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2023南國書香節名家分享會在廣州掀起閱讀浪潮
2023-08-21 15:02:49 來源:南方日報編輯:李克軍 責編:張琳瑞

  原標題:馬伯庸、王立群、紫金陳、傅佩榮等名家分享會場場座無虛席 南國書香節名家分享會掀起閱讀浪潮

南國書香節名家分享會掀起閱讀浪潮_fororder_69429991-7ac5-46be-b947-6dfcb1777cfd

8月20日,南國書香節暨羊城書展廣州天河購書中心分會場,家長帶著小朋友前來購書閱讀,大家依著書架席地而坐,盡情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南方日報記者 張冠軍 攝

  8月20日,多位名家攜新作做客2023南國書香節,與廣大讀者分享創作心得與讀書感悟。作家馬伯庸細述了自己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淵源,學者、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立群分享了讀史心得,著名懸疑推理小説作家紫金陳表示自己從未見過這麼大規模的書展,當代著名哲學家傅佩榮以《道德經》和《論語》為例,分享讀哲學書的方法。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中,有很多文化是非常值得挖掘的。這幾年,我探索的很多素材都與大灣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包括《長安的荔枝》。”馬伯庸透露,他的下一部作品名叫《食南之徒》,也與大灣區有關。小説以西漢時期南越國為背景,是馬伯庸近年來推崇的“在歷史縫隙中尋找可能性”的一種嘗試。

  馬伯庸搜索資料時發現,南越王趙佗命人建造南越王宮之後,就在禦花園裏遷種了大量棗樹。“為什麼要栽種棗樹呢?有可能是因為來自北方的南越王趙佗想家了。”值得深研的歷史細節總是讓他感受到人生的況味。目前,這部小説正在創作之中。

  馬伯庸告訴記者,他最近一直在讀《晚清官場鏡像——杜鳳治日記研究》。杜鳳治是一位晚清時期的廣東知縣,他的日記記錄了廣東民間的豐富細節,馬伯庸説:“所以大家要留心身邊的生活,把它記錄下來。或許會有人在未來,把你的生活記錄改編成小説。”

  王立群同樣對歷史的細節深深著迷。“歷史,是人類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重要學科。”他表示,古往今來,各行各業,分門別類,都擁有歷史。人類建構歷史的目的,是為了認識自己與別人。對於中國人來説,那便是認識中國與世界。

  他觀察到,對歷史感興趣是中國人的情結:“不少國家的老百姓只關心自己的衣食住行,不太關心歷史的發展。”在他看來,中國人更加關注自身的歷史,這可能與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相關。

  作為研究《史記》的著名學者,王立群在為青少年創作《讀史記 成大器》時頗費心思,他嘗試用文學性的語言為青少年編撰一套與眾不同的《史記》:“這套書寫了三年,主要是在文學性語言的錘鍊上花費功夫。我衷心希望史學性與文學性有機結合起來,讓《史記》筆法滲入孩子們的心裏。畢竟《史記》,是‘無韻之離騷’。”

  紫金陳則為此次南國書香節帶來了“推理之王”系列圖書。“三年沒有出書了,我以為自己過氣了,結果這裡人都坐滿了。”看到簽售會現場座無虛席的場面,驚訝寫在了紫金陳的臉上:“廣東大城市的閱讀氛圍太好了,我沒見過這麼大規模的書展。”

  “推理之王”系列三部作品小説與電視劇炙手可熱,紫金陳也被稱為“中國推理小説第一人”。“粉絲”們都關心他何來這麼多的創作靈感。“創作靈感我都是靠硬想出來的。”紫金陳説,他每創作一本新書,都會躺在沙發上想幾個星期,“一直想、一直想、就會量變産生質變”。

  被問及自己與偶像東野圭吾有什麼不同時,他説:“他重視對個人情感的剖析,而我更關注社會問題的發掘。在我的作品中,《長夜難明》讓很多人産生對公平正義的嚮往,我覺得這就是很好的一個體驗。”

  在讀者心目中,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榮享有“全球華人的國學導師”美譽。在傅佩榮看來,“非哲學書”最為讀者所熟悉:它有人物、有故事、還有感慨,因此生動可讀。“我看非哲學書都要看三遍:第一遍看事實,第二遍看事實的邏輯,第三遍看人性的邏輯。”然而,拿到了讓人“頭大”的哲學經典,到底應該怎麼讀?

  傅佩榮向聽眾介紹詮釋學的觀念:讀一本哲學書之前,需要知道它“究竟”説什麼?它“想要”説什麼?它“能夠”説什麼?它“應該”説什麼?“讀哲學書需要‘經典與經驗配合’。如果哲學今天無法進行實踐,那麼這個話讀了也是沒用的。”

  當代大學生面對人生的困惑,儒家與道家的智慧又有哪些解決之道?問答環節上,有讀者問傅佩榮:大學生發現選擇的專業不是自己的熱愛,怎麼辦?

  “念大學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志趣,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大學生都是這樣。一半以上的人都跟你一樣,你擔心什麼?”在傅佩榮看來,大學只是一個“基礎訓練”,進入社會之後還要不停地學習、不停地思考,“絕不是説找到工作就停下來了,那是浪費你生命的資源。”

  傅佩榮還為當代年輕人開了一味“哲學藥方”——“認識你自己”:“人在認識自己的時候,要記得生命是不斷發展的過程,這是一輩子的事。”(南方日報記者 楊逸 見習記者 戴雪晴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