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廣州黃埔區“埔哥志願”品牌發佈儀式暨志願者實訓基地巡山護林活動在灣區志願者交流營地舉行。黃埔區以數字化平臺和積分激勵機制為核心,推動志願服務深度融入基層治理,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多方聯動、互惠共贏”的志願服務新路徑。作為全國基層治理創新的重要實踐,“埔哥志願”不僅為區域發展注入溫暖活力,更為新時代志願服務高品質發展提供了“黃埔樣本”。
“我們要依託‘埔哥志願’數字化平臺,共同建立起以黨建為引領、以積分制管理為杠桿的‘黨員帶動、群眾主動、商圈聯動’基層治理新模式。”黃埔區委組織部負責人在發佈儀式上強調。基於這一理念,“埔哥志願”小程式應運而生,通過精準記錄服務時長並轉化為“志願積分”,構建起一套完整的激勵閉環。志願者參與助老護幼、環境美化、科普宣講等活動後,可憑積分兌換覆蓋生活消費、文化體驗等領域的折扣禮遇。活動現場,首批10家“積分折扣商家”已正式授牌,初步形成“服務—積分—回饋”的良性循環。
這一機制的創新之處在於打破了傳統志願服務的“單向輸出”模式。通過數字化手段,志願者的貢獻被量化存儲于“時光銀行”,既增強了參與者的獲得感,又帶動了商家客流與區域消費活力。正如廣州開發區黨工委組織部負責人所言:“積分不是終點,而是激發更多人參與的起點。”
活動當日,百餘名志願者在長嶺國家健身登山步道開展巡山護林行動,同步啟動的還有文藝志願服務板塊。書法展示、非遺技藝體驗、音樂賞析等文化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參與,志願服務從“單一行動”升級為“多維實踐”。“既能登山健身,又能為生態保護出力,還能傳播傳統文化,一舉多得!”志願者小昊的感言道出了參與者的心聲。
志願者在長嶺國家健身登山步道開展垃圾清理、山林維護等志願服務
在隨後的文藝志願者座談會上,廣東省博物館協會秘書長王芳指出:“文藝志願服務不僅能推動文化傳承,更能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社會和諧。”黃埔區正通過“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公眾參與”模式,將志願服務延伸至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
“我們將繼續依託志願者接待中心、傳統文化與前沿藝術交流營地等陣地,構建‘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公眾參與’的志願服務可持續發展模式,助力黃埔區志願服務事業高品質發展。同時,我們希望通過系列活動挖掘文藝志願者潛能,充分發揮文藝工作在中國式現代化社會治理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以柔性力量化解基層矛盾,以文化人、德潤人心,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注入持久活力。”黃埔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截至目前,黃埔區註冊志願者達13.6萬,培育志願服務組織700余支,累計服務時長超670萬小時。龐大的志願者隊伍背後,是精準定位、特色鮮明的組織架構。在隊伍建設方面,黃埔區已形成多支特色志願團隊:區委社工部組建的“紅棉惠愛”社工志願服務隊紮根基層提供專業服務;團區委打造的“靠埔青年”隊以青春力量點燃志願星火;區婦聯凝聚的“靠埔姐姐”巾幗隊以細膩關懷織就愛心網絡……這些定位精準、特色鮮明的志願服務隊伍,從基層土壤中拔節生長,共同編織出一張百花齊放、協同發展的志願服務網絡,為黃埔志願服務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蓬勃動力。
特別是由區直機關工委與區委組織部聯合組建的102支“第一方陣”志願服務隊,推動3400余名幹部職工下沉社區,在城市更新、綠美建設中服務超16萬人次。
鎮街層面亦創新不斷,蘿崗街道構建“4+8+N”志願服務矩陣,打造“十五分鐘志願服務圈”,設置24小時志願積分自助兌換機;文衝街道推出“手有餘香”激勵計劃,通過階梯式積分兌換制度形成閉環。多元隊伍的協同發力,讓志願服務從“零散活動”升級為“系統網絡”,為基層治理注入持久動能。
“志願精神不僅閃耀在社區,更應助力城市發展。”黃埔區低空經濟産業辦公室的胡嘉晴分享道。在黃埔這片創新熱土上,志願服務已深度融入經濟建設:黨員幹部駐企紓困、專業骨幹助力産業升級、志願者參與政策宣講……共同為黃埔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
與此同時,黃埔區以“埔哥志願”品牌為引領,搭建全域聯動的志願服務陣地,形成品牌賦能、機制創新、隊伍壯大的良性循環。未來,該區依託“十里長廊”綜合實踐帶建設,推動志願服務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
從“單向付出”到“互惠共贏”,從“分散行動”到“系統賦能”,“埔哥志願”品牌的誕生,標誌著廣州黃埔區在志願服務領域的跨越式升級。通過機制創新、隊伍壯大、品牌深化,志願服務正成為區域發展的“軟實力”和“硬支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社會治理貢獻更多“溫暖力量”。(文 張英 圖 李劍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