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投産 惠州競逐全球石化産業高地
2025-07-15 17:40:51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傅細明 責編:王悅陽

  7月15日,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投産儀式在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大亞灣開發區”)舉行。這是國家重大外資項目之一,是美國企業在華獨資建設的首個重大石化項目。

  作為全球知名的能源石化公司,埃克森美孚積極佈局粵港澳大灣區。從2020年舉行“雲開工”儀式,到2023年啟動建設埃克森美孚大亞灣研發中心,再到今年乙烯裝置試生産成功,在政企雙方通力合作下,項目建設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充分體現了中國速度、廣東速度。

  合作共贏  國際石化巨頭深度佈局惠州

  大項目帶動大發展。當前,大亞灣開發區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煉化一體化規模全國前列,連續6年居中國化工園區第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將為惠州打造全球石化産業高地注入強勁動力,為廣東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産業集群提供有力的支撐。

  乙烯被稱為“石化工業之母”,是有機化工最重要的基礎原料。一期項目生産的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高附加值基礎化工原料,將廣泛應用於消費品包裝、工業包裝、衛生用品、汽車、家電等領域。隨著項目的建成,將進一步減少高性能聚烯烴的進口依賴,為粵港澳大灣區塑膠、服裝、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産業鏈提供關鍵支撐。

  以聚乙烯産品為例,採用埃克森美孚專有技術生産的産品,具有優異的強度、耐用性和韌性、易於熱封以及出色的光學特性。據介紹,一期項目的産品組合覆蓋從通用型到高性能工程塑膠多個等級,能夠滿足中國客戶在輕量化、環保、安全性等方面的多樣化需求。部分産品採用可循環再利用材料,支持更低碳排放的製品應用方向,助力客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綠色發展方面,項目環保採用預處理外置模式。配套項目綜合能源站可接收項目工藝尾氣參與燃燒,實現清潔能源綜合循環利用。

  2023年2月,埃克森美孚大亞灣研發中心啟動建設。大亞灣研發中心項目配備了北美總部以外的首個聚丙烯中試裝置,將加速差異化高性能聚丙烯的開發,專注于基礎化學研發和産品工藝開發等領域。2024年12月,埃克森美孚大亞灣研發中心行政樓投入使用。埃克森美孚研發中心的建成,將進一步賦能惠州乃至廣東省石化産業科技自強,助力廣東省石化産業高品質發展。

  “大亞灣研發中心將強化本地産業鏈協同,推動高端化工新材料在中國製造業中的更廣泛應用。”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興軍表示,期待未來共享機遇,助力華南地區現代石化産業集群發展,共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産業鏈升級換代,推動中國石化行業價值鏈向中高端發展。

  重大石化項目由於建設規模大、流程長、系統性強,優質的服務必不可少。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開發區各級政府部門對項目給予全流程、高效能的支持,成立埃克森美孚項目專班,在用地審批、通關協調、建設許可等方面提供專業服務,跑出了項目建設“加速度”。

  比如,項目從2017年5月美孚高層首次來惠考察,到雙方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僅用時4個月,刷新了惠州招商引資的歷史紀錄。項目4個月完成園區規劃修編,11個月完成轉規,一年半項目動工建設,創造了“惠州速度”“廣東速度”。

  埃克森美孚高層高度肯定惠州項目,評價該項目“建設比預期快、成本比預期低、調試試産最快”。“從接觸考察到協商談判,從項目審批到落戶建設,專班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報批材料都是按箱計算的。”大亞灣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專班為項目提供全方位服務。比如,由於時差問題,專班主動安排在晚上與外方進行溝通對接,做到“24小時不打烊”。

  專班推動項目建設管理從“串聯”向“並聯”轉變,合力解決項目落戶的實際難題。比如,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從談判、完成國家儲備項目轉規劃項目,到完成審批、開工建設,僅用時18個月,完成了原本正常需要5年時間的工作。

  項目落戶後是加快建設。專班廣集一批石化、環保、安全、工程建設、規劃、報批報建等方面專業人才,組織各部門業務骨幹、行業專家系統梳理涉及各項目建設關鍵環節的核心問題,明確時間節點、具體措施、責任單位,解決實際問題。

  “專業高效的服務體現出優質的政務環境和務實的營商理念。”李興軍表示,廣東製造業基礎雄厚,産業鏈完備,市場開放程度高,是全球領先的製造中心之一。未來將持續與廣東省、惠州市和大亞灣政府攜手合作,把握更多機遇助力廣東高品質發展。

  在政策指引下,埃克森美孚在華首筆人民幣貸款順利落地惠州。截至目前,埃克森美孚(惠州)工有限公司已與多家銀行簽署了項目貸款、流動資金貸款等相關協議,有效地支持了項目建設。

  對標一流  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開放,是惠州這座沿海城市顯著的城市特質。20世紀80年代末,惠州開啟爭取中海殼牌一期(原南海石化)項目落地征程。在數任領導班子接續努力下,2002年11月,中海殼牌項目終於打下第一樁,宣告當時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正式落地。

  大項目的“榕樹效應”迅速顯現,先後吸引帶動巴斯夫、科萊恩、三菱化學等10多家世界知名和行業領先優質企業落戶,大批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基礎好、起點高、發展快”是行業人士對大亞灣石化區的評價。

  在對標世界一流前行,大亞灣石化區積極學習新加坡裕廊、荷蘭鹿特丹、比利時安特衛普等地先進經驗,成長為國家重點建設的七大石化産業基地之一(廣東省唯一)、連續6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兩度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五星級示範基地。

  沿著石化大道中一路前行,一系列化工新材料企業映入眼簾,勾勒出一條從煉化到新材料的産業鏈,前來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有13家,呈現央企外企民企集聚發展態勢。目前,大亞灣石化區已實現煉油2200萬噸/年、乙烯380萬噸/年的生産能力,煉化一體化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世界500強和行業領先企業投資佔比近90%。”大亞灣開發區石化能源産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亞灣開發區結合石化原料供應能力、國內外市場需求及行業技術走勢制定“招商圖譜”,開展産業鏈招商,著力延鏈、補鏈和強鏈。石化區已落戶項目125宗,總投資3324億元,形成碳二、碳三、碳四、芳烴、電子化學品等優勢産業鏈。2024年,大亞灣石化區實現工業總産值2670億元,增長13.9%。

  當前,大亞灣開發區堅持以世界級高標準做好“六個一流”,建設國際一流的産業規模、構建國際一流的産業結構、建設國際一流的綜合配套、建設國際一流的創新基地、實行國際一流的管理服務、打造國際一流的安全環保,推動園區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南北深度一體化  形成優勢互補發展新格局

  距離大亞灣石化區直線距離10公里外,惠州新材料産業園正在加快建設。

  市場需求即發展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是全國最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工業門類齊全、産業規模巨大,其中汽車、裝備製造、家電、建材等行業規模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對石化新材料産品需求旺盛。惠州石化産業基礎優勢明顯,大亞灣石化區産品原料豐富,自2019年起,惠州市高標準佈局建設惠州新材料産業園,進一步拓展石化産業發展空間,集中力量建設石化能源新材料産業集群。

  目前,惠州新材料産業園規劃面積30.2平方公里,已累計完成投資超180億元,正加快打造“國內一流新材料産業基地”和“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科技創新基地”。今年4月,惠州新材料産業園成功獲省級化工園區認定,成為全省第一個新認定的化工園區。

  “一道兩管,隔墻供應。”惠州新材料産業園規劃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大亞灣石化區每年可提供130多種、近3800萬噸基礎化工原料用於延伸中下游産業鏈。目前,大亞灣石化區、惠州新材料産業園互聯互通的石化專用通道已貫通。兩個園區聯動發展日益密切,正加快形成産業集聚、原料互供、優勢互補、設施共享的深度一體化發展格局。

  近年來,惠州統籌推進“一園兩區”同頻共振、一體化發展。兩大園區共同編制全産業鏈招商圖譜和招商需求清單,緊盯行業頭部企業實行精準招商,打造新材料領域“優等生”俱樂部。數據顯示,惠州新材料産業園累計落戶産業項目40宗,總投資約474億元。今年上半年新落戶産業項目14宗,總投資113億元。

  大平臺承載大項目、帶動大發展。如今的惠州,目標更加遠大、任務更加光榮。去年7月,省委、省政府正式發佈《關於支持惠州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産業體系打造廣東高品質發展新增長極的意見》(下稱《意見》),賦予惠州“全球石化産業高地”的戰略定位。《意見》提出,到2027年,石化産業形成乙烯540萬噸、高端聚烯烴660萬噸的年生産能力,重點領域能效、水效達到標杆水準。到2035年,石化能源新材料産業躋身世界前列,建成世界一流的石化産業高地。(文 大亞灣新聞中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