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串聯紅色文化資源 打造紅色教育課堂 深圳大鵬推進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歷史資源挖掘保護利用
學員認真傾聽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精品黨課。大鵬新區組織人事局供圖
下惠深沿海高速出口,進入大鵬土洋,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舊址前,紅色宣講隊正以土洋村英雄母親的故事為劇本排練舞臺劇;沙魚涌河北側綠道鬱鬱蔥蔥處,施工隊伍正如火如荼地改造新路……
湛藍天空和紅色建築相互輝映,一個紅色村不忘初心、升級迭代的精彩故事,正是大鵬新區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拓廣度、提精度、強力度深化紅色教育的生動探索。
大鵬半島內現有9處保存較完好的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舊址,其中包括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是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成立80週年。作為深圳紅色資源的富集地,深圳市大鵬新區始終以打造全市紅色教育集中承載區為己任,結合主題教育,在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廣東省委黨校和深圳市委組織部、深圳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的指導支持下,將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歷史研究和舊址保護利用工作列為“書記項目”來抓,推動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歷史資源挖掘保護利用、土洋“紅色村”試點建設,在史實挖掘、學術研究、舊址保護及活化利用等方面多管齊下,務求實效,讓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從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轉化成奮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標杆,推動大鵬新區高品質發展的新氣象、新作為、新成效。
拓廣度:串聯紅色旅遊資源
將紅色元素嵌入城區景觀
“土洋村的未來會煥然一新!”
攤開土洋社區的規劃圖,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土洋社區專職副書記許揚民滿懷信心,圍繞土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五條嶄新的道路正加快打造,部分道路將打造為參觀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舊址的重要紅色路線。
這是大鵬新區以村容村貌的提升為抓手,深挖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串聯紅色旅遊資源,將大街小巷變成紅色課堂的一個縮影。
紅色資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貴資源。大鵬新區把研究考證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史實和做好文物保護利用開發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統籌,為一批舊址拂去歷史塵埃,恢復歷史風采。
大鵬新區持續加快推進新區內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相關舊址保護利用和史實挖掘,精準施策,按照“保留舊貌、修舊如舊、立碑(牌)保護、提升周邊環境”總體策略思路,近遠銜接、“一址一策”進行修繕。
2023年1月29日,深圳市高品質發展大會暨2023年首批重大項目開工儀式大鵬新區分會場活動火熱啟動,以土洋紅色村建設為首的10個重大項目正式開工——土洋社區被中組部確定為紅色村建設試點單位,成為繼東門社區紅色村之後,深圳又一處全國紅色村建設試點。
大鵬新區以土洋紅色村建設為試點,在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機關舊址內,設立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紅色歷史專題展、土洋村革命烈士紀念亭,根據紅色村建設總體規劃升級改造,完成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機關舊址周邊“一中心、五條路”改造提升和紅色氛圍營造,在入口、廣場、綠道、舊址周邊等關鍵點位,圍繞發展、生態、村史、治理等內容開展紅色宣講,強化紅色文化宣傳。
同時,大鵬新區在東江縱隊北撤紀念亭、沙魚涌紅色記憶紀念館等N個紅色教學點開展紅色宣講,串聯形成紅色教育精品路線,布設“鵬遊掃碼學黨史”二維碼供黨員群眾邊遊邊學,力爭用3年時間,把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舊址群打造成為全市乃至全省黨員教育紅色旅遊目的地,將紅色資源融入城區文化,將紅色元素嵌入城區景觀,營造濃厚紅色教育氛圍,通過做好紅色文化和旅遊的“結合文章”,將“百千萬工程”與集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持續挖掘紅色資源“富礦”、做強配套設施、抓好特色項目,打造豐富的文旅業態。
提精度:活化創新紅色資源
讓紅色文化成為鮮活教材
大鵬新區聚焦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紅色資源開發,形成“八個一”(一規劃、一改造、一黨課、一論文、一書籍、一展陳、一宣傳片、一活動)開發成果,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蘊含的時代價值,豐富其思想內涵。
例如,大鵬新區強化研究規劃,赴韶關、東莞、江門等地的紅色革命遺址調研,與廣東省委黨校、深圳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等合作形成研究成果;深化學術研究,編寫《紅色的足跡》《大鵬紅色博物館》等本土紅色教育書籍;積極爭取國內知名黨史黨建專家學者參與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史實研究和論證,撰寫形成一批理論文章,由中共黨史研究權威專家撰寫的論文于近期在國內黨史研究權威刊物公開發表,省委黨校教授主筆的《論中國共産黨廣東臨時委員會的歷史地位》先後在《嶺南文史》《深圳史志》上刊發。
除此之外,大鵬新區聚合黨校、高校、社科、史志等領域專家學者和基層黨員講師等力量,研發形成以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歷史為主題的“1+N”黨課體系,打造出一批立得住、叫得響,具有“大鵬韻味”的精品教材。將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舊址作為現場教學點,打造五大主題、14條紅色教育路線,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課”,每個點均有實景和特展,還有相應主題的微黨課。目前這些示範點已作為新區黨員教育基地正式掛牌,串聯形成新的紅色教育精品路線對外開放,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生動鮮活、接地氣的紅色教材。
大鵬新區還拍攝宣傳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歷史貢獻的記錄片和短片,以話劇形式創作主題黨課《火種》,並且推出紅色詩歌、快板等系列文化産品,打造“有史可講、有景可賞、有情可感”的黨員教育新樣本,不斷擴大大鵬新區紅色資源挖掘保護利用的影響力,增強紅色文化感染力,推動紅色精神入腦入心。
強力度:黨建引領凝聚合力
紅色教育賦能隊伍建設
“土洋的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吸引了很多人慕名而來,但傳統的‘我講你聽’形式,比較乏味,大家大老遠過來,感覺不解渴。”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土洋社區黨委書記李俊文表示。
針對這些問題,大鵬新區組織人事局、葵涌黨工委及土洋社區黨委研發了“紅色堡壘·傳奇土洋”大宣講項目,策劃短片、黨課、故事、詩歌、快板、歌曲、講解系列作品40余個,並且遴選幹部、村民、學生、東縱後代等成立110余人的紅色宣講隊,特邀粵贛湘邊縱隊老戰士李強、土洋客家阿婆山歌隊隊長李秀蓮為成員,把土洋故事用詩歌朗誦、快板書、紅色故事宣講等形式錶現出來。
這是大鵬新區黨建引領、黨員示範、凝聚社區群眾力量,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以紅色教育賦能隊伍建設的生動體現。
大鵬新區立足本土紅色資源,選址土洋村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機關舊址(東縱司令部舊址)、東縱北撤紀念公園等紅色基地為黨校現場教學點,動員轄區黨員參與編寫《紅色土洋》《土洋沙魚涌紅色紀事》等紅色教育讀物,並且組織紅色志願講解活動,廣泛發動轄區青年和志願者擔任紅色講解員,通過孩子講給家長聽、家長帶著孩子學、小夥伴們齊上陣等形式,實現紅色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通過參與薪火志願講解員的活動,我對從小生活的地方又有了新的認識,我要把革命先輩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葵涌第二小學五年級學生葉宛璇説道。
今年以來,大鵬新區打造青少年“行走的思政課”特色品牌,“串珠成鏈”形成“傳承紅色基因”行、“生態文明建設”行、“弘揚先烈遺志”行、“愛國主義教育”行、“科技強國築夢”行等5條主題戶外教學路線,創新加入中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宣講、詩歌朗誦、紅色歌曲、快板書、地方戲、宣傳片等載體形式,做到有情可述、有景可感。
大鵬新區找準紅色資源與黨員教育工作、特色文旅發展的結合點,持續用好“行走的思政課”“小小紅色宣講員”等賦能項目,擴大紅色教育廣度、提升紅色教育精度、強化紅色教育力度,引導黨員幹部、青少年等發揚紅色革命傳統,深入學習紅色文化、積極參與紅色主題宣講及研學等活動,在紅色歷史和實地考察中感受大鵬新區厚重的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推動紅色教育以潛移默化之勢,更好地入腦入心。(南方日報記者 鄭伊靈 通訊員 袁舒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