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平安廣東建設工作會議召開,廣州市和天河區被頒授2022年度“一星平安鼎”和“二星平安鼎”,廣州市在會議上作經驗交流發言。據悉,按照相關規定,在省委平安廣東建設領導小組組織開展的平安廣東建設考評中,對平安建設考評連續3年獲評優秀等次的地級以上市、縣(市、區)頒授“平安鼎”,此後每連續3個年度獲評優秀等次的,在此基礎上增加一顆星頒授“平安鼎”以表彰先進、激勵先進。
廣州市獲頒授“一星平安鼎” 供圖 廣州市政法委
近年來,廣州市認真落實平安建設工作部署要求,以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為目標,在高品質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堅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全力以赴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工作,全市案件警情、刑事立案數實現連續5年同比下降,群眾安全感10年一直保持在高位,連續6年獲評平安廣東建設考評優秀,並三次折桂。
榮譽所至,踔厲奮發,全市平安建設者、守護者對新起點上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廣州信心滿懷、步伐鏗鏘。會後,廣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孫太平第一時間分享了參加會議的感受,表示要認真學習貫徹會議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上來,把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廣州充分體現在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實踐中。
會議的召開,在全市平安建設戰線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會議精神,牢牢把握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廣州的正確方向。天河區委書記陳加猛表示,“沉甸甸的榮譽意味沉甸甸的責任。新的起點上,我們將再接再厲、加壓奮進,把握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的區情特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不斷提高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水準,加快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天河,更好服務保障高品質發展。”“今年以來,廣州公安緊扣突出違法犯罪,紮實推進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有力提高了人民群眾安全感。”市公安局副局長楊炳升表示,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嚴厲打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突出違法犯罪,深化治安重點地區和重點領域治理,為高品質的平安廣州貢獻公安力量。“市司法系統將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影響群眾安全感、幸福感的突出問題,以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大調解’格局形成新時代‘楓橋經驗’和‘浦江經驗’的廣州實踐。”市司法局副局長譚祥平表示。
值此中秋、國慶雙節將至,全市相關職能部門正高標準嚴要求落實平安廣東建設工作會議要求,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確保人民群眾度過歡樂祥和、平安有序的假期。“交通部門將強化應急處突和值班值守工作,在做好高快速路保通保暢工作同時,督促企業切實履行安全生産主體責任,防範重特大事故發生。”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沈穎表示。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劉瑜梅表示,節日期間,將聚焦旅遊景區、文旅活動、公共文化場所等安全,緊盯關鍵環節,做足安全防範、應急處置等各項工作。“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堅決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同時做好特種設備安全、工業産品品質安全等市場監管領域安全監管各項工作。”市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專業市場委員會專職副書記古麗英錶示。
“平安”二字,簡單又質樸,寄託了人民群眾的美好願望和殷殷期盼,也蘊含著社會大局安全穩定的方方面面。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局長沈小革表示,平安廣東建設工作會議描繪奮進藍圖,要對標部署要求,進一步推進專職網格員隊伍“十統一”建設,深化網格化信息系統應用,發揮好網格發現及時、處置快速、解決有效的優勢,著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我們要繼續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制度優勢,積極培育支持社區社會組織、慈善組織、志願服務組織發展和參與平安建設,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為廣州築牢穩定根基。”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謝志斌表示。白雲區委政法委書記陳玉雲表示,作為廣州面積最大的中心城區,將立足“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鎮街、矛盾不上交”工作目標,持續優化“區—部門—鎮街—村居”四級協調聯動和N個調解組織共同參與的“4+N”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創造更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黃埔區委政法委書記陳鴻欽表示,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高標準完成綜治中心提檔升級任務,不斷提升綜治中心實戰效能,持續夯實平安建設的基層基礎。“城市英雄奉獻大愛,我們的城市不會忘記。廣州將始終積極倡導、營造見義勇為的社會氛圍。讓每個人都樂意為平安廣州貢獻一份力量。”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理事長蔡巍表示。
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余向陽表示,平安廣州建設要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構建“一盤棋”格局,凝聚全市資源力量,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勝勢,鍛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新時代廣州政法鐵軍隊伍,以高水準平安護航高品質發展。(文 農秋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