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中國僑都廣東江門孕育34位院士 全國名列前茅

2021-08-22 13:33:5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張琳瑞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報道(記者 朱子榮 通訊員 江軒):江門五邑是院士之鄉,以不到全國千分之一的面積,孕育了34位院士,在全國名列前茅、廣東第一。其中包括陳垣、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等,涉及人文社科、物理動力、生物化學、醫藥衛生等多個學科領域。這34位院士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2人。

  在江門,還有著一條在全國絕無僅有的道路,被稱之為江門的“星光大道”,亦是濃縮了江門百年發展足跡的厚重見證,它就是我國第一條以兩院院士命名的路——“院士路”。院士路長約2.7km,連通了五邑大學與五邑華僑廣場,坐落在江門最為繁華而充滿活力的區域。這裡不僅有熱鬧的人群和穿行的車輛,在綠樹的掩映下,道路兩邊還設立了數十位五邑籍院士的雕像,更是為路過的人們訴説著江門厚重的人才底蘊,成為了江門面向全國的一道獨特風景。

中國僑都廣東江門孕育34位院士 全國名列前茅 廣東第一_fororder_院士路兩旁分別設立江門五邑籍院士藝術塑像 周華東攝

院士路兩旁分別設立江門五邑籍院士藝術塑像。攝影 周華東

  宗師巨匠燦若群星,院士之鄉鐘靈毓秀。一直以來,五邑地區的人們都有著一種“敢闖”的精神,“走出去”成為了一代代五邑人才的人生座右銘,在激蕩的歷史歲月中,他們在不同的領域生根發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發光發熱,成為了近代以來助力中國發展、改革的重要“生力軍”。

  國勢之強由於人,人材之成出於學。江門擁有眾多院士,與五邑地區優良的學風密不可分。家家崇尚學識、人人以讀書為榮的優良傳統,改變了一個個人的命運,也改變著家鄉……

  祖籍江門的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黃乃正在參加院士路落成儀式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説:“教育是立國之本,非常重要,注重教育,首先應當注重中小學教育,中小學基礎不紮實,到了大學學習就會很吃力,我們院士之所以會取得一定的成績,和小時候打下的良好基礎分不開。”

中國僑都廣東江門孕育34位院士 全國名列前茅 廣東第一_fororder_恩平歇馬舉人村 陳立武攝

恩平歇馬舉人村。攝影 陳立武

  五邑地區都有崇文重教的祖訓傳承。在這樣的傳統熏陶下,江門也涌現了不少的舉人村、博士村。明清時,恩平歇馬舉人村學子考取功名或有官職的人有670多人,從九品至正二品的官員有430多人,其中獲舉人以上功名的有285人。近代以來,美國尼克松總統的專職飛機師梁漢一、香港著名粵劇演員芳艷芬、著名書法家梁鼎光等名人也出自歇馬村。

中國僑都廣東江門孕育34位院士 全國名列前茅 廣東第一_fororder_臺山白沙鎮西村

臺山白沙鎮西村。通訊員 供圖

  江門臺山市白沙鎮西村是著名的博士村,村子出了近50名博士,有的家庭還是“一門三博士”“兩代六博士”。除了舉人村、博士村,在五邑地區,新會古井鎮皇族村、臺山端芬鎮高原村等在培養人才方面也毫不遜色。

  縱觀五邑籍院士的成長歷程、精神特質,他們具有一定的共性:

  一是愛國為民,兼濟天下,對祖國感情深厚。在本土成長起來的,一心一意為國爭光;曾經出國留學講學的,眷戀祖國毅然回國。

  二是不畏艱難,嚴謹治學。他們嚴謹務實的治學為文之道,他們“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學術態度,尤其值得人們學習。

  三是淡泊名利,甘為人梯。他們不爭名、不圖利、不攬功,無私忘我、默默奉獻;不輕才、不掩才、不誤才,甘為人梯、提攜新人。

  這一切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在江門,良好家風家訓就是值得不斷挖掘和傳承的傳統文化。也正是在這些良好家風家訓的傳承中,江門誕生了眾多的五邑籍院士。

中國僑都廣東江門孕育34位院士 全國名列前茅 廣東第一_fororder_陳白沙紀念館。景區供圖

陳白沙紀念館。景區 供圖

  嶺南地區唯一入祀孔廟的大儒陳白沙曾作著名的《戒懶文》,規勸弟子及家族子弟要珍惜時光,勤奮做人、做事、學習而作。在詩篇中,陳白沙通過舉正面例子,讚揚了古人的勤學苦學,是成就事業的必經之道;又通過反面例子,剖析了懶惰懈怠造成的惡果。通過正反兩面的生動舉例,告誡學生勤與懶對人生事業的影響。

中國僑都廣東江門孕育34位院士 全國名列前茅 廣東第一_fororder_梁啟超故居 彭偉宗攝

梁啟超故居。攝影 彭偉宗

  梁啟超家族“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也離不開家風家訓的傳承。在400余封家書中,梁啟超常教育子女把個人努力和對社會的貢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以報效祖國。梁啟超9個子女7個留學海外,皆學有所成,無一例外回到祖國,體現了愛國家風的良好傳承。

  記者梳理髮現,江門五邑籍院士過半在境外接受高等教育及讀碩士、博士學位乃至工作過(不包括進修、作訪問學者)。他們接受了較為開放和先進的教育,接觸學習到更多新的理論知識和技術,為其事業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中國僑都廣東江門孕育34位院士 全國名列前茅 廣東第一_fororder_圖為開平碉樓 何樹炯 攝

圖為開平碉樓。攝影 何樹炯

  院士們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有強烈的愛國心。陳煥鏞、梁思成、黃本立、葉大年出生於境外而回內地工作;張佑啟、黃乃正也曾回內地工作過一段時間。薛社普、林為幹、余國琮、梁思禮、黃翠芬有相似的經歷:出生於內地,赴美國留學並獲得碩士、博士學位。

  五邑籍院士為廣東科技進步、人才培養等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陳煥鏞、黃耀祥、李紹珍等長期在廣東工作;陳國達、林為幹曾在廣東工作過一段時間。姜中宏、蔡睿賢、張佑啟等曾擔任華南理工大學的雙聘院士。陳新滋是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

中國僑都廣東江門孕育34位院士 全國名列前茅 廣東第一_fororder_五邑大學。周華東 攝

五邑大學。攝影 周華東

  儘管身處外地,五邑籍院士仍一直牽掛家鄉發展貢獻。黃本立是五邑大學的名譽教授;麥松威、黃乃正是五邑大學的客座教授,他們邀請了五邑大學化工係多位教師到其實驗室訪問、進修。梁思禮等向家鄉捐獻文物,為家鄉建設牽線搭橋。甄永蘇等在家鄉的母校建立了獎學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