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殺出一匹“黑馬”,為何是它?
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經濟的走勢舉世關注。日前,廣東各地市相繼公佈了上半年成績單,在一眾優等生中,一匹“黑馬”的身影值得關注——
今年上半年,珠海實現GDP2063.29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本外幣存款餘額等多項指標增速在珠三角9市中均排名前三,展示了強大的發展韌性。
作為珠三角土地面積最小、常住人口最少的城市,珠海何以位居前列?復盤近年來的經濟數據,我們發現:如今的珠海,似乎已經告別曾經的迷茫,找到了“關鍵變數”:
依託全國唯一與港澳路橋相連的區位優勢,“小而美”的珠海,向內,紮實重塑産業、不斷突破自我;向外,擁抱大橋紅利,加速集聚各種創新資源。經濟醞釀“起飛”的背後,其城市氣質,也一步步朝著更具活力、更高品質的方向改變。
當區域競合進入下半場,現在,或許該是重新打量珠海的時候了!
何以奮進
珠海是一座被“偏愛”的城市。
1980年,珠海經濟特區誕生。南海之畔的小漁村一躍登上了歷史的大舞臺。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珠海以“殺出一條血路”的決心和勇氣,實現了經濟和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特別是在過去10年間,珠海地區生産總值從2013年的1780.87億元躍升到2022年的4045.5億元,年均增長7.7%,分別高於同期全國和全省年均增速1.5個和1.3個百分點,在珠三角排名第一。
今年上半年,珠海以穩求進,以5.1%的增速,再次跑贏全國、全省平均水準。
不斷躍升的,還有珠海在國家大局中的戰略地位。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珠海一躍成為內地唯一與港澳路橋相接的城市;4個月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澳門-珠海與香港-深圳、廣州-佛山一道,被定位為大灣區三大極點;2021年3月,《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珠海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的意見》公佈;同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運作……
至此,珠海迎來了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廣東自由貿易區橫琴片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四區”疊加的重大歷史機遇。
可以説,珠海的發展,不再僅僅關乎一地,更關乎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協調發展,決定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品質。
如何緊抓大機遇,全力書寫高品質發展這篇大文章?國家戰略的垂青外,珠海自身也咬緊牙關,以前所未有的奮進姿態,尋求新的增量。
2022年,珠海吹響“産業第一”衝鋒號,要在珠江口西岸,再造一片生機勃勃的産業森林。錨定“萬億強市”的新目標,珠海提出,力爭2025年末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突破6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突破1萬億元。
緊迫感驅使,一切都在加速。這也是珠海今年為什麼能夠穩住經濟大盤的主要原因——受益於工業增長強勁。
面對環伺的強者,上半年,珠海規上工業增加值達766.14億元,同比增長5.8%,是全省平均增速的2.88倍,僅次於佛山,位居珠三角第二位;並以41.6%的工業投資增速,居珠三角第三位。
奮鬥的精神、鏗鏘的腳步、實幹的作為,都在傳遞一個信號:珠海拼了!
一座不缺“錢”的城市
衡量一座城市成長力的尺規有很多,其中有個指標叫資金總量,即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簡單理解是指城市的吸金能力。
我們知道,資金是經濟運行的動力,也是結果。“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座城市能匯聚多少資金,一定程度上也顯示著它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
早在2021年4月末,珠海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就已突破萬億元大關,成為廣東第五個存款餘額超萬億元的地級市。截至2023年6月末,這一數值增至1.3萬億元,同比增長16.2%,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4.6個百分點,在全省排名第三。
充沛的資金活水,進一步支撐著城市各項經濟活動熱力“滾雪球式”增長。
中基協官網顯示,目前,珠海當地完成備案的股權投資基金數量已接近2000隻,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九,在廣東城市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深圳。
今年上半年,珠海新增上市公司4家,位列廣東省第三位。目前,全市共有境內外上市掛牌企業108家,其中上市公司4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60家,在全省排名第四。此外,珠海還擁有2029家上市儲備企業,已納入上市培育綜合服務平臺,其中59家企業納入上市發展第一梯隊。
《2023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聯動澳門、橫琴建設“十字門金融區”,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廣東金融發展“第三極”。
十字門中央商務區
據悉,“十字門金融區”規劃建設不斷落地,整個片區已集聚各類市場主體逾15000家,涵蓋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保理、融資租賃、專業服務等領域,初步形成了以牌照金融、跨境金融為核心,總部經濟、專業服務為支撐發展的産業生態;此外,“十字門金融區”北區的市政基礎設施已全面建成,周邊配套逐步完善。
新的風雲際會下,更多火熱的資金將在珠海匯聚,流向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個角落。
生活“熱”起來
透過數據看城市,總能觀察到許多曾不以為意的現象。
今年,恢復和擴大消費成為我國“穩經濟”的重要舉措之一。如何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各地都在出招。
快速復蘇的春風吹向消費市場,在珠海尤為明顯。今年上半年,珠海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3.57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餐飲收入增長43.8%,文體娛樂業營業收入增長643.4%。
這份“期中卷”背後,展現了珠海人的“鈔能力”:
珠海是一座“藏富於民”的城市,2022年,珠海人均GDP達16.4萬元,比廣州人均高1萬元以上,排名全省第二;從全國範圍看,珠海也要高於杭州、寧波,排名全國第13位左右。其人均可支配收入約6.3萬元/人,排名全國第16位。
除了本地人巨大的消費潛力外,珠海,也憑藉著獨一無二的濱海休閒體驗和充滿魅力的生活風尚,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今年上半年,珠海躋身全國最炙手可熱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全市接待遊客1549.4萬人次、增長227.2%,實現旅遊總收入196.84億元。
金灣華發商都
超大型海洋一站式主題樂園、建在海島上的歌劇院、聯通三地的港珠澳大橋……這些社交平臺上的高頻熱詞,成為網紅珠海的“流量密碼”。
港澳居民週末來珠海City walk也成為常態。
今年1月1日、7月1日,“澳車北上”和“港車北上”政策相繼落地實施,大大便利了粵港澳三地互聯互通。
港珠澳大橋公路口岸,港澳單牌車通關量持續攀升,僅7月份就高達12萬輛次。8月5日至6日週末期間,經該口岸出入境客流達到13.7萬人次,是近三年來的客流新高。
熱起來、火起來,向前的珠海,未來可期!(南方+記者 沈夢怡 蔣欣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