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再添3家工業互聯網國家級雙跨平臺 製造業再迎“最強助攻”,將加速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賽意信息數字化示範産線。 供圖 受訪者
在近日舉行的2023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佈2023年新增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下稱“雙跨平臺”)名單,總部位於廣東的賽意谷神(隸屬於賽意信息)、天翼雲(隸屬於廣東億訊科技)、金蝶星域(隸屬於金蝶軟體)入選,新增數量位列全國第一。
在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中,國家級雙跨平臺是含金量最高的。從2019年開展遴選工作以來,國家級雙跨平臺達51家,而廣東就高達10家,總數亦位居全國第一。
當前,廣東提出“製造業當家”,把製造業這份厚實家當做優做強。在一批國家級雙跨平臺的示範和帶動下,中小企業搭上數字化“快車”,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全面開花,廣東正加速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
工廠降本凸顯▶▷傳統産業加速智慧化綠色化
走進利源集團的工廠,智慧機器人正有序巡檢高壓配電室,技術人員則通過不斷刷新的看板,觀看實時變化的工業生産、環保等數據指標。
在賽意谷神平臺的助力下,利源集團通過資源綜合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加快了綠色低碳轉型。
廣東億訊科技則借助天翼雲平臺,與粵西某化工企業共同打造了5G智慧工廠,助力企業生産效率提升13%、設備利用率提高12%、生産透明度提高33%、違規行為減少80%。
更多的生産管理環節正在被無人化取代。天翼雲憑藉AI、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火眼金睛”般識別出産線上的瑕疵及故障。相比之下,AI質檢可使用人眼無法看見的紅外測量,進而可以大幅節省人力,並提高産品生産效率及精度穩定性。
堅持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不能將其當成“低端産業”簡單退出,在廣東,一批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深入傳統産業,用數字化手段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
構築“軟實力”▶▷工業軟體邁向高端化
迷你電飯煲、“一人食”電燉鍋……憑藉“網紅爆款”出圈的小熊電器,從2015至2022年,營業規模由7.25億元增長至41.18億元,這背後,全面的數字化應用成為企業保持強大而鮮活品牌競爭力的重要推動力,在賽意谷神的助力下,小熊電器全面革新了企業的管理模式,打造了更加靈活、更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
廣東以製造業立省,製造業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戰場。隨著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自主工業軟體成為競爭的新賽道。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增的2家雙跨平臺賽意谷神和金蝶星域,都致力於助力工業軟體破局發展。
在軟體領域,儘管工業軟體只佔很小比例,卻是工業製造的“大腦”和“神經”,堪稱工業領域的“皇冠”。歐洲市值最高的企業,既不是西門子也不是大眾,而是一家引領工業4.0的德國工業軟體公司SAP。這就是工業軟體企業的魅力。
在廣東,一批軟體企業正在崛起,改寫廣東工業互聯網領域“重硬輕軟”的生態局面。數據顯示,廣東軟體産業規模已經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2023年一季度,廣東省實現軟體業務收入4437.6億元,同比增長16%,高於去年同期9.9個百分點,為推動廣東省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作出了有力貢獻。
“廣東企業運用逆向思維,從應用場景出發,推動管理軟體反向延伸至控制軟體、設計軟體等領域,實現工業軟體高端化發展。”賽意信息董事長張成康説,隨著信創産業的崛起,一批本土軟體企業還陸續走出國門,為全球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
深入産業鏈▶▷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截至目前,包括樹根互聯、工業富聯、華為、騰訊等在內,總部位於廣東的國家級雙跨平臺數量已達10家。按照《廣東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5年)》,預計到2023年打造5家左右國家級雙跨平臺。這意味著,廣東提前完成了該項任務,廣東製造業迎來“最強助攻”。
雙跨平臺的一大職責是賦能産業鏈協作,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通過“大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用平臺”,推動中小企業加速數字化。然而,中小企業一直面臨缺技術、缺資金、缺人才等困境。雙跨平臺針對上述痛點和難點展開了一系列探索。
“中小企業融資較難,但它們反而是最缺錢的,甚至有了訂單都接不了。”金蝶軟體副總裁劉仲文表示,工業互聯網平臺對接企業和金融機構,工業大數據構建了“信用資産”,星域工業互聯網已經貸出去超過1000億元,八成企業在一天內就可以收到款。
今年8月,金蝶聯合各地政府、協會,面向全國中小企業開展“億元補貼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每家企業可領1萬元。
政企聯手,廣東製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匯聚起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向“新”力。根據廣東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將推動超過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家企業“上雲用雲”降本提質增效,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産業生態。
培強育新雙跨平臺的同時,廣東各地同步打好梯次培優“團體賽”,形成市級平臺、省級平臺、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平臺、國家級雙跨平臺梯次成長體系。
目前,廣東在全國首創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産業生態供給資源池,引進培育510家優秀工業互聯網平臺及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開展16個産業集聚區數字化轉型試點。
廣州計劃到2025年,分類分級培育50個左右技術水準高、支撐能力強、服務範圍廣的“四化”平臺,以及打造200家左右“四化”試點示範企業;佛山截至今年一季度共打造出了48家示範工廠、146個示範車間、百餘個標杆項目,以標杆企業引領數字化轉型。
數字浪潮下,全球製造版圖正在改寫,一幅“智改數轉”的藍圖徐徐展開,廣東的機遇就藏在數字化中。(南方日報記者 郜小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