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躍居全國第一 “小巨人”躍冠 “硬實力”當家
廣東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躍居全國第一。近期,全國各省份、計劃單列市陸續發佈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廣東省共有658家企業入圍,入圍數量再創新高。
記者從廣東省工信廳獲悉,前4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廣東共有867家企業入選,加上第五批公示的企業數量,全省累計培育“小巨人”企業數量達1525家,躍居全國第一。
“廣東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集中在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前沿新材料、區塊鏈與量子信息、半導體與積體電路、先進材料和生物醫藥等戰略性産業集群,累計培育總數躍居全國第一,展現出廣東近年來科技創新實力的提升,挺起了廣東‘製造業當家’的腰部脊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區域和産業規劃部部長王福強説。
圖為珠海香洲區南屏科技工業園,多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坐落於此。 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開挂”的名單
隨著近期第五批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出爐,全國又新誕生了3671家“小巨人”。與此同時,全國前五批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突破1萬家,“到2025年培育1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目標已提前完成。
在最新公示的第五批“小巨人”企業數量分佈上,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和北京分別位列前五,上榜數量分別是795家、658家、384家、300家和243家。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第四批435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第五批的公示數量明顯減少,但廣東卻迎來了逆勢上漲。廣東由第四批的448家增長至第五批的658家,同比增長46.88%,第五批新增的企業數量,與前四批累計培育總量接近,企業培育加速前行。
加上此前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前五強省排名由此前的浙江、廣東、山東、江蘇、北京,變為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北京,分別為1525家、1505家、1457家、1064家和834家。
廣東、江蘇、浙江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大省的排位變化,離不開各省工業大市的發力。比如第五批小巨人增量最多的深圳市,310家的增量助力廣東一躍成為專精特新企業第一省。
對比5個計劃單列市,寧波、青島、廈門、大連分別為69家、39家、25家、12家,合計145家。深圳的數量是其餘4個計劃單列市數量之和的兩倍之多。放眼全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強市,深圳此次新增數量超過了北京(243家)、蘇州(230家)和上海(206家),累計培育企業數量達752家,位居全國第二。
作為創新之城,據此前的統計,深圳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年平均研發經費為3339.19萬元,研發強度為7.63%,高於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平均水準。
“隱形冠軍”之父赫爾曼·西蒙認為,自主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爬坡過坎、發展壯大的根本,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近年全球産業鏈開始重構,受外部環境影響,我國如何在高端製造上補短板、鍛長板尤為重要。”中制智庫理事長新望認為,支持、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成為各自領域的全球單項冠軍、隱形冠軍,才能最終補強廣東製造的大産業,同時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補鏈強鏈為工業強基賦能,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才可能佔據主動權。
瞄準“縫隙市場”
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的良性競爭,其本質是産業之爭,是自主創新之爭。既體現著各地産業結構不斷升級,也彰顯著産業鏈的韌性。
從産業分佈來看,廣東省第五批“小巨人”企業主要集中在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前沿新材料、區塊鏈與量子信息、半導體與積體電路、先進材料和生物醫藥7個産業集群,佔比分別達到26.14%、14.89%、6.99%、6.23%、5.93%、5.93%和5.62%。
密集扎堆于20個戰略性産業集群,廣東專精特新企業為爆發前夜的新興産業賽道提供了更多細分領域的創新支撐,“小巨人”持續迸發大能量。
機械臂來回上下運轉,配合移動機器人搬運物料。深色的盒子中的物料正是12英寸晶圓。深圳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五批上榜企業,該公司聯合創始人、産品總監趙萬秋説,“在半導體生産中,我們的機器人搬運時實現晶圓盒在機臺、電子料架、存儲倉等不同工序間的自動轉運,同時保障物料數據全流程可追溯。”
通過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在半導體領域,優艾智合正助力半導體上游晶圓生産物流自動化建設,解決積體電路生産搬運對於潔凈度、運輸穩定性等條件要求極高的痛點,並助力國內外多個知名半導體工廠實現工業物流智慧化升級。
瞄準“縫隙市場”,專精特新企業在細分領域建立競爭優勢,有效連接産業鏈中斷點、疏通堵點,撐起廣東未來的先進製造業版圖。
“對基因藥物來説,需要突破的核心技術瓶頸往往是基因遞送的環節。”雲舟生物科技(廣州)股份有限公司也是第五批上榜企業,該公司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藍田説,他們提供包括基因遞送方案的設計研發與優化、科研用載體定制和臨床用載體製備等全産業鏈服務,加速基因藥物的臨床應用,併入選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基因藥物處於發展萌芽期,發展潛力巨大。廣東正搶抓這個新機遇,引領生物醫藥産業的新一輪變革。“基因遞送服務位於基因藥物這個大産業鏈的中上游,如果能把基因遞送的産業做大做全,就能夠賦能一系列上游和下游行業,能給整個基因藥物行業帶來補鏈、強鏈的作用。”藍田認為,中國十分有望在基因藥物行業裏成長出全球領軍企業。
更進一步,通過供應鏈、創新鏈協同,專精特新企業打通大中小、上下游企業,推動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融通發展生態。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州中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聚焦于智慧工廠數字化服務和智慧用能“雙碳”解決方案,自主研發的美粧日化産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服務超過180家上下游客戶。
“我們的産品主要面向數字製造和‘雙碳’目標兩個方向。”該公司董事長張昊介紹,“我們于2012年為行業某龍頭企業部署應用了自研的‘配方流程行業智慧化生産關鍵技術’,並與用戶共同設計建設了行業內第一條國際領先的全流程連續化生産線,使其生産效率提高21.94%。”
跨越“成長的煩惱”
事實上,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並非一勞永逸,後續還會面臨復核和淘汰機制。以本次發佈的第二批“小巨人”企業復核公示名單為例,與三年前公佈名單的123家相比,復核通過名單僅有59家。而在2022年公示的第一批“小巨人”企業復核通過名單(13家),也比2019年的名單(22家)減少了約40%的企業。
“小巨人”企業復核要考察營收增長率、主營業務在營收中佔比、産學研合作機構建設情況、研發投入佔比、專利增長量等多項指標,以充分評估企業成長性、創新性及細分賽道專精性。
不過,不少企業也表示,“小巨人”企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一直面臨資金、土地和人才等要素制約。
近年來,廣東先後出臺《廣東省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實施細則(試行)》《關於開展“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2022—2025年)的通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補方案》等政策,通過政策引領、服務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等,建立完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廣東在全國首推《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掛牌上市融資服務方案》,並引導工、農、交通、郵儲、光大、浦發、中信、浙商等各大金融機構,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出專屬融資産品,2022年以來,各銀行機構累計為超1.1萬家次專精特新企業新增融資超1500億元。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機構源源不斷的賦能支持。”特創科技董秘趙會才坦言,電子電路製造行業競爭極其激烈,尤其是近年來計算機、消費電子、新能源領域的高速發展,市場更是進入爆發期,特創科技發展需要加快産能擴張的步伐。
在專精特新企業融資服務行動計劃的支持下,建行惠州市分行為特創科技量身設計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先後通過“智造集群貸、中型企業成長貸、供應鏈金融以及項目貸款”等,為特創科技提供融資超1億元,解決企業經營週轉以及産能擴張問題。
“我們加快了發展步伐,産品線也進一步豐富,多樣化産品選擇、差異化産品佈局和一站式服務的産品戰略優勢更加明顯,目前特創科技在工業控制、新能源汽車領域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尤其是光電板、變頻器、交直流轉換器、充電樁等方面優勢明顯。”趙會才説。
展望未來,廣東如何引領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
目前,廣東省正計劃出臺政策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高品質發展,將從強化梯度培育機制、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促進數字化轉型、綠色化發展、加強品質標準和品牌建設、暢通資金融通渠道、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強化人才支撐、靈活解決土地需求、助力市場開拓、強化服務支持等11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
“計劃到2027年,培育超20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20000家左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力爭推動150家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廣東省工信廳融資促進處處長孫青林説。(南方日報記者 昌道勵 許寧寧 見習記者 曾良科 實習生 李優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