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應用為先,未來已來——深圳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觀察
2025-02-07 13:34:45 來源:新華網編輯:車園元 責編:王悅陽

  AI檢測一體機大幅提升車企産線效率,發佈近200個“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算力等新型生産要素基礎設施加快建設……

  2024年,“創新之城”深圳人工智能産業規模同比增長約35%,工業機器人産品産量增長31.8%,為區域經濟總量增長5.8%帶來強勁“新質”動能;2025年新年伊始,深圳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提升源頭創新能力等舉措。

  在深圳,創新更有力、應用更豐富、生活更便利,新的城市未來正不斷走近。

  讓産業更大,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

  深圳前海,記者近期在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思謀科技的展廳看到,長寬高均為1米多的“小塊頭”AI檢測一體機,在製造業産線上發揮“大用場”。

  公司創始人賈佳亞説,AI檢測一體機已在車企産線上運行,通過深度學習、大模型等,可一次性進行超70種缺陷類型的自動識別,質檢效率提升超85%,實現95%以上缺陷分類準確率。

  “思謀已與近300家製造業企業合作,未來將助力超千家企業實現産線智慧化升級。”賈佳亞感慨,工業智慧化的發展速度、提升效率難以想像。

  近年來,隨著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發展迅速,人工智能日漸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

  在深圳,傳統製造業優勢與人工智能正在結合。2024年上半年,深圳工業重鎮寶安區人工智能産業集群産值同比增長7.6%,已集聚人工智能企業超400家。

  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丁寧説,深圳工業製造基礎雄厚、研發能力突出,“AI+製造業”成為深圳推進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到2024年底,深圳人工智能産業規模達3600億元、同比增長約35%,人工智能企業超2800家。

  讓應用更廣,賦能千行百業

  “AI+司法”拓展人工智能應用邊界;發放“訓力券”等助力企業降成本;打造“零租”孵化器,推動人工智能方向特色軟體名園建設……

  截至目前,深圳發佈四批“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涵蓋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近200個應用場景,逐步構建起覆蓋群眾服務、企業服務、城市運行、重點行業賦能的全場景建設體系。

  2024年6月,深圳法院上線人工智能輔助審判系統,推動85項流程智慧化;7月至9月,深圳兩級法院共結民商事案件8.7萬宗,同比上升31%。

  法官付璐奇在使用後説,AI助理在化解人案矛盾、統一裁判標準、規範文書製作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

  應用不斷推廣的背後,是深圳夯實人工智能頂層設計、助力産業發展走深走實的政策組合拳。

  2022年9月,深圳發佈《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産業促進條例》;2024年初,人工智能升格為深圳“20+8”産業集群中的獨立集群;2024年10月,深圳市人工智能産業辦公室首次公開亮相……

  深圳市人工智能産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應用牽引,幫助深圳人工智能企業找到更好的場景落地。

  讓基礎更牢,提升源頭創新能力

  今年1月,深圳提出加大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支持力度,每年投入最高3億元,聚焦人工智能的數學原理、基礎架構、核心演算法等前沿方向和相關重點領域,開展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

  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深圳不斷加快人工智能平臺建設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硬實力”不斷增強。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深圳的鵬城實驗室,匯聚全國科研力量,在網絡通信領域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

  全面自主可控的E級(百億億次)人工智能算力平臺“鵬城雲腦Ⅱ”,已支撐近千個國産人工智能模型訓練任務與人工智能演算法發佈;“鵬城·腦海”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構建涵蓋中文、英文及50余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語種的多樣化工具集,向全球開源開放……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説,在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國已經有了與世界同步發展的實力,要加快實施“中國算力網”計劃,讓用戶像用電一樣使用算力,推動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再進一步。

  新華社記者孫飛、陳宇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