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廣東最美水源地之三 | 清波映照初心!大水橋水庫的六年治水長卷
2025-07-05 17:27:04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傅細明 責編:王悅陽

  大水橋水庫,徐聞縣城的“水缸”,其安危牽動千家萬戶。回望過去六年,一場圍繞這口“水缸”的保衛戰,早已在雷州半島南端悄然展開,並因總書記的關切而獲得磅薄動能。

廣東最美水源地之三|清波映照初心!大水橋水庫的六年治水長卷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630141540

徐聞大水橋水庫

  清退與劃界:守護水源的生命線

  2021年初春,徐聞縣水務局辦公室燈火通明。一份省委巡視組的整改清單擺在案頭,直指大水橋水庫周邊土地侵佔頑疾。多年蠶食,農業種植甚至違規建築已逼近水岸,化肥農藥直滲庫區的風險如同懸劍。

  “必須劃出不可逾越的紅線!”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迅速成立。技術團隊帶著測繪儀反復校準,最終敲定:以水庫56.5米正常蓄水位線為界,線內寸土必爭。

  動員卻遇冷臉。“祖輩都在這種地,憑啥不讓?”城北鄉一位老農攥著鋤頭質問。工作組扎進周邊村落,挨家挨戶懇談。政策宣講會從村委會開到田間地頭,利弊得失反復掰開揉碎。漸漸地,抵觸的堅冰開始融化。

  “政府説得在理,這水壞了,遭罪的是咱自己人。”老農最終在退耕協議上按下手印。至2021年4月,聯合執法隊伍進場,清除違規種植,拆除侵佔建築。一條清晰的高程界樁如衛士般立起,物理隔離網隨後延伸,鎖住人畜活動的邊界。被清退的土地,再未反彈。

  截污與防禦:織密水質安全網

  水源保護,核心在截污。庫區周邊北水村、北嶺村、西村的生活污水曾是無遮無攔的威脅。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將此列為督辦重點。

  “不能再讓污水直排進庫!”縣住建局牽頭,以PPP模式撬動整縣污水處理工程。2019年6月,三個村莊的污水設施及配套管網如期建成。渾濁的生活廢水經處理後,變為汩汩清流,遠離保護區排放。與此同時,全縣垃圾收運體系加速覆蓋,“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置”鏈條打通,庫區臨時垃圾堆徹底消失。

  更大的挑戰橫亙水面——車流如織的省道S376線穿越大水橋二級保護區。危化品運輸車輛一旦泄漏,後果不堪設想。

  防護工程旋即上馬。2024年現場所見,庫區路段已築起“五道防線”:堅固的防護欄沿路伸展,導流槽將可能泄漏的污染物引離水體,應急池如蓄勢待發的衛士,警示牌紅光閃爍,視頻監控鷹眼般覆蓋全程。危化品運輸被嚴令禁止,醒目繞行標誌立於路口。一套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同步落地,定期演練,確保響應無隙。

  監測與執法:構築全天候防線

  保護水源,需“耳聰目明”。大水橋和三陽橋水庫建立起嚴密的水質監測網。環境監測人員定期採樣分析,自來水廠每日檢測關鍵指標,月度全面“體檢”雷打不動。數據實時上傳,一旦異常,預警即刻發出。

  執法利劍始終高懸。近年來,徐聞縣結合“河長制”與“清四亂”行動,重拳頻出:累計清理水庫及河道漂浮物逾6500噸;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29個;清運周邊垃圾2萬餘噸;查處涉水違法行為百餘宗,包括非法取水、排污、侵佔庫區、違建等。

  “執法不是目的,形成震懾、建立規矩才是根本。”一位參與多次聯合執法行動的幹部坦言。嚴管態勢下,庫區秩序明顯好轉。

  活水與新生:從單一水庫到韌性水網

  水源保護並非孤立工程。徐聞縣深諳此道,正以系統思維佈局未來水脈。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徐聞段)19.6公里管道鋪設已近尾聲,通水後將從鶴地水庫引入優質西江水,極大緩解本地水資源壓力。更令人期待的是城北鄉試點——雷州半島“百庫千塘萬池”輸水儲水網絡的先行區。這裡將清淤水庫10宗、加固及清淤山塘65宗、串聯1048個小水池,通過79.54公里連通渠道(含新建8.5公里)織就一張“三源三片、互濟互備”的區域水網。2024年8月動工,預計2025年9月建成,投資1.26億元。它將盤活“毛細血管”,提升雨洪蓄用能力,為農業灌溉和生態補水提供堅實支撐。

廣東最美水源地之三|清波映照初心!大水橋水庫的六年治水長卷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630141637

大水橋水庫大壩

  大水橋河則迎來更高階的蛻變。2024年5月,其“幸福河湖”項目成功入選水利部建設名錄。項目投資1.43億元,其中中央資金已到位7000萬元。藍圖已繪就:系統治理河湖、提升智慧管護能力、助力流域發展。尤其令人憧憬的是下游6.5公里“碧道”規劃——沿大水橋河(溢洪道至出海口)打造水清岸綠、白鷺翩躚的生態休閒廊道,讓母親河煥發新生。

  從2018年攻堅污染整治,到2021年清退侵佔土地;從築牢省道防線,到構建智慧監測網絡;再到如今引入西江活水、編織區域水網、擘畫幸福河湖……六年接續奮鬥,大水橋水庫年均減少水土流失58噸,年增引水量2500萬立方米,水質水量穩步提升。

  “總書記的囑託,是我們守護這方碧水的最大動力。”徐聞縣水務局一位負責人望著波光粼粼的庫區説。大水橋的變遷,是徐聞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縮影。一泓清波,不僅映照當下安寧,更承載著雷州半島南端高品質發展的明天。(文 傅岩 圖 孫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