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屆全球智慧機械與電子産品博覽會即將在大灣區舉行 澳門珠海聯袂打造大灣區智造全球新平臺
6月23日,廣東省新聞辦舉行全球智慧機械與電子産品博覽會(以下簡稱“電子展”)新聞發佈會。記者從會上獲悉,由廣東省商務廳、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電子商會主辦的首屆全球智慧機械與電子産品博覽會將於12月4日-6日在澳門珠海兩地同時舉辦,展期3天,前兩天向專業觀眾開放,第3天向社會公眾開放。
“一展雙城”設六大主題展館
本屆電子展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産業科創綜合優勢,以“灣區智造·全球共享”為主題,以“技術風向標、全球會客廳、産業加速器”為定位,立足灣區、面向全球,打造一流消費電子展會平臺,致力於提升大灣區在全球智慧製造領域當中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展覽規劃方面,首創雙城聯動會展模式,設置6大主題展館。澳門會場以智慧電子類産品為主,聚焦基礎設施、終端設備、商業資本三個維度,設置智慧通信與物聯網館、智慧視聽與元宇宙館、創投新概念館等3個主題館,展覽面積4萬平方米,參展企業500家,主要是展覽展示衛星通訊、積體電路、新型顯示、手機、AR/VR/XR産品、可穿戴智慧設備等産品及前沿科技項目、創新成果和商業模式。
珠海會場以智慧機械類産品為主,聚焦製造、交通、生活三個維度,設置智慧裝備與工業互聯網館、智慧交通與未來出行館、智慧家居與健康科技館等3個主題館,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參展企業約500家,主要展示機器人及數字化轉型、新能源汽車、智慧駕駛、無人機、低空科技、智慧家居、智慧醫療等産品及應用。
據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介紹,本屆電子展採用“論壇+展會”模式,舉辦“1+6+N”場活動。同期配套多場專題分論壇,聚焦智慧製造、AI應用、低空經濟、智慧出行、綠色算力、産融對接等前沿熱點議題開展對話交流。新品發佈則在珠海、澳門分別舉辦,聚焦智慧家居、新能源汽車、智慧通信、無人機等重點領域,舉辦新品和創新成果發佈會,組織無人機表演、機器人大賽等配套活動,打造流量爆點,全面提升企業參展實效。
採取“市場運作、政府引導”模式辦展
“舉辦這樣一個電子展,企業有需求,廣東有條件,大灣區有優勢,正當其時。”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表示,面對當前外部形勢變化,企業參展抓訂單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特別是在消費類電子和智慧産品領域,國內現有展會還不能完全滿足企業需要,而國際上一些重要的知名展會,比如美國CES、西班牙MWC、德國IFA等知名展會的容量本身也有限,不可能全部容納數量眾多的中國企業,中國業內需要有新的承載這些企業需求的展會平臺。
廣東是全球消費電子、智慧家電、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智慧産品的産業集群高地。據不完全統計,全球40%的智慧手機、70%的消費級無人機和全國1/3的工業機器人、1/4的新能源汽車、1/5的積體電路等産品都出自廣東。廣東也培育了像華為、比亞迪、美的、廣汽、TCL、OPPO、Vivo等一批消費電子巨頭,涌現出像樂聚機器人、眾擎機器人、跨維智慧、元象科技、趣丸科技等一批人工智能新銳企業,為電子展提供了豐富的展商展品資源。
張勁松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憑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完備的産業生態、開放包容的營商環境,已成為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最密集、産業創新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科技集群創新指數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二,正大跨步邁向世界一流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在這樣的條件下,在廣東、澳門舉辦電子展,不僅有利於國內企業在家門口展示自我、連結全球,更有利於全球同行交流互鑒、共同提高,這將是一個貿易與産業互促雙強的盛會,我們支持中國電子商會高起點高品質籌辦這樣一個電子展。”
記者了解到,本次電子展,最大的改革創新就是採取“市場運作、政府引導”的模式來辦展。
市場運作上,由國際辦展經驗豐富、電子行業號召力強的中國電子商會發起和主辦,突出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創新採用澳門+珠海“一展雙城”模式,構建“1+6+N”活動矩陣,即1個主旨論壇、6大主題展覽、N場新品發佈和供採對接,匯聚國內外1000多家優質參展商,預計到會專業觀眾將超過7萬名。
在政府引導上,廣東、澳門兩地將全力做好屬地保障工作,為全球客商參展參會創造舒適、便捷、安全的環境,同時將積極動員企業參展,並且對相關展位費給予一定的支持。(記者 孫綺曼)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