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百萬英才匯南粵”2025年N城聯動春季招聘活動(北京站)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市廣州大廈舉行。
廣州市副市長賴志鴻在發佈會上表示,廣州有施展才幹的廣闊舞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南沙開發開放、自貿試驗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在這裡交匯疊加,2024年經濟總量3.1萬億元。作為華南地區産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這裡“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很發達”,始終是奮鬥者的圓夢舞臺、創新者的豐厚沃土、實幹者的希望田野。當前,廣州正以“大幹十二年、再造新廣州”的奮進姿態再出發,加快構建“12218”現代化産業體系,智慧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等15個戰略性産業蓬勃發展,具身智慧等6個未來産業加速崛起,現代金融等8個現代服務業活力迸發。
此外,廣州有托舉人才的優厚政策,持續提升從校門到企業的全鏈條服務,對來穗就業創業的青年人才,推出“四高”“四無憂”政策待遇,在就業補貼、創業扶持等方面給予真金白銀的高額度支持;在落戶、安居等方面給予多重“無憂”保障。
同時,廣州有品質一流的宜居環境,連續七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有山水城田林湖海共融的綠美生態、一線城市中性價比極高的居住成本、大灣區優越的教育醫療、連接全球的便捷交通,潮流與古韻相融,繁華與靜美交織。
賴志鴻表示:“我們將拿出最大誠意,支持廣大青年朋友來穗就業創業、逐夢未來。”
“四高”“四無憂”政策服務體系助力引才留才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廣州在就業創業和人才政策上持續創新,打造了“四高”“四無憂”政策服務體系,吸引和留住人才。
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念介紹,“四高”是指:就業補貼高、創業扶持高、人才待遇高、培養資助高。
就業補貼高。在廣州靈活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給予每月800元、最長3年社保補貼。博士到廣州就業,可享10-20萬元安家費。另外,在黃埔區就業和落戶,按博士5萬元、碩士3萬元,再給予獎勵;在南沙區就業和落戶的全日制本科生和碩士、博士,分別再給予3萬元、6萬元、12萬元補貼。
創業扶持高。高校畢業生創立企業,可享1萬元一次性創業資助,每年6000元、累計3年的租金補貼,以及最高50萬元額度、最長3年期擔保貸款。“贏在廣州”創業大賽獲獎項目,給予最高10萬元扶持資金;2年內在廣州落地註冊的,再給予最高20萬元項目資助。入選廣州市創新創業團隊項目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項目補助。
人才待遇高。在廣州市屬單位流動站(工作站)從事博士後研究,且出站後留穗工作的,科研資助、生活補貼、安家費省市區三級疊加最高可達195萬元。新引進的急需緊缺人才、高技能人才,最高給予100萬元崗位資助。在荔灣區工作的産業人才,最高給予每年10萬元、最長3年薪酬補貼。黃埔高技能人才最高可享30萬元獎勵。
培養資助高。入選廣州市“啟航”“續航”“領航”計劃的青年博士、優秀博士、科技菁英,分別可申請5萬元、10萬元、30萬元科研項目資助。參加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最高給予3000元補貼。
四無憂”是指:落戶無憂、安居無憂、子女無憂、服務無憂。
落戶無憂。廣州市是人才落戶條件最寬鬆的城市之一,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人才,都可以直接落戶,不限名額,全程網辦,方便快捷。
安居無憂。本科以上學歷人才等,可購買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或租住人才公寓。越秀、荔灣、白雲、黃埔、增城五區的人才,還可申領購房補貼、房租補貼,或申請免費入住人才住房。
子女無憂。非廣州戶籍的博士、博士後、留學歸國人員等人才的適齡子女,與廣州戶籍適齡幼兒同等待遇參加區公辦幼兒園電腦派位,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納入政策性照顧學生範圍,享受戶籍生同等待遇。
服務無憂。省內外及港澳地區應屆高校生到南沙面試享交通補貼。博士和博士後購買家用車可享車牌補貼。市屬博物館向人才及隨行家屬免費開放。廣州圖書館提供綠色通道、活動空間、數字圖書館、免費送書上門等服務。
據介紹,4月12日,北京站招聘活動將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啟動。此次發動在穗超300家用人單位現場攬才,釋放超萬個有含金量、有競爭力的優質崗位。
此次招聘活動主要面向京津冀地區高校畢業生、博士博士後青年科技人才、海外留學歸國人才等,通過打造廣覆蓋、有特色、促共贏的人才盛會,打通産業與人才供需匹配橋梁。當日,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設1個線下招聘主會場,現場346家企業提供超1.4萬個崗位;設1個線上分會場,約1500家企業提供超4萬個崗位。
同時,設N所知名高校招聘專會場,4月13日,廣州11個區和6個産業主管部門,將走進17所京津重點高校開展專場招聘。據介紹,此次北京招聘會精準匹配産業需求與人才供給,錨定廣州“12218”現代化産業體系人才需求,圍繞生物醫藥、智慧網聯與新能源汽車、工業軟體、新型儲能等廣州的首位産業和重點行業領域,有針對性地選擇北京大學醫學院、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等重點院係、特色學科、優勢專業開展招聘活動。(文 祝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