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打開粵以合作新空間再造創新發展新動能

2018-07-02 10:00:48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趙瀅溪 責編:陳夢楠

  原標題:第四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今日開幕,逾2000家企業齊聚珠海尋求合作 打開粵以合作新空間再造創新發展新動能

  以色列,一個聞名全球的“創業國度”;珠海,一座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的“機遇之城”。7月2日至3日,第四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創業國度”和“機遇之城”再次緊密相連。

  大會以“創新合作,智繪粵港澳大灣區美好未來”為主題。兩天時間內,來自中國和以色列的2000多家企業將齊聚珠海,分享創新經驗、尋求創新合作。

  這是珠海實施創新驅動、開放引領兩大戰略的重要舉措。以本次大會為平臺,珠海將進一步加強與以色列的全方位合作,充分對接以色列豐富的創新創業資源,以科技創新助力珠海“二次創業”,開創發展新局面。

  業內人士認為,大會將搭建廣東與以色列科技創新合作的新平臺,項目的簽約、企業的對接、政府的交流,將進一步豐富粵以合作的內涵,使粵以合作形成更加多元的格局。

  ▶▷創新

  以科技為媒注入發展新動力

  帶上眼鏡,體驗者可隨時隨地徒手在空中構建、操作和移動全息3D圖像。6月29日下午,增強現實(AR)領域的“明星”科技企業——以色列Meta公司創始人Meron Gribetz率先抵達珠海,該公司最新“黑科技”産品3D全息眼鏡甫一亮相,便吸引了現場媒體的關注。

  據悉,Meta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專注于AR技術的高科技企業,其推出的智慧眼鏡産品具有強大的3D全息高清顯示技術。“就像在生活中能夠隨時看到3D電影一樣,將信息以3D成像形式和現實對接的設計,徹底改變了建築設計、生産製造、醫療教育等眾多領域的技術生態環境。”Meron Gribetz説,目前,該公司已經與華發集團展開闔作,希望將AR技術應用在珠海的教育、建築、醫療等領域,以此打開中國的市場。

  深化中以創新合作,發掘創新型經濟發展的亮點,是大會的重要內容之一。

  “過去多年,廣東依靠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和廉價的勞動力、土地、資源等,成長為‘世界工廠’,享譽世界。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廣東創新發展的競爭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需要吸引對接全球的創新資源,以促進産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聯席院長楊壯説。

  作為全球公認的創新強國,以色列儘管國土面積小,卻憑藉雄厚的人才資源、顛覆性的創新技術、眾多世界級企業,成為僅次於美國矽谷的創新中心,人均創業企業、人均風險投資和人均專利數均為全球第一。在楊壯看來,雙方經濟互補性強,深化合作前景廣闊。“特別是在智慧製造、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廣東與以色列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這並不是中以創新要素在珠海的第一次“碰撞”。在去年舉行的第三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上,雙方共同發起的國家級中以創新基金正式啟動,該項基金總規模為50億元人民幣,首期規模為10億元,主要投向以色列高科技企業及中以合作重大項目庫內的項目,促進以色列項目落地中國。目前,這只國家級基金正在加快推進中,預計在本屆大會前完成組建。

  以此為基點,粵以合作已在各個領域展開,涉及中以通航民用航空領域戰略合作、珠海高新區中以加速器産業園、中以(珠海)現代農業技術孵化器、中以創新機構(珠海)合作項目等,為珠海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當前,廣東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大會將有力促進中以雙方創新資源的對接以及産業界的國際化交流,使珠海乃至廣東的生物醫藥、智慧製造等創新産業發展進一步對標全球先進技術和發展趨勢,加快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打開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開放

  深化交流集聚全球資源

  進入2018年,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的人工島上變得異常繁忙。隨著這條世界最長跨海大橋通車,粵港澳半小時超級城市群經濟圈加快形成,世界級大灣區加速起航。

  開放是珠海的底色和擔當。作為最早建立的經濟特區之一,珠海正以港珠澳大橋通車等為突破口,生成新的開放與發展思路。“隨著港珠澳大橋建成開通,珠海的未來充滿了想像空間。”全球頂級投資機構IDG合夥人熊曉鴿如是認為。

  “粵港澳大灣區的加快推進,為珠海提供了一個實現更高層次對外開放合作的重大發展機遇。”廣東省社科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認為,深化中以科技創新合作交流,有助於珠海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在她看來,一方面,珠海要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高地,離不開強大的産業支撐。珠海可在製造業上和以色列的研發進行對接,為以色列科技成果到珠海孵化、落地以及産業化提供平臺,從而實現整個産業向規模化、高端化發展。“‘以色列技術+珠海孵化’模式可成為重要的合作方向。”

  另一方面,珠海正加快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數據顯示,2017年,珠海外貿進出口2973.29億元,增長8%。從出口地來看,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長17.2%,開拓新興市場成效明顯;從出口産品類別來看,高新技術産品進出口增長12.4%,成外貿增長的新力量。

  “珠海將以聚集國際高端創新要素為重點,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經貿合作,全面優化珠海開放發展空間,培育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珠海市商務局局長王小彬表示。

  不僅是珠海,日前,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舉行首屆開放日活動,吸引省內多地的高三畢業生和家長。作為我國第一所引進以色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中外合作大學,該校今年將開設三個本科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並開始招收國際生及港澳生。

  在中以友好大框架下,近年來,廣東與以色列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合作層次持續提升。“多領域的合作,將為廣東與以色列各界不斷發展的合作關係奠定堅實基礎。”以色列駐廣州總領事南可安表示。

  ▶▷平臺

  多元合作擦亮珠海城市名片

  7月1日上午,第四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開幕前一天,中以加速器項目正式啟動,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資源配置平臺和産業集聚平臺。這是上屆大會達成的重要成果之一,除此之外,上屆大會有14個中以合作項目啟動和簽約,初步達成合作意向超千項,涉及合作金額數十億美元。

  “中以科技投資創新大會已成為中以兩國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也是中以科技創新合作的成功實踐。”在王小彬看來,通過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這個平臺,以色列的高新技術,將會為珠海乃至中國的企業轉型升級帶來新的機遇。

  “引進來”的是發展機遇,“走出去”的則是珠海靚麗的城市名片。“今年,我們的招商效果比去年好很多,最大的原因是以色列人已經知道了中國南方有一個珠海。”對此,承辦方珠海華發産業投資板塊負責人、珠海基金董事長郭瑾深有感觸,她認為,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讓以色列人認識了珠海,珠海的城市名片已經在以色列擦亮,中以深化創新合作也有了新平臺。

  一方面,中方企業大步邁出去,向“創新國度”取經;另一方面,以色列企業積極走進來,拓寬中國市場。談起與珠海的合作空間,Meron Gribetz認為,珠海和以色列、矽谷的相似點在於對信息科技的濃厚興趣,如果往新興科技城市的方向發展,珠海有機會成為頂尖城市。Meron Gribetz還透露,該所在的公司目前與中國有部分合作,吸引過騰訊、聯想的D輪融資,但在中國市場方面並不算活躍,而珠海將是Meta當前的市場運作重心。

  “廣東企業創新能力一直比較強,以色列則是以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國家,兩者在創新協作上可以形成優勢互補。”TCL董事長李東生認為,以此為切點,未來廣東可以為促進中以友好交流和創新合作作出更大的貢獻。

  據悉,今年將有17個項目在大會上進行簽約,簽約項目涵蓋各個領域。王小彬表示,大會對於推動全面開放的格局、加強地域的合作、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構建一個高品質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聚焦

  總投資約20億!中以加速器項目啟動

  計劃2020年投入運營,將促進以色列科技成果在珠海落地轉化

  隨著十多米高的打樁機打下第一根樁,數十台挖掘機、推土機同時啟動作業,7月1日上午,珠海與以色列合作打造的創新産業載體——中以加速器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建成後,將優選在國內外特別是以色列已經形成産品或建立成熟商業模式的項目,在加速器園區內實現産業化。

  中以加速器項目是第三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期間達成的重要成果,由華發集團和以色列英飛尼迪集團合作建設,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資源配置平臺和産業集聚平臺。

  該項目位於珠海高新區智慧産業園內,佔地面積7.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總投資額約20億元。項目預計于2018年底完成基礎工程,2019年9月主體結構封頂,2020年中竣工並投入運營。

  加速器建成後,將在以色列深度尋找加速器、孵化器、産業園等戰略合作夥伴,以加速器為載體在以色列對接一系列的産業園孵化器引進項目,形成一對多的創新合作模式,推動更多的以色列創新科技項目來珠海落地生根,引導一批國內外重大科技成果在珠海落地轉化。

  按照規劃,加速器將聚焦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著重引進培育生命科學、移動互聯網、工業應用、農業技術與食品技術、清潔技術、人工智能及機器人、AR+VR、汽車技術、金融科技等新經濟産業,進一步完善珠海創新産業體系。同時,還將積極對接國際資本,給中國企業帶來未來海外資本運作、融資、上市或並購等更多機會,為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作用。

  作為項目的以方投資、建設與運營單位,英飛尼迪創始人Amir表示,英飛尼迪將發揮自身優勢和相關領域豐富經驗,積極推進以色列技術、資本和産業導入本項目,與珠海一道努力將中以加速器項目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産業創新平臺。未來還將與珠海尋求更多合作機會,共同構建中以産業創新生態圈,讓更多國際一流水準的中以合作項目落戶珠海。

  ■延伸

  科技産業對GDP貢獻超九成

  以色列如何成就創新奇跡?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及中以“創新全面夥伴關係”的建立,中以兩國科技創新投資合作愈加密切,不少以色列企業紛紛“尋金”中國。

  據了解,目前以色列全國人口約880萬,不足北京一半,其國土面積約2.5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半個珠三角。然而這個人口和地理上的“小國”,卻是創新創業上的“超級大國”。據報道,以色列各類科技公司多達4000余家,在納斯達克上市企業數量僅次於美國,其科技産業貢獻更是超過GDP的90%,居世界第一。

  以“創新”而聞名的以色列,究竟靠什麼?從以色列迦南投資(Canaan Partners)的合夥人埃胡德·禮維的話中或許能找到答案。他説:“我們沒有自然資源,沒有淡水,沒有土壤,沒有資産,唯一有的就是一個個的創業者”。在以色列,從政府、風投到高校孵化器,一整套成熟的保障體系滋養著這個國家的創新創業能力。

  以色列擁有一套獨一無二的“首席科學家制度”,首席科學家和首席科學家辦公室負責以色列的國家科技政策制定、科研經費分配、日常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大學和國家實驗室資源共享等工作,對科創産業進行指導與提供智庫支持。

  近年來,以色列的創投規模水漲船高,國家層面的風投計劃激勵高科技産業這一經濟增長支柱。1993年,以色列政府便推出“YOZMA”風險投資計劃,如果一家科技公司獲得了國際風險資本投資,政府將為其提供1:1的資金支持。目前,以色列是全球風投最活躍的地區。

  高校孵化産業也是以色列的一大優勢。其擁有被稱為以色列“麻省理工”的——以色列理工學院,該校曾走出3位諾貝爾獎得主,科研能力十分突出。學院經常舉辦創新比賽,鼓勵學生進行科研成果轉化。此外,以色列的大學都有自己的科技轉化公司,政府也會在大學周邊設置孵化器,將“産學研結合+社會管理”做到無縫對接。

  從前沿科技到風險投資,從政府支持到高校孵化,以色列“小而美”的創新模式或許能為同樣“小而美”的珠海提供借鑒。

  大會看點一覽

  ▶▷亮點1

  “大咖”專家近20場主題演講

  本屆大會大咖雲集、名家薈萃,將舉辦近20場的主題演講,主題涉及中以創新合作、智慧科技等熱點話題,與會嘉賓可以共享這些領域的前瞻理論和前沿觀點資訊。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知名經濟學家許小年、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余棟、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等,以色列高科技産業協會主席Zvi Marom、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Oded Shoseyov等,均將在首日開幕式亮相,呈現精彩的主題演講。

  其中,格力電器掌門人董明珠將再提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經濟學家許小年分享中國人眼中的以色列創新精神,阿裡巴巴劉松談的則是智慧科技與中以合作。

  ▶▷亮點2

  以色列一眾“黑科技”齊亮相

  作為聞名世界的“創新國度”,以色列在生命科學、現代農業、人工智能等領域擁有世界級的領先技術,也是眾多中國企業和創投機構的關注重點。今年參會的Meta公司,是增強現實領域的“明星”企業;另一家企業Sol-Chip擁有永久光能電池專利,是太陽能/光能採集技術的全球領軍企業。

  此外,大會還有來自生命科學、農業科技、互聯網及金融科技等16個領域的其他以色列創新企業,也都各懷“絕技”,擁有各自領域內領先的技術和專利産品,這些世界領先的技術和産品的亮相,同樣非常值得期待。

  ▶▷亮點3

  5場分論壇把準珠海經濟脈搏

  今年大會更加注重點對點的精準對接,除了主題演講外,大會還設有5場適應珠海經濟發展實際的分論壇,把準珠海經濟脈搏對症施策。

  針對珠海在未來5—10年要打造的重點産業,大會設置的5場分論壇分別是智慧製造2025、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知識産權、智慧城市。參會企業均為各個子行業裏中以兩國的領軍企業,除上述以方企業外,還有騰訊、阿裡巴巴、IBM、IDG資本、埃森哲、中航通飛、富士康、北汽集團等知名企業,及細分領域的頂尖企業。

  ▶▷亮點4

  2000余場B2B促中以資源精準對接

  B2B環節是大會的“戲肉”,關乎中以合作實質成果。本屆大會精準邀請中以企業參會,大力提升B2B環節“含金量”。初步統計,有超過2000家中以企業報名參加B2B環節,其中,以方企業約140家,初步達成洽談意願超過500場,生命科學、清潔能源、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互聯網等領域預約火爆。

  為確保B2B對接活動效果,華發集團組織專業投資團隊在充分了解企業需求的基礎上,通過線上網絡預約、線下人工撮合精準地組織中以參會企業進行一對一的B2B洽談,並專門安排了170名專業英語翻譯人員,在大會期間為洽談企業提供一對一的翻譯服務。

  撰文:吳志遠 梁涵

  統籌:高靜寧 吳志遠

  編輯統籌:李傑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