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廣東如何坐穩省域低空經濟“頭把交椅”?
2025-07-16 09:46:51 來源:南方網編輯:王悅陽 責編:王悅陽

  誰掌握了天空,誰就可能掌握未來經濟的命脈。

  産業競爭的下一個超級風口正呼嘯而來。繼數字經濟、新能源車、AI之後,低空經濟——這個萬億級新賽道,正成為全球大國押注的新藍海。

  民航局預測: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蛋糕將達1.5萬億元。2035年更將增長至3.5萬億元。信號再明確不過:低空經濟連續兩年被寫入國家政府工作報告。全國近30個省份已“搶灘登陸”,將其寫入地方發展藍圖。在這場關乎未來的“天空爭奪戰”中,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東,正全力發動引擎,誓要搶佔制高點。

  廣州、深圳、珠海衝鋒在前,東莞、佛山、惠州等城市緊隨其後。全省低空基建密集落地,應用場景遍地開花——廣東正用“空域資源”這把鑰匙,重塑産業新格局。華南城市研究會創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認為,“當地面路網、地鐵網絡日趨飽和,低空開發迎來黃金窗口。”當下廣東手握三張王牌:厚實的産業家底、扎堆的創新企業、豐富的應用舞臺,民企大有可為。

廣東如何坐穩省域低空經濟“頭把交椅”?_fororder_990e150af1

億航智慧的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在廣州上空進行飛行演示

     廣深殺入全國Top10,珠三角城市群“空戰”打響

  廣東的低空家底有多厚?規模已超千億元,穩坐全國省域頭把交椅。更恐怖的是市場份額,全球每賣出10台消費級無人機,就有7台來自廣東;工業無人機更是搶下全球半壁江山市場。

  7月8日新鮮出爐的《城市低空經濟“連結力”指數(2025)》榜單,印證了廣東的“雙核”實力:深圳、廣州強勢殺入全國十強(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成都、南京、蘇州、杭州、西安、瀋陽)。

  7月11日,億航智慧的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在廣州上空進行飛行演示。在金色陽光的映襯下,飛行器與珠江新城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7月11日,億航智慧的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在廣州上空進行飛行演示。在金色陽光的映襯下,飛行器與珠江新城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國家戰略東風下,珠三角城市群徹底沸騰,一場激烈的“低空競速賽”已然開跑:

  廣州産業基礎雄厚。手握多個“全球第一”:首個飛行汽車智造基地、全球首家“製造到運營”全牌照企業(四證齊全)、國家級無人機零部件檢測中心。進入7月,廣州再放大招:召開高品質發展推進會,目標直指——今年就要快速打造一批能賺錢的“樣板工程”,讓低空技術飛入千行百業。

  深圳科技創新加持。截至2024年底,低空經濟規上企業增加值213.8億元,增速26.4%。産業鏈上企業突破1900家,從飛控、動力到整機、服務,一網打盡。深圳更狠的是:率先在全國開建低空經濟“標準大廈”,一口氣立項36項地方標準(如無人機起降場規範、飛行管理規則)。

  珠海坐擁航展IP,勢不可當。截至2024年10月,航空及配套企業73家,2023年産值155.64億元,增速27.6%!製造、飛行、保障、服務一體化格局成型。珠海發展低空經濟新目標:申報空中交通管理試點,建個“珠澳低空産業聯盟”,將澳門拉入産業升級陣營。

  東莞聚集超500家泛低空企業,提出建設“低空場景之城”。東莞還出臺專項方案,明確將低空經濟定為“新增長極”。最近更甩出一份“機會清單”:一年內打造超100個低空示範場景。

  佛山雖然低空經濟産業規模暫時靠後,但動作迅猛:政府專班、協會、企業齊上陣。已有13家企業産值破百萬元,中科雲圖、能飛航空等本土力量開始冒頭,復刻了低調的“追趕者”。

  以“廣州+深圳+珠海”“三核”驅動,東莞、佛山、惠州等城市“多點支撐”——一個覆蓋珠三角的廣東低空經濟“超級艦隊”,正加速成型。

  企業密度全國No.1,供應鏈70%不出珠三角

  厲害之處藏在數據裏:全國超三成的低空産業鏈企業,扎堆在廣東。這股“低空新勢力”,正給廣東經濟注入強勁的“空中動能”。

  看看廣州的“帶貨”能力:今年1—5月,無人機出口6134架,同比暴漲252%!其中,農業植保機佔一半以上,成為外貿爆款。

廣東如何坐穩省域低空經濟“頭把交椅”?_fororder_31357dc7f4

  廣東低空經濟的厲害之處,在於其超高的企業濃度和完整的生態圈:

  頂流軍團雲集:大疆(消費級霸主)、億航智慧(載人無人機先鋒)、小鵬匯天(飛行汽車弄潮兒)……個個都是行業響噹噹的企業。

  隱形冠軍叢生:從一塊電池、一枚晶片,到一個飛控模組、一台感測器……低空經濟供應鏈深扎廣東沃土。巨灣科技、中科雲圖等細分賽道玩家快速崛起。

  “我們70%的供應商,就在珠三角!”小鵬匯天創始人趙德力的話,道出了廣東低空經濟供應鏈的底氣。

  胡剛指出,認為,大灣區世界級的産業鏈,就是廣東玩轉低空的“地基”。汽車産業剛打完電動化、智慧化兩場硬仗,向上“飛”入低空,是水到渠成。

  更別忘了,華為、中興、海格通信這些“巨無霸”,在通信、導航、監控領域的技術儲備,隨時可以“空降”支援。再加上工信部電子五所、民航適航審定廣州分中心等“國家隊”專業護航。

  政策更是火力全開。

  2023年5月,廣東印發《推動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空域改革、超前基建、場景拓展、創新提升、製造高地五大任務清晰!目標直指2026年産業規模超3000億元。

  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肇慶等城市迅速跟進,形成全省“1+N”政策體系,為低空經濟鋪就了一條“政策快車道”。

  66億項目砸向天空,“空中的士”真要來了?

  低空經濟的本質是什麼?就是把頭頂這片天,變成能賺錢、能辦事的“新大陸”。廣東的辦法是砸錢,建!

  僅6月以來,廣東就密集審批/備案近10個低空經濟重大項目,總投資超66億元!佈局講究“多點開花,連點成網”:

  廣州增城低空科技園(12.77億元):氫能、固態電池、無人機、無人船四大領域通吃,還要建試飛跑道。

  惠州大亞灣綜合基地(5.48億元):研發測試、導航感知、安全防控、教育培訓,一站式搞定。

  東莞低空基建(3.17億元):東江通用機場、智慧起降點、城市無人機機場網、飛行服務中心……構建“城市低空神經網絡”。

  惠州仲愷産業園改造(3.2億元):舊廠房升級,修建直升機坪、無人機起降點、飛控中心,變身“低空樞紐”。

  廣州東部中心(4億元):專攻低空通信、導航、遙感等“天空基建設施”和測試中心,打造“智慧天網”……

  場景開拓雄心不止于城市。山區、海島,這些廣闊天地,正被納入一張“全域低空大網”。例如珠海依託萬山群島,探索“空+海”炫酷玩法:海島快遞、空中觀光、海空聯合巡檢……想像空間巨大!

  贏在起跑線的廣東,如何領跑到終點?

  放眼全國,低空經濟確實很“卷”。但廣東憑藉最密的企業群、最野的場景創新、最給力的政策包,已在全國領跑。

  但産業升級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光有先發優勢不夠,關鍵看耐力。

  廣東的低空經濟狂飆,是産業基礎、場景創新與政策保障的“三重奏”。它不僅是技術的騰飛,更是産業生態和城市治理能力的綜合比拼。

  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謝寶劍認為,廣東未來要保持低空經濟優勢,有五方面工作要做——

  首先,要通過制度創新,尤其是空域管理制度的創新,來為低空經濟飛得起,飛得好提供制度保障,通過改革創新來拓展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

  第二,廣東要通過全産業鏈的牽引,優化産業鏈條,尤其是在延鏈、補鏈、強鏈上,形成全産業鏈優勢,充分發揮廣東製造業基礎,紮實提高研發創新能力以及人才集聚優勢,推動全産業鏈創新;

  第三,廣東要引領低空經濟標準升級規範。在規則制定方面保持領先優勢;

  第四,不斷開拓低空經濟應用場景。不僅在交通、農業、物流等成熟領域繼續發揮它的優勢,進一步形成可推廣複製的經驗;同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開闢一些新的應用場景,包括在旅遊景區、東西岸城市形成固定的航線和航路,推動産業鏈延伸。

  第五,加強區域協同聯動,尤其是應加強和港澳聯動,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優勢,形成大灣區低空經濟共同體。

  手握“世界工廠”底蘊、敢為天下先的闖勁以及大灣區得天獨厚的工業基礎,廣東正試圖在頭頂這片新藍海,復刻其在製造業和數字經濟領域的成功。

  消費無人機賣爆全球只是開始,“空中的士”、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科幻電影場景正加速走進現實。

  廣東能否將暫時的領先轉化為長久的勝勢,成為全球低空經濟的“樣板間”?

  這場發生在百米至千米高空的産業革命,值得全球屏息期待。(南方+記者 朱紫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