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27%!上半年住宿餐飲增速領跑廣州,南沙人間煙火漸旺!
2025-07-25 17:39:3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傅細明 責編:王悅陽

  暮色下的蕉門河畔,Livehouse的鼓點穿透夏夜;新開業的花園餐廳首店,萬朵鮮花吸引遊客打卡;人才驛站旁,創意市集攤位前人頭攢動,這些潮流活力的消費場景,正共同勾勒出廣州南沙這座“年輕的城”的煙火畫卷。

  近日公佈的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1—6月南沙區住宿餐飲業以27%的同比增速領跑全市,連續兩個季度穩居增速榜首。

  這份亮眼成績單背後,是數萬年輕人“用腳投票”紮根南沙,帶動消費人氣飆升、城市煙火升騰。據官方發佈的最新數據,從去年5月至今年4月底,南沙人口增長11萬人,實有人口近130萬人。當人才“進得來、住得下、留得住”,消費市場“旺得起、燃得久”便水到渠成。而通過打造首店矩陣,積極發展假日IP與夜經濟,南沙也在積極煥新消費業態,以把握這波年輕消費新勢能。

  首店矩陣重塑商業格局

27%!上半年住宿餐飲增速領跑廣州,南沙人間煙火漸旺!_fororder_南沙3

聚星音樂餐吧

  星級美食、創意料理、網紅奶茶、音樂餐吧……今年以來,南沙聚焦首店、創新概念店、旗艦店等首發業態,幾乎每月都有不少新店開業。截至目前,南沙今年已引入45個新品牌,以“首店+”模式加速重構南沙餐飲消費版圖,帶動全區餐飲消費升級,構建“熱帶雨林”式餐飲品牌集聚生態。

  這些首店也在成為城市文化IP的孵化器。據介紹,南沙正積極推動錦粵臻品、大鵬鳥等一批聚焦本土飲食文化的餐飲首店發展壯大,並持續吸引餐飲特色品牌落戶,未來還將進一步融合疍家文化、郵輪經濟與數字科技等潮流元素,打造沉浸式消費場域。

  首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扶持。今年以來,南沙修訂出臺《廣州市南沙區促進商貿服務業高品質發展扶持辦法》,真金白銀支持住宿餐飲等服務業發展,並對引入國際品牌首店獎勵最高100萬元。借助政策紅利,越來越多創新型品牌加入南沙,商業綜合體持續煥新,消費體驗升級,大灣區“國際消費中心”雛形初現,也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結構優化與城市能級提升。

  多元IP引燃假日經濟

27%!上半年住宿餐飲增速領跑廣州,南沙人間煙火漸旺!_fororder_南沙1

居民在南沙環宇城遊玩

  今年的“五一”黃金週期間,南沙成為灣區假日消費的耀眼明星。據統計,南沙萬達、環宇城、南沙星河COCO Park等南沙區六大核心商圈假期客流總量突破14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55%,帶動酒店入住率高達85%,同比提升三成以上。

  潮流活動帶動假日消費的背後,是對青年消費群體的需求洞察。從“榴蓮嘉年華”“咖啡文化周”到“5.1折消費券”發放,政企聯手打造的特色IP活動掀起消費熱潮,也共建了“咖啡+城市”“文化+青年”“生活+創意”等文旅消費新場景。

  以“咖啡文化周”為例,活動與“圖南逍遙遊·城市微度假”音樂露營節雙會場聯動,40余個潮流品牌集結於此,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前來打卡。

  當前,“微度假”等新概念在南沙落地生根,讓假日消費煥發出別樣生機。南沙區政協副主席、商務局局長謝曉暉表示,南沙正積極推進建設濱海特色型國際消費中心城區,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吸引年輕的人,助力打造年輕的城。

  夜色經濟繪就消費新圖景

27%!上半年住宿餐飲增速領跑廣州,南沙人間煙火漸旺!_fororder_南沙2

大灣區燈會圖

  南沙星河COCO Park的集裝箱市集霓虹閃爍,化身潮玩青年聚集地標;創享灣夜市與蕉門河驛站串聯起光影長廊,250個常態化夜間攤位升騰著誘人香氣與濃濃煙火氣。今年以來,南沙著重培育特色夜間消費場景,打造“月光經濟”的灣區樣本。

  除了鼓勵鎮街以及商業綜合體依據各自獨特的定位與優勢發展夜經濟,南沙也在積極探索“文旅+消費”“賽事+消費”等夜間消費新模式。

  年初的2025粵港澳大灣區燈會帶動超71萬人次訪客,南沙也順勢推出大灣區燈會專項消費券,雙向賦能繪就“夜宴南沙”消費新場景。第二屆南沙斯諾克公開賽開幕式首夜,南沙環宇城通過配合推出系列消費活動,客流激增62%,夜經濟被賽事徹底點燃。

  以住宿餐飲為切入點,南沙正將蓬勃的消費動能轉化為深化區域合作、融合灣區消費場景的強大引擎。首店經濟的磁力、假日經濟的引力、夜色經濟的魅力在此交匯,不僅為城區品質提升注入全新活力,更驅動著南沙成為一個匯聚青年夢想、閃耀灣區光芒的消費新地標。(文/圖 文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