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1省份經濟半年報全部出爐 廣東江蘇躋身“6萬億元俱樂部”
全國十強省份一覽
廣東十強地市一覽
近期,繼國家統計局發佈2023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全國各省份(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數據也已全部出爐。羊城晚報記者梳理髮現,各地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有喜有憂”,15省份增速跑贏全國,廣東則呈現出企穩向好的態勢,其中揭陽市更是跑出經濟發展“加速跑”。
15省份增速跑贏全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GDP為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0416億元,同比增長3.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7%;第二産業增加值230682億元,同比增長4.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0.1%;第三産業增加值331937億元,同比增長6.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6.1%。
經羊城晚報記者梳理,在納入統計的31個省份中,GDP總量排在前十位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全國經濟十強省份排位沒有變動。其中,廣東、江蘇、山東經濟穩坐前三強,分別為62909.8億元、60465.3億元、44125億元,廣東、江蘇雙雙躋身“6萬億元俱樂部”。
按産業劃分,第一産業中4省份邁入2000億元大關,分別為山東(2980億元)、河南(2308億元)、廣東(2270.95億元)、四川(2105.16億元);第二産業中江蘇(26613.4億元)、廣東(24661.44億元)邁入2萬億元大關,山東、浙江、河南、福建、湖北、四川位於1萬億元至2萬億元之間;第三産業中,廣東、江蘇位於3萬億元梯隊,山東、浙江位於2萬億元梯隊。
從實際增速來看,15個省份GDP增速跑贏全國平均水準(5.5%),分別是上海(9.7%)、海南(8.6%)、西藏(8.4%)、吉林(7.7%)、內蒙古(7.3%)、浙江(6.8%)、甘肅(6.8%)、青海(6.8%)、江蘇(6.6%)、寧夏(6.5%)、山東(6.2%)、安徽(6.1%)、河北(6.1%)、湖北(5.6%)、遼寧(5.6%),四川、北京增速與全國水準持平。
記者注意到,16個省份上半年增速低於全年目標增速,分別為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陜西、江西、重慶、雲南、廣西、陜西、貴州、新疆、黑龍江、海南。其中,一些中西部省份承壓明顯,如江西全年目標增速7%左右、上半年實際增速2.4%,廣西全年目標增速5.5%左右、上半年實際增速2.8%,河南全年目標增速6%、上半年實際增速3.8%。
從名義增量來看,10個省份GDP增量超千億元。其中,江蘇(3556.16億元)、廣東(3391.4億元)GDP增量超3000億元,浙江(2495億元)、山東(2408億元)、上海(2040.86億元)在2000億元梯隊,湖北(1756.43億元)、四川(1724.54億元)、安徽(1309億元)、北京(1269.1億元)、湖南(1065.28億元)在1000億元梯隊,GDP總量十強省份河南、福建增量未超千億元。
全國各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現如何呢?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6.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其中,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天津、廣東、福建、山東和重慶9個省份高於全國平均水準,除重慶外均來自東部地區,上海、北京更是雙雙突破4萬元大關,分別為42870元、41358元。
揭陽市成廣東增速“黑馬”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經濟數據也相繼出爐。今年上半年GDP總量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21390.17億元)、北京(20621.3億元)、深圳(16297.6億元)、重慶(14345.95億元)、廣州(14130.69億元)、蘇州(11458.4億元)、成都(10705.5億元)、杭州(9602億元)、武漢(9503.33億元)、南京(8316.92億元)。
全國十強城市成績有何亮點?從增速來看,上海(9.7%)、北京(5.5%)、深圳(6.3%)、成都(5.8%)、杭州(6.9%)、南京(5.6%)增速高於或持平全國平均水準,其中上海第二産業、第三産業增長強勁,分別實現15.1%、8.2%的增長;重慶、四川、蘇州、武漢四城增速則位於4.6%至5%之間,較全國平均水準差距也並不大。
廣東各地市成績如何?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廣東全省GDP總量前十的地市分別為深圳(16297.6億元)、廣州(14130.69億元)、佛山(6070.77億元)、東莞(5262.1億元)、惠州(2545.45億元)、珠海(2063.29億元)、茂名(1831.23億元)、江門(1826.69億元)、中山(1811.38億元)、湛江(1745.04億元),中山GDP總量反超湛江。
從名義增量來看,6個地市GDP增量超百億元。其中,GDP增量超千億元的城市僅有深圳(1280.69億元),廣州(696.89億元)、佛山(322.98億元)、珠海(156.51億元)、惠州(138.26億元)、中山(113.39億元)突破百億,其他地市在13.37億元至95.63億元之間,其中茂名增量僅為13.37億元。
從實際增速來看,4個地市GDP增速高於或持平于全國平均水準,11個地市增速高於或持平于全省平均水準(5.0%)。其中,揭陽(7.6%)、深圳(6.3%)、汕尾(5.6%)的經濟增速位居前三,剩下的八城分別為中山(5.5%)、梅州(5.3%)、佛山(5.2%)、汕頭(5.2%)、惠州(5.1%)、珠海(5.1%)、江門(5.0%)、河源(5.0%)。
揭陽為何如此亮眼?記者注意到,GDP增速全省第一的揭陽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達到21.1%,其中,先進製造業增長94.6%,重工業增長92.5%。在這一增速背後的是,揭陽綠色石化、風電兩大支柱産業的快速發展,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通用電氣海上風電設備製造、藍水海洋裝備製造等項目接連投産,支撐了當地製造業的快速發展。
如今,在全省範圍內,重大項目拉動帶動作用明顯。2023年廣東省安排省重點建設項目1530個,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上半年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841億元,完成進度58.4%,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汕頭至汕尾鐵路、惠州至肇慶高速公路白雲至三水段、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項目等在建項目正成為廣東發展“加速器”。(文/表 羊城晚報記者 許張超 實習生 黃筠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