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追尋文化根脈 匯聚精品佳作 首屆“新國潮·新文創·新消費”文化展覽會開幕倒計時8天
純手工倣清代橄欖瓶(九桃五福) 作者:劉嘉鴻(國家級技能大師) 瓷胎製作者:熊國安(景德鎮手工 薄胎首席非遺傳承人)
張松茂大師的《昌江帆影》
治多縣牧民的草原生活
國風勁起,潮涌鵬城。首屆“新國潮·新文創·新消費”文化展覽會將於8月18日啟幕。四大主題展區,超500家單位參展,展品種類涉及文旅、文創、藝術、科技多個領域……“新國潮”作為現代時尚景觀中的創意呈現,將傳統文化之美和當下生活之用緊密結合,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本報今日起將逐期介紹參展單位,展現中國文化內蘊的創新力量,敬請垂注。
“風·雅·頌”陶瓷精品展
多位頂級工藝大師精品力作將亮相
展會期間特別推出的“風·雅·頌”陶瓷精品展,共有數十位國家級大師和省(市)級大師作品參展,受到大眾關注。
據了解,本次“風·雅·頌”陶瓷精品展由深圳八友文化産業集團主辦,並聯合深圳禦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景德鎮大學生陶瓷創業孵化園共同舉辦。展覽徵集了德高望重的首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徐亞鳳等頂級工藝美術大師的一批精品力作。其中,張松茂高2米的六條屏巨幅作品《昌江帆影》堪稱絕品、高1.8米的四條屏《牡丹迎春》精美絕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王採的巨幅粉彩瓷板畫《水滸一百零八將》氣勢恢弘,既是精品也是孤品;王錫良大師晚年創作的《雙壽》《相約山上看古松》《風塵三俠》作品也將震撼亮相。
除了這些老一輩大師的作品外,主辦方還根據展會特色,特別邀請了青年一代藝術家的作品參展,如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景德鎮學院青年教授鐘振華的半刀泥作品《春江水暖》,深圳市工藝美術大師、深圳市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辛莉的千件粉彩作品《飛凰》,詩書畫印俱佳的青年藝術家汪彬的作品《凝思》,頗具特色的陶藝師劉小東、黃山君聯合創作的《薄如紙》系列,景德鎮陶瓷非遺傳承人詹苑源的吉州窯系列《豹》。這些作品傳承中充滿創新,深受青年人的喜愛。主辦單位還帶來了釉色、花色、器形各異的茶盞、主人杯系列,豐富市民的精緻休閒生活。
景德鎮陶瓷大師將攜珍品參展
瓷器工藝精美 瓷胎薄如蟬翼
“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自古以來,陶瓷就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號,具有千年曆史的景德鎮瓷器更是因瓷質優良、造型輕巧而名揚天下。首屆“新國潮·新文創·新消費”文化展覽會即將開啟,來自景德鎮的陶瓷大師——國家級技能大師、江西省陶瓷藝術大師、景德鎮粉彩工筆花鳥非遺傳承人劉嘉鴻,以及江西省薄胎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熊國安屆時將攜陶瓷工藝珍品參展。
“瓷器代表著中國,也代表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它含蓄而淡雅,高貴且溫潤。”景德鎮土生土長的劉嘉鴻自幼深受地域文化的熏陶,癡迷于中國書畫及陶瓷繪畫藝術。劉嘉鴻從事陶瓷藝術創作和教學工作四十年,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何叔水先生,採用創新手法將中國沒骨花鳥畫與陶瓷繪畫有機結合,使國畫的氣韻與格調融入瓷畫創作中。此次展會,劉嘉鴻將帶來自己的多件陶瓷藝術精品與大眾見面。
為了讓陶瓷藝術得到更好的普及與推廣,劉嘉鴻還創辦了“嘉惲堂”,專門製作出品陶瓷茶杯和文創産品,兼顧藝術與實用。“我們根據‘新國潮’這一主題最新創作了許多文創産品。”近年來,劉嘉鴻一直在嘗試創作生活態、年輕態的陶瓷文創。“這件《玉兔呈祥》生肖陶瓷雕塑作品,以憨厚可愛的玉兔為主體,增添了銅錢、‘福’字等傳統文化元素,更貼近年輕人‘錢’途似錦的生活願景。近期還會推出陶瓷可樂杯,將桃子、蝙蝠等傳統紋飾運用在年輕人當下常用的可樂杯上,讓文化走進日常生活。”
手工薄胎瓷是江西景德鎮手工制瓷的極致之作。制瓷匠人在“利坯”工序中完全靠手拿捏刀具,將拉好的坯體一點點削薄,直至達到可以透光的程度,因薄如蛋殼,薄胎瓷也被稱作“蛋殼瓷”。熊國安是江西省薄胎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景德鎮傳統薄胎瓷製作技藝傳承人,從12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手工製作薄胎瓷至今,他製作的作品,厚度可僅為0.15毫米。
“做好這項技藝需要時刻保持心靜狀態,心不靜就耳不靜,耳朵不靜就聽不到利坯刀在薄薄的泥胎壁上發出的回聲。”熊國安告訴筆者,如何掌握手中的泥坯,全靠利坯手藝人的聽感、手感和心感,靠聽利坯刀在薄薄的泥胎上發出的回聲來配合手感。由於製作工藝要求精細,薄胎瓷成品率極低,相關工藝品也就更加珍貴。
陶瓷藝術家創作作品所表達的傳承,不僅是一種形式上的摹倣和延續,更是一種文化精髓的發展和藝術創作上的出新。此次新國潮文展匯聚陶瓷工藝精品、珍品,將為大眾帶來更多藝術享受。
大美治多
展“萬里長江第一縣”人文之美
作為長江源頭,治多縣山水、人文皆有文章。位於青海省玉樹州西部的治多縣,將以“萬里長江第一縣”為主題,參加首屆“新國潮、新文創、新消費”文化展覽會(以下簡稱“新國潮”文展),連結南北兩地的生態觀、文化觀和經濟觀。屆時,治多縣展區將多方位呈現治多縣生態、經濟等地域特色文化和包括畜産品、特色服飾、泥塑唐卡、手工藝品等特色地方産品,讓參展觀眾從不同角度了解大美治多。
治多縣是長江發源地,素有“萬里長江第一縣”之稱,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總面積8.06萬平方公里,處三江源國家公園和可可西裏世界自然遺産疊加的特殊地理區塊,境內雪山草原、江河湖泊等自然景觀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
同時,在長期生産生活中,世居於此的藏族人創造出獨特的“嘎嘉洛”遊牧文化,擠牛奶、磨炒麵、織氆氌、唱山歌、跳卓舞、説唱格薩爾王故事、演繹嘎嘉洛婚俗。
治多縣委副書記、縣長普措格來表示,治多縣將把歷史悠久的歌舞文化帶到展會上,讓觀眾感受藏區人文之美。其次以牧民文化為創意,老百姓感興趣的文創産品也將亮相展會。充滿牧區特色的“3R”産品,包括肉製品、絨製品與乳製品也將會被帶到展會當中,讓觀眾品嘗,展示産業上的創新與發展。
此外,展區將突出展示治多縣悠久紅色歷程及英雄人物、珍貴而獨特的山水文化與野生動植物文化、原住民的生活和生産發展建設以及其世代生存的生態智慧和遊牧傳承文化。
除了展示源頭人的風采,普措格來更希望通過這次展會,讓民眾看到不一樣的創新與創意産品,特別是各地鄉村振興領域的新思路,新模式。“這裡祖祖輩輩的老百姓為守長江源頭,經歷種種艱辛,誕生出‘可可西裏堅守精神’與改革先鋒、環保衛士傑桑·索南達傑。”普措格來還希望,通過“新國潮”文展的平臺讓更多的人去關注那一方百姓,助力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多方位促進牧民增收,讓他們安心守護源頭。(深圳特區報記者 鄭銘 潘寶儀)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