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加快建設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
■權威訪談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極具發展潛力、承載力的城市和大灣區輻射大西南的關鍵節點,肇慶如何搶抓機遇,全方位參與大灣區建設,積極當好大灣區建設重要角色?
肇慶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賴澤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肇慶將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深度對接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肇慶所優,以思想融入為先導,以交通“硬聯通”和機制“軟聯通”為基礎,以肇慶新區為重大發展平臺,以産業合作為重點,堅決打好“灣區牌”、念好“産業經”、唱好“雙城記”、護好“生態美”、走好“鄉村路”,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馬喜生 陳邦明 見習記者/施亮 通訊員/梁愛玲
樹立大灣區意識和大灣區標準
積極當好大灣區建設重要角色
南方日報:請您談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肇慶帶來的機遇。
賴澤華:肇慶將牢固樹立大灣區意識和大灣區標準,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深度對接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肇慶所優,以思想融入為先導,以交通“硬聯通”和機制“軟聯通”為基礎,以肇慶新區為重大發展平臺,以産業合作為重點,全面深化與大灣區各城市的互利合作和協同發展,不斷增強現代産業的承載能力、創新成果的轉化能力、優質生活的服務能力和生態文化的供給能力,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乘著大灣區的“東風”,實現跨越發展。
融入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確立連接大西南交通樞紐地位
南方日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力爭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肇慶如何融入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
賴澤華:肇慶要全方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沒有交通的一體化,一切都是“空談”。當前,肇慶“一條黃金水道、一條快速幹線、六條軌道交通、七條高速”的交通網絡基本成形,從肇慶搭乘高鐵到廣州只需30分鐘,到深圳只需1小時,4小時即可通達周邊5個省會城市。“十三五”期間,肇慶將投入超1100億元打造“十橫八縱”交通網絡,著力構建大灣區1小時、廣佛肇半小時、市內1小時“三大交通圈”,基本確立大灣區連接大西南交通樞紐地位。
我們將大力實施佛肇高速、環城快速幹線、東進大道三期等11個全面對接廣佛的交通項目,協調推動肇慶到佛山西城軌公交化,力爭儘快開通肇慶直達、肇慶始發至香港的高鐵,增開到深圳的高鐵班次,積極謀劃推進廣湛、深江肇、珠江肇等高鐵項目,以肇慶新港為核心樞紐穩步推進西江黃金水道港口群建設。同時,積極配合支持距離肇慶主城區僅20多公里的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建設,力爭早日進入“航空時代”。
加快推進機制“軟聯通”
構建大灣區一流營商環境
南方日報:《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肇慶在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方面有什麼措施?
賴澤華:近年來,肇慶聚焦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數字政府”綜合改革創造了全省“六個第一”,2018年開辦企業最快3天、最慢5天,開辦企業便利度連續兩年排全省第4,政府公共服務滿意度居全省第4,電子政務服務能力綜合指數位列全省第4名、全國第19名。在全國率先實行産業投資項目“雙容雙承諾”直接落地改革,改“先批後建”為“先建後驗”,項目施工許可批復週期縮短2個月以上。
我們將構建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今年力爭把開辦企業時間壓縮到1天,推行網上“刷臉”辦事,推動肇慶“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政府治理”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推動從“老三拼”(拼資源、拼優惠、拼政策)向“新三比”(比效率、比服務、比配套)轉變。全面推行産業投資項目“雙容雙承諾”直接落地改革,將其打造成為肇慶推動項目落地的“核武器”、優化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
錯位分工、配套互補、協同發展
打造科技産業創新重要承載地
南方日報:《規劃綱要》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接下來,肇慶將如何參與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産業創新重要承載地?
賴澤華:肇慶全方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最大的短板在産業,最大的機遇和潛力也在産業。2018年,肇慶新引進産業合同項目219宗,計劃投資總額2060億元,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等三大主導産業佔規上工業總産值比重由15.6%提升到30.2%。
我們將積極念好“産業經”,大力實施工業發展“366”工程,堅持錯位分工、配套互補、協同發展,加快構建“廣深港澳研發——肇慶承接孵化轉化”創新協作新模式,深化與大灣區兄弟城市科技創新和産業合作。
圍繞打造大灣區科技産業創新重要承載地,突出抓好國信通、萬洋眾創、鼎新新能源汽車、華僑城等投資超百億元項目建設,重點扶持投資超百億元、造車新勢力獨角獸前兩位的小鵬汽車在年內試投産。大力發展電商物流、科技金融、醫療健康、生態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産品集散基地建設。高標準打造肇慶科技創新産業帶和西江科技創新走廊,全面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全力打造國家創新型城市。推動肇慶國家級高新區集約集聚發展,加快建設成為國內一流高新區。
對標國內外最高最好最優
推動肇慶新區加快建成“融灣”重大發展平臺
南方日報:《規劃綱要》提出,要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肇慶提出把肇慶新區打造成為全方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發展平臺,接下來如何規劃建設肇慶新區?
賴澤華:肇慶新區是全省九大發展創新平臺之一,區位優勢明顯,發展空間廣闊,是肇慶未來大發展的希望所在、空間所在、龍頭所在、引擎所在。
近年來,肇慶新區累計完成投資338億元,總投資649億元的39個重點項目全面啟動,建成城市主幹道53公里、地下綜合管廊26.5公里,科技創新中心、肇慶東站綜合體等重點項目相繼投入使用,京東華南運營中心等投資總額近1500億元的優質産業項目進入動工建設或試産階段。
我們將主動對標國內外最高最好最優,突出“五個引領”,增人口、聚人才、旺人氣、促發展,努力把新區打造成國家級新區、肇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的重大發展平臺和大灣區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一是進一步提升新區規劃建設水準,加快推動新區擴容,用一流的産業、一流的生態、一流的基礎設施、一流的公共服務、一流的管理水準打造一流的現代化城市,為創建國家級新區打好基礎。
二是把産業作為現階段新區建設的核心,高起點發展高端高新産業,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科技産業園建設,積極引進大西南地區企業建立大灣區總部,重點引進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確保今年産業項目實際投資額超80億元,力爭3年內實際投資突破500億元。
三是對標國內外最高最好最優,集中力量做好做熟做旺8平方公里起步區核心區,力爭3年內新區人口突破10萬。
同時,我們計劃在肇慶新區謀劃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粵港澳大灣區合作重大平臺,力爭打造成為內地與港澳深度融合的示範區。
永葆綠色的發展底色
打造生態環境核心競爭力
南方日報:《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使大灣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肇慶作為大灣區美麗的生態綠洲,接下來將如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助力打造“美麗灣區”?
賴澤華:肇慶佔大灣區面積將近三分之一,森林覆蓋率達到70.6%,是大灣區主要生態屏障和天然的“綠肺”。近年來,我們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為契機,大力推進大氣、水、土壤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打造“綠色肇慶”,努力實現“綠富同興”。2014年至2018年,肇慶空氣品質實現“5連進”,PM2.5下降了26.4%、PM10下降了35.29%,優良天數從252天增加到305天,“一級優”天數從71天增加到126天。西江、北江肇慶段穩定達Ⅱ類水質標準,水環境品質綜合指數排名全省第2位。
我們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堅決護好“生態美”,確保年內空氣品質全省排名上升1位、力爭上升2—3位,確保省考核以上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100%,全力以赴保障西江下游飲用水源安全。
接下來,肇慶將以“旅遊振興”為抓手,以文化充實旅遊內涵,以旅遊帶動文化繁榮,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市建設,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彰顯嶺南文化的新地標,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康養旅遊基地,打造彰顯中國特色、展示嶺南文化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