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應急醫院的負壓病房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陳惠婷 通訊員 陳淑華):作為全國首家省級應急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5號樓有一個讓人望而卻步的“禁區”,這裡遍佈了感控督導員的“天眼”,是診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最佳場所。這個“禁區”就是負壓病房。
病房內,設有傳遞窗,獨立洗手間,食物、藥品等潔凈物品經工作人員途徑至緩衝區,由傳遞窗進入病房。省二醫供圖
負壓病房,是指病房內的氣壓低於病房外氣壓的病房,由於負壓病房的氣壓比外界要低,室內的氣流只能“從潔到污”單向流動,而病房裏被污染過的空氣不會直接排放出去,而是通過專門的管道收集到廢氣處理設備,經過層層過濾消毒後向高空排放。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田軍章介紹,2014年埃博拉病毒國外肆虐的情況下,由廣東省人民政府下撥專項資金建設的負壓病房項目。從選址條件、外墻設計到氣壓差梯度等經過多方考量和驗證,2015年建成。
電機彩屏顯示實時風量、濾盒狀態、電池余量。通過調節側面的“ ”和“-” 按鈕,即可調整風量。省二醫供圖
目前,負壓病房使用面積四百多平方米,分為負壓ICU、負壓病房、負壓實驗室、負壓污物處置室和相關負壓輔助用房,以及清潔常壓辦公室。
根據氣流方向組織設計,壓力控制從清潔區、潛在污染區到污染區,依次降低,保證清潔區為正壓,污染區為負壓。病房內負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衛生間、負壓病房、緩衝間、內走廊、傳遞區、工作站,相鄰壓差梯度設計值均大於5Pa,從而實現負壓病房相對於大氣壓低25Pa。在各區域形成氣壓差,通過潔凈技術的運用,防止病菌向外擴散。
“穿著防護服、戴著密不透風的N95口罩、防護帽子、兩副手套、眼罩、面罩、腳套,一班6小時內不能吃飯、喝水、上廁所,常常會遇到頭暈、頭痛、嘔吐等症狀”,這是負壓病房內醫務人員的“常態”,即使這樣,他們卻從來沒有退縮,一直戰鬥在最前線。
負壓病房外挂有大氣測壓計。省二醫供圖
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卓麗,是首批進駐的醫務人員之一。“全副武裝”的她,每日查房做得要比普通病房的要多一些,這裡不單只要詳細詢問病人體徵變化、調整具體用藥等,還要顧及病人的心理變化。“他們只能在病房裏活動,在裏面感覺不了白天和黑夜,會容易感到心情壓抑,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多跟他們談心聊天。”卓麗説。
據介紹,負壓病房通風系統各功能區域使用獨立化的全新風系統設置,與普通空調不同,負壓病房內空調不進行內循環,避免氣流因循環而停留在室內空間,也就是説,清潔區、潛在污染區和污染區分別裝有消毒裝置的室內全新風空調系統。病房的新風通過新風機從室外抽取,遠離建築物的排風口和各種污染源,經空氣處理機過濾後機械送風。
感控督導員鄒雅通過實時監控系統,指導隔離病區的工作人員正確穿戴和摘脫防護用品、診療操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省二醫供圖
負壓病房的送風口和排風口的設置要求極為嚴格。送風口使用粗中高效過濾設備,層層過濾,空氣品質達到細菌總數小于500cfu/m3的要求,不得有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負壓病房排風口設在樓頂處,在室內風口處設置了不低於B類的高效過濾器,直接通向室外,有防雨水措施、逆止閥等,防止空氣倒流。
有人會擔心,房間是負壓的,患者會不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當然不會。“雖然壓力比外界小,但在負25Pa左右,不會對患者呼吸造成影響。反而良好的通風系統中,在醫務人員的精心照料下,會更好地恢復身體。”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吳茂盛説。
負壓病房就像一個被大“口罩”隔離的密閉空間,病房外的地方很安全,不會受到污染,極大地降低被感染的風險,而在裏面有醫務人員的貼心照顧,是最適宜新冠患者接受診療的地方。可以説,是最危險的更是最安全的地方。
據介紹,負壓病房的隔離分為流程隔離和空氣隔離。流程隔離是通過建築平面,嚴格遵守相關流程,防止病菌外泄。負壓病房有嚴格的功能分區和醫療流程,按功能要求設置四個區域:工作人員生活區(清潔區)、工作區(潛在污染區)、病房區(污染區)、設備區(空調排風機房)。
“醫護人員與病人、清潔物資和污染物品都有各自的獨立出、入口和嚴格的流經路線,醫護人員從清潔區,經專用通道進入工作區,病人是從病人入口及專用通道進入病房接受治療,治療期間只能在病房內活動。”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醫教部主任齊勇説,“都必須按照單向流程活動,簡單來説就是不能走‘回頭路’,我們全程實施智慧化監控,病區內無紙化辦公。”
內走廊兩側是病房。省二醫供圖
而物流則分為清潔和污染二種,從不同出入口進出。食物、藥品等潔凈物品經工作人員途徑至病房前室,由傳遞窗進入病房。污物及生活垃圾由工作人員收集密封後,經病人通道,于污物室經傳遞窗送出病區。
防護裝備分三個等級,三級為最高級防護,醫務人員進入到負壓病房工作必須按照二級及以上防護著裝,而穿脫防護服都必須按照嚴格的規定動作和順序完成。而最高級防護是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邢銳隨廣東醫療隊出征支援湖北荊州時帶過去的一對“大黃”,也就是正壓防護服。正壓防護服是三級防護裝備,對危重病例搶救、氣管插管等高危操作能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
洗消間消毒廢棄感染性標本。省二醫供圖
據介紹,正壓防護服由電機、腰帶、過濾盒、呼吸連接管、專用防護服等組成。在防護服主體上部設有透明頭罩,胸部安裝有裏外雙拉鏈,還設有上下雙密封條,在防護服主體內的呼吸管一端連接著電機,另一端連接著防護服頭罩,提供潔凈空氣,電機係戴在腰帶,電機彩屏可顯示實時風量、過濾盒狀態、電池余量等,通過調節側面的“+”和“-” 按鈕,即可調整風量。
據悉,此次疫情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收治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265例,確診35例,收治病例居廣州市第二位。疫情期間該院負壓病房滿負荷運行。直到3月4日,最後一批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數目清零,該院創造了無一病例轉為危重或死亡,無院內感染事件,再次延續了17年前非典戰疫的“雙無”戰績!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李觀明介紹,在這裡已經創造總結出感控督導員、分區分型分級等一大批傳染病管理和治療的鮮活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