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朱子榮 通訊員 李欣):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全球疫情擴散呈現新態勢,防範境外疫情輸入和有序組織復工復産成為疫情防控面臨的新挑戰。面對疫情防控新形勢,廣州市黃埔區火線入黨的新黨員在“抗疫先鋒”臨時黨支部的引領下,以更大的熱情和勇氣投入抗疫工作,用實際行動經受住了組織考驗、交出了滿意答卷、踐行了初心使命,始終讓黨旗在抗疫烽火線上高高飄揚。
趙長虹檢查隔離病區工作護士的護目鏡(通訊員 供圖)
趙長虹:只要按標準做好防護,就很安全
從1月22日臨危受命擔任廣州開發區醫院感染科護士長,一直到3月4日,趙長虹沒有回過一次家,經常從早上七點連軸轉到淩晨一兩點。3月12日,剛剛結束輪休的她又回到了嚴防境外輸入的抗疫主戰場。
廣州開發區醫院作為黃埔區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曾收治最小10個月、最大95歲的疑似病例,收治累計確診病例12例,其中包括2例輸入型確診病例,在抗疫阻擊戰中呈現戰線寬、投入人員多、任務急危重等特點。
近期,醫院對連續奮戰在社區入戶、定點隔離酒店檢測等一線的醫護人員進行輪換,併為配合轄區全面復工復産,專門抽調40名醫護人員組建應急處置及復工復産工作隊,為企業開展核酸檢測服務。
趙長虹嚴格、細緻地對抽調的新手開展多輪次培訓,手把手做好臨床護理帶教。學員問她:“趙老師,您不怕嗎?”她總是淡定地安慰大家:“怕,但是醫院給了我們最好的防護用品和支持,只要我們按照標準做好防護,就很安全!”
她不厭其煩地指導年輕護士做好個人防護的每一步流程,從洗手、戴口罩、戴帽子、戴手套、穿防護服……在“老大姐”的示範帶動下,感染科全體醫護人員實現“零感染”。在醫院同事心中,她不僅僅是安全的“守護神”,更是學習的“風向標”,醫院先後有5名醫護人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馮燕華:顧好大家才能守護小家
“我喜歡默默做事,顧好大家才能守護小家。家人也很理解和支持我,在我入黨後,我老公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兩個月前,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還在休産假的九龍鎮中心衛生院急診科護士長馮燕華,把5歲的大女兒和僅有四個月、尚在哺乳的二胎寶寶毅然託付給家人照顧,在除夕主動請纓返回崗位。
在馮燕華的帶領下,急診科護士士氣大增,爭相值守預檢分診班。臨時搭建的預檢分診處工作環境比較惡劣,穿上防護裝備的護士們天熱時經常汗流浹背,碰上下雨天或寒冷的夜晚,姑娘們又常常凍得瑟瑟發抖,可是從無一人叫苦喊累。
“馮燕華同志有困難首先想到是自己主動克服,很少聽到她和組織提要求。”九龍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支部書記胡斌説。
隨著復工復産,來院就診人員明顯增加,預檢分診崗工作量倍增,日均分診達到1000余人次。有個別患者或家屬未經預檢,直接駕駛摩托車進入醫院停車場。馮燕華發現問題後立即與院總務科商討對策,將摩托車停車場位置前移,製作清晰的指引標識,有效疏導騎摩托車來院人員。自人車分流後,極大降低了漏檢概率。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截至目前,九龍鎮中心衛生院醫護人員上門為企業員工進行咽拭子採樣3179人,完成員工入廠體檢近500人,為企業復工復産築牢安全防線。
張伯鏗堅守在社區防控檢查站(通訊員 供圖)
張伯鏗:我的話,村民願意聽
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人們的防控意識依舊不能鬆懈,社區依然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陣地。
為了阻擊疫情傳播,不少城中村通道仍實行封閉管理,只保留一兩個消防及人員出入口。在黃埔街下沙社區,第四經濟社副社長張伯鏗帶領經濟社幹部和志願者每天24小時輪流堅守在防控檢查站,從未中斷。
“我們村怎麼還要進出檢測這麼麻煩!”聽到一些村民不理解的聲音,張伯鏗總是主動做好村民思想工作,耐心解釋道:“現在村裏很多年輕人都復工復産了,境外輸入病例的風險也很高。一個月都挺過來了,還在乎這幾天嗎?為了大家的安全,請再等等,真的再等等吧!”
為提高村民防疫意識,張伯鏗發動經濟社組建巡邏隊,每天佩戴紅袖標,走街串巷進行巡查,發現村民聚集第一時間上前制止,查看門店復工情況,檢查店面是否清潔消毒,進出客人是否佩戴口罩、測量體溫,確保將排查觸角延伸到村社的每一個角落,有效切斷疫情傳播渠道,全力護航村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張伯鏗説:“從這裡進出的每個村民我都認識,交給其他人來守我不放心。現在村民的防疫思想開始有放鬆跡象,要時不時給他們敲敲警鐘、潑潑冷水,我説的話,他們一般都願意聽。”
黃桃生在研發新冠便攜快速檢測試劑(通訊員 供圖)
黃桃生:希望帶動更多人為科技事業作貢獻
1月22日,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遺傳病及晶片平臺總監黃桃生接到公司“新型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擬應急註冊的消息,主動請纓負責該項工作,第二天舉家驅車1000多公里從安徽返回廣州,連夜投入註冊資料整理工作。
接連幾天,他帶隊往返北京,在中檢研究院順利完成試劑盒的註冊抽檢,到完成全部材料整理申報,除了回家吃了一頓團年飯,黃桃生都全身心撲在工作上。
“對核酸檢測試劑,國家要求是‘標準不能降低、條件不能放寬’,沒有絲毫‘放水’。將以往三個月甚至半年的工作量壓縮在7天內高效高品質完成,工作量非常大,並且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影響最終的註冊審批,所以壓力非常大。但正是這個過程,堅定了我入黨的願望。”黃桃生説。
隨著疫情的發展和對新冠病毒研究認識的深入,新冠病毒檢測體系及試劑産品也在不斷發展完善。1月30日開始,黃桃生又回到了實驗室,帶領研發團隊針對不同應用場景需求,攻克新冠病毒檢測相關的研發項目,陸續開發了可以鑒別新冠病毒、甲流病毒、乙流病毒的試劑盒,以及可以同時分辨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9種常見呼吸道病原體的檢測試劑盒,現已進入試劑註冊階段。此外,適合在簡易環境下應用的新冠便攜快速檢測試劑也正在加快開發中,目前開發的試劑可以在25分鐘內完成檢測,儀器體積小重量輕,已基本完成工藝研究,現正針對穩定性進行研究,預計4月完成開發。
“現階段也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現場核酸檢測也還存在痛點,各種應用檢測試劑的研發不但不能停,還要更快一點。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示範,帶動身邊更多的人為國家科技事業作出貢獻。”黃桃生説。
李勇峰:帶領團隊清洗入境數據1829條
“疫情就是和時間賽跑,科學精準的數據就是效率,數據邏輯分析來不得半點浮躁。”李勇峰是一名年輕的網警,疫情發生之後,他毅然返穗加入疫情數據分析防控工作,帶領團隊連續奮戰,克服一個又一個的數據分析難題,大大提高了疫情數據的精準性和分析的科學性。
隨著外防輸入逐步成為中國疫情防控的重點,對境外輸入人員的國籍、入境口岸、來往國家等方面信息的統計分析也成為了李勇峰面臨的一道新難題。工作中,他發現不同部門存在信息數據不對稱的問題,於是帶領區疫情數據分析研判專班,主動協調區衛健部門和口岸辦,弄清楚這兩個部門所掌握數據的差異性,統一數據填寫標準,防止數據多重冗余,為織牢黃埔區的境外疫情輸入“防控網”奠定了堅實的大數據基礎。
截至3月26日,李勇峰帶領團隊累計清洗入庫衛健部門數據22066條,核查核準上級下發數據24569條數據,接收清洗口岸辦入境數據1829條。
“疫情發生後,尤其是入黨以來,李勇峰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上發生了看得見的變化。他駐守在單位,發揮‘傳幫帶’作用,成了局裏有名的‘小教員’。”黃埔公安分局網警大隊黨支部書記呂客説,“在他的帶動下,一批新警主動遞交入黨申請書,大隊的幾位新警也主動放棄休假參與疫情數據研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