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廣州舉辦2025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廣州主場活動暨“科學家故事會”
2025-05-31 16:27:3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傅細明 責編:趙瀅溪

  5月30日晚,第九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廣州主場活動暨“科學家故事會”舉辦。活動由廣東省科協指導,廣州市科協、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聯合主辦。

廣州舉辦2025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廣州主場活動暨“科學家故事會”_fororder_BILL5384.JPG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廣州灣區少年科學院”正式成立,相關與會領導嘉賓為入選2025年“廣州優秀科技工作者”的人員頒發證書。本次活動倡議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爭做建設科技強國的奉獻者、爭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創造者、爭做科技為民惠民的踐行者、爭做良好社會風尚的引領者。

廣州舉辦2025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廣州主場活動暨“科學家故事會”_fororder_LXH6697.JPG

活動現場

  活動發佈主題宣傳片《追光者》,以未來科技館為場景,通過AI互動表演《跨越千年的科學之光》,將歷代科學家的影像與現代科技成就交織在一起,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光影畫卷,將現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本次活動分為“追問者”“破壁者”“擺渡者”三個篇章,邀請不同年代、不同領域的院士大咖、科技新星、青少年學生代表,共同講述了廣州地區科學家、科創團隊勇於向科學追問,攻堅克難,以科學家精神影響激勵下一代的故事,展現了廣州地區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風貌。活動期間穿插AI互動表演、情景詩朗誦、歌曲演唱等,營造出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

廣州舉辦2025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廣州主場活動暨“科學家故事會”_fororder_BILL5326.JPG

活動現場

  追問者——科學之問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余平介紹了“夢想”號的兩個終極夢想,第一個是科學利用清潔能源可燃冰;第二個是打穿地殼,探索地球深部的奧秘,這也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

  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羅建河講述團隊在何鏡堂院士的帶領下,用創新技術化解難題、實現突破,讓改造後的奧體中心實現基礎設施、場館運營和全民健身的智慧化、低碳化,打造智慧場館新典範。

  億航智慧首席運營官王釗與現場觀眾一同暢想未來豐富多彩的低空生態場景。

  破壁者——突破之困

  港珠澳大橋工程總工程師、“國家卓越工程師獎”獲得者蘇權科現場分享,團隊在沒有經驗、先進測控手段被外國公司壟斷的情況下,如何啃下了十幾項“卡脖子”技術,用各類傳統的測量方式硬是蹚出一條路,順利完成了海底隧道建設的故事。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主任、醫院院長、眼病防治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林浩添為觀眾講述了他如何借助人工智能診療技術,打通守護人民群眾眼健康的“最後一公里”,讓千萬偏遠地區患者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頂級診療服務。

  全國先進工作者、廣州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所法醫檢驗科科長趙建,分享了他和團隊實現硅藻檢驗技術突破,讓沉默的證據“開口”,讓真相不被時間湮沒的故事。

  擺渡者——未來之光

  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融媒體中心主任周穎怡,帶領來自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廣州市執信中學等學校的科創興趣小組學生們,情景演繹了一堂沉浸式科普課,和科學家們開展了一場近距離交流。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廣東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龍眼創新團隊遺傳育種崗位專家劉成明介紹,他們帶領團隊耗費8年時間,給10萬朵雌花授粉,經過層層篩選、親子鑒定,才從69株雜交苗裏找到了唯一的“脆蜜”。

  中國科學院院士、廣州大學計算科技研究院名譽院長張景中,用十年時間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學教育理論——教育數學。張院士現場帶領青少年走進“神奇的數學王國”,一起拿起“超級畫板”,讓抽象的數學公式“活”過來,讓數學變得更簡單。他深情寄語道:“我希望未來每個孩子,都能在數字和圖形裏找到快樂!”

  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周永章帶領現場與青少年一同探尋零碳鄉村的秘密,感受中國在踐行碳中和承諾,守護綠色地球,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出的努力。

  隨著《如願》歌聲響起,老中青三代科學家完成“星辰大海 攜手追光”的儀式,象徵科技創新薪火相傳。這場融合硬核科技與人文溫度的科學盛宴,生動詮釋了“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內涵,為廣州市“12218”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注入新動能。(文/圖 廣州市科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