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千里馳援 粵鄂同心 廣東援鄂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全部返粵

2020-04-10 09:14:17 來源:南方網 責編:王一凡

  木棉花開,英雄歸來!今天,堅守在湖北的最後一支廣東醫療隊——廣東省第22批援助湖北醫療隊,與廣東省援助湖北武漢醫療隊前方指揮部將返回南粵大地。從1月24日除夕夜出征至今,廣東醫療隊成為馳援湖北最早、撤離最晚的醫療隊之一。

  歲末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于“九省通衢”的武漢,突襲大江南北。1月下旬開始,武漢等地疫情快速發展。武漢危急!湖北危急!

  堅持“全國一盤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一聲號令,廣東省委、省政府火速動員、部署,在廣東與疫魔對峙較量的關鍵時刻,全省上下全力以赴,先後派出2484名醫務工作者奔赴湖北武漢、荊州等地,緊急調配各類物資,千里馳援。

  一越南嶺竭盡力,從此楚人皆親人。

  70余天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如今,荊州、武漢已先後“解封”“重啟”,花已開、疫漸散。

  廣東力度

  “救人、救人、還是救人!”

  1月18日晚,開往武漢的高鐵上,一位老人坐在餐車上,沒摘眼鏡,眉頭緊鎖,仰靠椅背,閉目小憩。這位老人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曾為“抗非”作出突出貢獻。

  疫情發生後,這位84歲高齡的廣東專家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那次小憩是他連續4日96小時奔走北京、廣州、武漢的一瞬間。經過全面摸查,他通過央視告知人們:新冠肺炎出現了人傳人的現象,且有醫務人員感染,必須儘早採取措施……拉響了疫情的警報。

  除夕夜,中央吹響戰“疫”集結號。廣東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128名隊員數小時內快速集結,連夜出發,直奔武漢。

  “我有抗擊‘非典’經驗,讓我去!”“我是重症科醫生,我上!”“我無兒無女、有姐有弟,沒負擔,我上!”在本應闔家團聚的時刻,一封封“請戰書”雪片般飛來。

  白衣執甲,逆行出征。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郭亞兵,17年前在北京小湯山醫院“抗非”,而今“老兵”再出征;鄧醫宇,曾在武漢學習工作11年的重症專家,在家鄉有難時毅然前行;陳愛蘭,來自鐘南山院士團隊,誓將“南山風格”帶到前線……

  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阻擊戰,搶救生命必須爭分奪秒。醫療隊員説得最多的是“救人、救人、還是救人!”

  首批醫療隊抵達武漢當天,迅速進行醫院感染防控等業務培訓,次日又主動要求提前進入漢口醫院,整建制接管患者病情最重的病區。

  2月10日,首批支援荊州醫療隊啟程,抵荊當日,便立即奔赴當地疫情最為嚴重的洪湖市,接管醫療救治工作,並在24小時內為其建立核酸檢測能力。

  這是一場異常艱苦的攻堅戰,調兵遣將必須精銳盡出——

  援助武漢的1903名隊員覆蓋了全省24家高水準醫院,全隊544名醫生中,高級職稱佔比超過50%;援助荊州的581名隊員中,重症、危重症學科直接相關專業者近150人。

  這是一場高強度的物資消耗戰,持續作戰必須保障供給——

  廣東備足“糧草彈藥”送往武漢和荊州,ECMO(體外膜肺氧合)、呼吸機、醫用防護服套、隔離衣、N95口罩,羽絨被、大米、蔬菜,口罩機、空調、洗衣機……精銳馳援力量的背後,是一個強大的廣東。單支援荊州,廣東便調配價值1.6億元的各類物資。一批又一批重要的醫療和生活物資解了湖北燃眉之急。

  廣東將最硬的鱗,化作荊楚大地的戰疫鎧甲。

  在武漢,截至4月9日,廣東醫療隊累計治愈出院3149人;在荊州,廣東醫療隊與同去對口支援的海南醫療隊、荊州市共同努力,于3月27日實現新冠肺炎患者在院數“清零”。

  荊州市市長崔永輝曾感動地説:“廣東援荊醫療隊在荊州疫情防控最關鍵的時刻到來,給予最權威的指導,取得最直接的效果,提供最無私的幫助。”

  廣東溫度

  危險留給自己,希望留給患者

  1月29日,告別連日陰雨,武漢迎來久違的陽光。漢口醫院內科2樓病區,馳援武漢的廣東醫療隊員上班時,也明顯感受到了病房裏的暖意。

  “吳醫生,你們從廣東趕來,能支援我們多長時間?”58歲的患者蔡小林試探著問。

  “放心!你們不出院,我們不撤離。”廣東醫療隊員、中山一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吳健鋒堅定回答。

  信心和希望是最好的良藥。醫生的鼓勵和笑容,比陽光還要溫暖。

  深夜,重病患者血壓突降、鼻腔大量出血,中山一院醫生馬仁強冒著被血沫及鼻腔分泌物噴濺的風險,抓起防護面屏就開始緊急搶救。護目鏡上滿是霧氣,他只能透過縫隙艱難觀察,憑藉深厚專業功底成功堵住出血,患者穩定下來。那一刻,他防護服下的衣服早已濕透。

  在中山三院醫療隊接管的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25床患者新冠肺炎合併不明原因大量胸腹水,中山三院醫療隊調動隊內MDT、遠程連線廣州十幾位教授會診、與同濟醫院各小組會診、與同濟醫院17支醫療隊大會診……為患者確定最優診療方案。

  他們夜以繼日,竭盡全力,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留給患者。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曾在“非典”中走過一遭“鬼門關”。此次抗疫,他是最早一批進入武漢的專家之一,也是在武漢堅守時間最長的國家級專家之一,“病人在哪,我的戰場就在哪。”張忠德説。

  3月20日,結束支援任務的564名廣東醫療隊員撤離荊州。在離開前一晚,12名廣東醫療隊員再次寫下“請戰書”再“戰”荊州,誓言“只要還有在院患者,堅決不撤!”

  他們用自己的堅守,築起患者生命安全的堅固防線。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一個老年患者行動不便,眼睛耳朵也不太好使。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重症醫學科護理組長葉遠芳端起飯盒,一口飯一口菜地喂他吃。老人家喃喃地説:“謝謝你啊兒媳婦,兒媳婦真好。”

  武漢市漢口醫院,84歲的患者李奶奶總是對人不理不睬。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護士周文姬伸開雙臂對奶奶説:“奶奶,你到我懷裏來”,奶奶就像個孩子,撲進了文姬的懷裏。

  在沒有家人的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和患者就是攜手彼此溫暖的親人。

  在疫情阻擊的主戰場,醫療隊員們無數次的忘我搶救,無數日夜的艱難守望、無數次的溫暖鼓勵,點點滴滴匯聚成廣東溫度。

  廣東經驗

  “戰法”在湖北戰場從容展開

  1月21日16時,廣州。由廣東省政府召開的首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吸引了上百家媒體關注。17年前,在抗擊“非典”疫情的戰役中,廣東創造了全世界病死率最低的紀錄。此次抗疫,廣東將如何應對?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這場發佈會上,廣東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四早四集中”清晰防控思路。

  有章有法,廣東“戰法”在湖北從容展開。抵達荊州後,廣東醫療隊迅速與荊州市聯手成立兩家市級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和洪湖市區域救治分中心,集中救治最危重患者,大幅降低重症危重症比例,讓絕大多數患者轉為輕症或痊癒出院。

  核酸檢測能力就是確診能力,就是疫情防控的核心能力。針對荊州無法快速完成核酸檢測的問題,廣東醫療隊充分發揮我省第三方核酸檢測的優勢,迅速推動荊州實現應檢盡檢,應查盡查,摸清底數,快速清零,當地新發病例從發病到診斷的平均間隔時間由8.8天下降到0.9天。

  通過遠程醫療調動廣東後方“最強大腦”為危重症患者保駕護航,是廣東醫療隊“戰時”常態,也是制勝“法寶”。

  在武漢協和西院,每週一下午,廣東醫療隊ICU團隊都會與鐘南山院士團隊開展遠程視頻會診;在荊州,廣東醫療隊實行前後方診治“一個標準、一套人馬、一個系統、一項制度”,連接廣東後方和各對口支援救治醫院,不定期邀請權威專家遠程會診。

  3月6日,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士郭小雪出院時,面向鏡頭,打開一張寫滿字的A4紙,向鐘南山院士隔空致謝,因為遠在廣州的鐘南山院士等專家遠程會診,挽救了她的生命。

  廣東為湖北疫情防控“主戰場”帶來了中醫藥方案。全省各級中醫醫院共派出312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荊州。在以張忠德為首的廣東中醫專家的推動下,從第三版到第七版,中醫藥方案均被納入國家診療方案。

  “摧傷雖多意愈厲,直與天地爭春回。”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廣東醫療隊將更多的廣東經驗智慧寫在了荊楚大地上——

  面對收治病人平均年齡大、重症患者佔比高、超80%患者合併基礎病的艱難挑戰,中山三院醫療隊創新“多學科、立體、個體化綜合治療模式”,重症救治經驗獲國家專門發文推廣;

  荊州基層疾控力量薄弱,廣東醫療隊員手把手教學,傳授流行病學調查方法與思路,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流調隊伍;

  省二醫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廣東)將全國首創“感控觀察員”制度引入武漢江漢方艙醫院,被全國9支支援方艙醫院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採納……

  “莫道春光難攬取,浮雲過後艷陽天。”圓滿完成支援任務,廣東醫療隊分批回撤。此時的武漢、荊州,生活畫卷重新展開,春天的步伐已無可阻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