念延伸

  陽春白雪飛入尋常百姓家

  形式蝶變,但初心不改,走過23載的廣州藝博會,一直致力於縮短藝術與生活的連接線。據彭文斌介紹,廣州藝博會延續“人文生活美學”的理念,將進一步引導普羅大眾更加重視自己的生活品位;同時,為了增加大眾的視野,藝術品還將結合多媒體二次開發,市民甚至可通過VR場景,感受自閉症兒童如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以期讓更多群體了解並幫助自閉症兒童。

  據悉,從2014年開始,華南地區當代藝術的市場逐年火熱,收藏者以70後、80後為主,收藏者人數的逐年增長與年輕化的趨勢,讓當代藝術的活力不斷增強,今年廣州藝博會當代藝術的佔比將達到三四成。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當代藝術普遍有一種誤解,認為藝術是天馬行空的想法、超前的理念、極具個性化的表現方式,似乎與大眾生活‘疏離’了。”彭文斌表示,這種對當代藝術的認知斷層只是時間的問題,廣州藝博會作為“第三隻手”正好以專業的市場預判性助推一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