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在文化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

2018-05-14 08:51:18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葛寧遠 責編:趙瀅溪

  在文化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

  汪一洋。受訪者供圖

  “一手抓文化公共服務、一手抓文化産業發展,推動廣東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實現雙輪驅動,結出碩果。”“文化是糖,文化是鹽,産品需要品牌、故事,‘文化+’能帶來高附加值,品牌就是影響力。”近日,廣東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汪一洋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今年是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的重要之年,改革與創新將成為貫穿全省文藝工作的重要主題和主線,省文化廳將按照省委要求,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前進的不竭動力,加快文化産業轉型發展,推動藝術事業再攀高峰,在文化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

  ●南方日報記者 周豫

  “文化+”提升産業競爭力

  文化産業正成為廣東創新創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文化與各方面深化融合已經成為大趨勢,文化創意在其中正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種融合不僅發生在文化産業的各領域間,而且在往外延伸和滲透、與其他産業融合發展,呈現出多向交互融合態勢。

  近年來,我省連續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鼓勵推動文化産業與科技、貿易、金融、旅遊、互聯網+等領域融合。近期,按照省政府領導的指示精神,省文化廳正計劃出臺《廣東省關於加快文化産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此文件相關政策的出臺,將進一步加快推動廣東文化産業的發展。各地文化部門也制定了本地文化産業發展配套政策,全面部署文化産業發展工作,為加快發展文化産業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省文化廳此前曾連續三年與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等部門聯合舉辦文化金融對接活動,並與省旅遊局聯手推動文化旅遊示範區創建。隨著廣州北京路文化旅遊區等首批8家廣東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正式亮相,我省文化旅遊産業的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今年,省文化廳還將繼續聯合省旅遊局開展第二批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創建工作,並籌備舉辦“旅遊文創産品創新設計高峰論壇暨項目對接會”,推動創意設計與文化資源開發融合發展。

  省文化廳將繼續創新生産經營機制,以“文化+”提升文化産業競爭力,推動“文化+科技”,將符合條件的文化創意科技企業納入高新科技産業予以支持;推動“文化+金融”,為産業發展提供資本支撐;推動“文化+旅遊”,加速文化資源活化利用、傳承傳播並推動特色文化産業發展;推動“文化+互聯網”,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産業,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促進文化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率先實施貧困村文物保護利用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鄉村振興再一次成為熱議話題。近年來,廣東各類文化下基層活動層出不窮,更將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今年,省文化廳將進一步推動嶺南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鄉村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工作,率先實施省定貧困村文物保護利用項目。

  2018年,省文化廳啟動實施了“基礎文化設施建設攻堅做強工程”,將結合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的評估定級、總分館制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創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目前,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申報工作已經在積極開展,未來將會評審出40個“廣東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並指導各地把歷代名賢積澱下來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文史典籍進行挖掘整理,延續傳統鄉村文脈,增強農村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

  為配合新農村示範村建設過程中的規劃和建設工作,省文物局專門針對貧困村的文物建築印發了《廣東省貧困村文物建築保護利用工作指引(2018—2020)》,為貧困村的文物保護工程開通了綠色通道,提供了工作依據。據悉,今年省文物局按照已印發的省定貧困村文物保護利用實施方案和工作指引,積極推進2277個省定貧困村內的文物保護利用項目,加強鄉土建築保護工程的審批和監督,讓鄉村傳統文化得到良好傳承和發展。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鄉村的非遺印記在日益減少,為了積極引導非遺重新回歸鄉村,接下來省文化廳將積極開展非遺跨界對話活動,通過搭建非遺保護專家、文創企業和設計師、媒體和傳承人等平等交流的對話平臺,促進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現代生活的融合,並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設立非遺工作站,充分發揮各行各業的優勢,積極推進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創辦院團演出季和大灣區精品巡演

  為發揮省直藝術院團對全省基層藝術院團的引領示範作用,進一步推動我省舞臺藝術的繁榮發展,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省文化廳將舉辦首屆“廣東藝術院團演出季”,按照省委省政府、文化和旅遊部的部署要求,推出優秀藝術作品和優秀藝術人才,圍繞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這一主題,組織一批優秀劇(節)目展演,同時加強新媒體宣傳和文藝評論力度,拓寬藝術惠民的廣度和深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粵港澳大灣區“風口”已經來臨。近年來,粵港澳在文化交流、文化産業培育及青少年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在不斷深化,積極打造品牌,創新內容形式,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高品質完成了一系列規格高、影響大的涉外文化項目,取得顯著成效。

  省文化廳將承辦好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通過集中授課、專業研修、現場考察、討論交流等形式,讓海外青年學者更加客觀、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國、了解廣東。為深入打造青少年文化交流品牌,創新青少年交流理念,近年來,省文化廳已經積極培育了“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廣東現代舞周”“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等對外文化交流品牌,並應海外各類文化機構、友好組織邀請,選派專業文藝院團及青少年藝術團赴世界各地開展人文交流活動,如廣州青年交響樂團赴歐洲巡演、廣州交響樂團赴澳門舉辦中學生普及藝術教育音樂會等,“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等青少年交流品牌項目也已經在三地形成了良好口碑。

  為進一步落實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國家戰略,省文化廳接下來將借助粵港澳文化合作第十九次會議等合作平臺,主動與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文化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青年暨教育局等部門加強聯繫、溝通,保持密切的高層溝通渠道,推進三地文化合作不斷深入,並創辦粵港澳大灣區藝術精品巡演活動,將其作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重點項目,適時籌辦粵港澳非物質文化博覽會,進一步打造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等交流品牌,擴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對話

  廣東省文化廳廳長汪一洋

  以“文化+”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南方日報:目前文化與各方面深化融合已經成為大趨勢,過去,廣東省文化廳在“文化+”方面進行了哪些嘗試,有什麼好的做法?未來,將會從哪些方面開展“文化+”行動,進一步促進文化與各領域融合發展?

  汪一洋:“文化是糖,文化是鹽”,産品需要品牌、故事、文化含量,産業沒有文化提升必然會受到限制。轉型升級不單單是指從一般製造業轉型到先進製造業,更要從代理、加工到自主品牌創造,“文化+”能帶來高附加值,品牌創意就是影響力。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先行地,有很多值得流傳下去的故事。上個世紀的粵産電視劇《外來妹》《情滿珠江》《和平年代》一掃往日人們對廣東文化的輕視,流行音樂更是起源於廣東,但是到了本世紀後廣東文化的傳播能力弱了,關鍵是沒有核心影響力的産品。小人物在廣東是如何成長的?海歸科研人員如何創新創業?鄉鎮企業如何“洗腳上田”走進國際市場?這些都是好故事,我們要多講創業的故事、發展的故事,多講廣東自己的故事,多講廣東改革開放的故事。

  今年,我們要打造一個“廣東藝術院團演出季”,以省直院團為主體,也會邀請省內外的、民營的院團來演出,既有歷史傳承下來的經典作品,也有當紅流行精品力作,還有各院團新創作推出的劇目。這些院團需要一個平臺,既能夠為老百姓服務,也能讓社會市場檢驗自己作品,我們借鑒國際上的運作模式,打造演出季,既惠民,也推動文化産業的發展。

  南方日報: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五個振興”,指出要從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方面系統推進。對於廣東而言,文化振興應該起到什麼作用?如何進一步推動廣東的古村落及相關文化遺産保護,以村落文化保護帶動振興?

  汪一洋:鄉村振興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振興,古村落有厚重的文化積澱。去年下半年,我們組織、召開了12個粵東西北地區文化局長會議,省文化廳也制定了《貫徹落實〈2277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的實施方案〉的工作措施》,省文物局還為貧困村的文物保護工程開通了綠色通道,提供了工作依據。

  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要做好兩篇文章:一是做好非遺回歸鄉村的文章。鄉村振興不是一拆了之,更不是全部推倒重建,要摸清楚有多少歷史建築,哪些需要列入保護名錄。要立足鄉村傳統習俗類非遺,豐富節日文化,推進鄉村增強文化自信,推進非遺特色小鎮建設,發揮非遺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積極作用。二是做好非遺“活”起來的文章。在保護好非遺的同時,要以新理念積極探索非遺創新發展新途徑,讓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活”起來並“火”起來。現在古驛道定向賽很火爆,它可以給農民創收,又能推廣當地的土特産品、非遺産品,增加農民收入。

  南方日報:廣東省文化廳今年會組織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活動?

  汪一洋:文藝産品也是一種商品,好的産品必然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也是能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文化自身要發展,就要緊跟時代精神,以人民為中心,還要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起來,優秀作品是受老百姓歡迎的。星海音樂廳近年來在花大力氣做高水準的惠民演出,注重社會效益的同時又開拓了市場開拓,這次一個人看一場花50元、100元,下次就可能帶著同學、朋友一起花300元來看。

  今年我們將推出“粵港澳大灣區文藝精品巡演”,這臺節目會在大灣區各城市巡演,也可作為“一帶一路”精品節目去國外演。大灣區合作不但是經濟的合作,也是人文的合作。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價值觀的認同很重要。今年6月,粵港澳文化合作論壇會在香港舉辦,它作為大灣區合作交流平臺,對推動三地政策了解、文化協作很有幫助。

  ■數讀

  文化産業

  ◆2016年廣東及相關産業增加值為4256.63億元,同比增長16.7%,佔全省GDP比重上升至5.26%,約佔全國文化産業總量的1/7,連續十多年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

  ◆目前,廣東動漫、網絡遊戲、網絡音樂等新興文化業態異軍突起,其中網絡遊戲規模約佔全國規模的七成,動漫約佔三成,網絡音樂佔據半壁江山

  ◆2016年,全省文化産業法人單位12.1萬家,從業人員346.15萬人,同比增長5.6%。2012年末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為208家,2017年達到5257家,增長了近25倍

  遺産保護

  ◆2017年底,廣東省共建成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3986個,覆蓋率為54.18%

  ◆截至2017年12月底,廣東省省定貧困村的不可移動文物共計2528處,可開發利用的1700處,佔67%

  ◆今年,我省現有的9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將逐漸建設成為“遺産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生態保護區,實施整體向保護。

  ◆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牽頭組織深圳博物館成立藏品徵集機動組,到全省各地徵集改革開放40週年藏品或展覽資料。目前,已收集有效線索1000余條,落實跟蹤大綱所需線索308條,徵集藏品總數1349件/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