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港聯動,金融賦能,沙煉成金。8月13日,廣州南沙“金融30條”專項政策宣講暨金融開放與創新發展大會在南沙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活動現場 供圖 羅仲賢
會上,《關於貫徹落實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發佈,推出88項舉措,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設力度,進一步強化南沙對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動力源的支撐作用。
一系列金融高品質發展配套政策密集推出,一批聚焦跨境金融、氣候投融資、船舶租賃等領域的重點項目集中簽約,一批産業發展載體聯合發佈,為南沙加速匯聚金融要素、深化規則銜接、建設面向世界開放門戶注入澎湃動能。全國首個期貨金融業全要素産業園——南沙期貨産業園也舉辦招商啟動儀式,並宣佈將於9月30日正式開園。
“誠邀全球金融機構、企業和人才選擇南沙、紮根南沙,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共同見證精彩。”南沙區委副書記、區長岳陽表示,南沙正深入推進“五港聯動”發展策略,其中“金融港”是關鍵一環。南沙將緊抓重大政策機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要求和省市工作部署,加快將南沙建設成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金融創新功能的承載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重要節點。
政策“施工圖”正式發佈,南沙特色金融港建設持續加碼
“南沙金融30條”發佈後,廣州市各部門及國家金融監管部門駐粵機構迅速協同聯動,在三個月內對照“南沙金融30條”編制完成《實施方案》,並在本次大會上正式對外發佈,為政策落地提供明確“施工圖”。
《實施方案》圍繞完善創新創業金融服務、加強社會民生領域金融服務、發展特色金融服務、推進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開展跨境金融創新與交流、完善金融監管機制、保障措施等7個方面,提出了88條落實舉措。這是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和《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增強南沙金融功能輻射力和帶動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國家高水準對外開放提供堅實支撐。
廣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傅曉初表示,《實施方案》逐項拆解“南沙金融30條”內容,著力推動金融創新與産業發展,充分體現最新金融創新改革政策的內容。下一步,廣州將按照《實施方案》中的88條舉措挂圖作戰,全力推動“南沙金融30條”落地見效,全力以赴爭取招引一批市場主體,落地一批金融産品與服務,形成一批案例與事例,推動“南沙金融30條”儘快轉化形成落地模式,成為支持重點産業發展、招引重大項目的有力抓手。
會上,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顧昱還介紹了南沙特色金融港建設思路。顧昱指出,南沙聚焦改革措施、平臺建設、特色金融、産業鏈投融資、金融監管等五方面,打造南沙特色金融港。
顧昱表示,為加快建設南沙特色金融港,充分承接“南沙金融30條”政策勢能,確保各項政策紅利精準落地,南沙同步配套更為完善的政策體系,從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兩方面雙向發力,加速釋放南沙金融開放創新乘數效應。針對金融産業,南沙出臺金融業高品質發展扶持辦法,從産業集聚、發展運營、辦公用房、特色金融、産業鏈發展、金融創新、金融人才等七方面,以全維度政策供給優化區域金融生態,全面提升金融業發展能級和競爭力;針對實體企業,推出“鯤鵬計劃”企業上市培育體系,以全週期服務激活資本市場動能,強化産業政策和金融政策協同,構建企業上市全鏈條培育生態。
11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南沙期貨産業園即將開園
多個項目集中簽約 供圖 羅仲賢
隨著明珠金融創新集聚區、期貨産業園等重大平臺加速建成,南沙正加快開展金融創新與交流,打造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
大會現場,中非友好經貿發展基金會項目、中信金租船舶租賃項目、氣候投融資平臺項目、跨境信用共享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集中簽約,為打造國際一流規則銜接高地注入強勁動能。圍繞推進跨境投資資金便利化流動、支持建設期貨産業園平臺、探索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便利化水準等方面,南沙區國資局與重點機構開展合作,打出深化大灣區推進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組合拳”。
此外,大會啟動了期貨産業園招商儀式。據介紹,作為全國首個期貨金融業全要素産業園,南沙期貨産業園是落實《南沙方案》及《南沙條例》的重要舉措,也是南沙“五港聯動”戰略中金融港的核心載體。“南沙金融30條”中明確要求高標準建設期貨産業園。這個位於南沙明珠灣起步區橫瀝島尖的金融地標佔地面積約4.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5.1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國性大型期貨金融業總部及國際性金融服務平臺,吸引各類期貨相關的主體匯聚,形成一個充滿活力、要素齊全的金融産業聚集區。(文/圖 南沙區宣)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