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東       |        大灣區        |         眼界       |        文旅       
2025賽迪百強區榜單發佈 深圳龍華區排名躍升至全國第24名
2025-08-06 17:24:54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傅細明 責編:王悅陽

  8月5日,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佈《2025年中國城區經濟高品質發展研究報告》,同步發佈2025賽迪百強區榜單,龍華區表現亮眼,排名第24位,較2024年榜單躍升4個位次。

  據了解,該榜單基於地區生産總值(GDP)超過800億元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20億元的“雙門檻”標準,採用23個綜合指標對城區進行評價,涵蓋經濟實力、增長動力、內生支撐、區域能級與共享發展等方面。

2025賽迪百強區榜單發佈 深圳龍華區排名躍升至全國第24名_fororder_2025,1

位於龍華區深圳北站城市風貌

  日前,龍華區2025年上半年經濟數據發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龍華區地區生産總值1567.11億元,為歷史同期最高值;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高於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準。其中,第二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第三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各産業協同發展,為區域經濟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從各項主要指標來看,龍華區的經濟運行呈現出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彰顯出穩健的韌性與蓬勃的活力。工業生産持續加力提速,高端製造動能強勁十足;服務業發揮了有力的支撐作用,發展質效不斷提升;固定資産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領域保持著較好的增長勢頭;消費市場活力充分釋放,各項政策的成效持續顯現。同時,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加速涌現,經濟發展向新、向優、向好的趨勢特徵愈發明顯。

  作為深圳産業大區,在産業體系方面,龍華區不斷推進優化升級,高端製造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上半年,龍華區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規上工業總産值達3111.80億元,實現建區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其中,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均超七成。

  今年以來,龍華區持續強化企業創新能力建設,構建更為完善和富有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上半年,全區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5%。其中,重點高技術領域産品産量大幅提升,積體電路、工業機器人、3D列印設備産量分別增長33.3%、26.9%、24.9%。

2025賽迪百強區榜單發佈 深圳龍華區排名躍升至全國第24名_fororder_2025,2

傑普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展廳

  招商引資是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源頭活水”,也是地區跨越發展的“動力引擎”。今年以來,龍華區赴希臘、葡萄牙、匈牙利、波蘭、塞爾維亞、羅馬尼亞、意大利等國,和京津冀、長三角、重慶、成都、合肥、哈爾濱、長春等國內重點區域開展精準招商,通過“以會招商”等方式,累計舉辦、參與境內外“雙招雙引”活動超60場。上半年,共對接超300家重點企業和機構,推動173個優質項目落戶龍華,涵蓋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等行業巨擘,註冊資本高達145億元,為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新興領域的持續發力,為龍華區新質生産力的培育注入了強大動力。在全球化佈局方面,全球首個深圳(龍華)—米蘭時尚經貿合作辦事處揭牌成立,時尚週全球品牌官網正式上線,助力中國品牌深度融入國際時尚産業鏈。新增低空經濟企業22家,尚飛航空、鳶飛數圖等企業紛紛落地龍華,推動行業總産值(營收)增長14%。低空經濟大模型(深圳)組委會正式揭牌,標誌著龍華區在新興經濟領域得到進一步發展。此外,深圳移動在龍華區發佈了全國首個複雜城市環境下的低空經濟“精品網絡+精品場景”示範區,為深圳低空經濟的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持。

  龍華區的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創新成果豐碩。2024年,3D列印研發製造商創想三維成功入選中國獨角獸企業名單;深圳市傑普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憑藉卓越的技術實力,榮獲中國工業界“奧斯卡”三大獎項;深圳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和樂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榮登2025年福布斯中國人工智能科技企業TOP50榜單。

  目前,龍華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4000家,連續9年位列全市前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增至138家,創新梯隊日益壯大。不僅如此,龍華區各類梯度認定和申報數量均取得新進展,重點“小巨人”企業新增17家,位列全市第三;專精特新“小巨人”新申報268家,位列全市第二;創中小新申報1054家,位列全市第一。(文/圖 龍華區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