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汕頭僑批歷史文化展走進新加坡,持續寫好新時代“僑”的文章:僑批出海 鄉愁落地
“拜讀僑批策展觀,心頭顫抖淚縱橫;午夜難眠淚濕枕,潮汕故事動地天。”日前在新加坡舉辦的2025“三江出海 一紙還鄉”僑批歷史文化展上,一位馬來西亞新山老華僑在觀展後難抑激動,提筆寫下了這封深情信函。
“先輩留下的僑批,是跨越山海的牽掛,更是誠信與家國情懷的見證。”10月12日,在汕頭市檔案館分館(僑批文物館),外馬路第三小學生魏詩蕓上完僑批主題思政課後表示,將牢記僑批歷史,守護文化根脈。
2020年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汕頭視察時強調,汕頭經濟特區要根據新的實際做好“僑”的文章,加強海外華僑工作,引導和激勵他們在支持和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弘揚中華文化、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近年來,汕頭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用文化厚度托舉城市高度,堅定不移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僑務工作,切實將“僑”的優勢轉化為汕頭髮展新優勢。
文化出海▶▷
僑批搭建友誼橋梁
今年是中國與新加坡建交35週年。9月底,2025“三江出海 一紙還鄉”僑批歷史文化展在新加坡開幕並舉辦首展,展出60件新加坡與潮汕地區往來的僑批。褪色的信箋上,“寄銀五元贍養雙親”“番薯收成勿念”等字句,講述著老一輩華僑海外艱辛的拼搏史和華僑華人的家國情懷。
“信件本身不代表什麼,但它們背後有很多血汗、眼淚、艱辛。”新加坡潮州總會會長吳喬青道出了僑批背後的沉重分量。新加坡八邑會館會長吳木興表示:“這些僑批可以凝聚我們潮汕鄉親力量,回去看看家鄉的發展,尋找投資的機會。”
除了僑批展示,此次展會現場特別設計了小公園打卡區、出花園文化體驗區,潮式月餅、龍鱗裝畫冊《潮劇衣箱》、英歌槌、水布、積木文創等物品,讓海外潮人重溫鄉情。祖籍澄海的唐女士帶著孩子品嘗紅桃粿後感嘆:“味道非常地道,仿佛一瞬間回到了家鄉。”
隨著“汕頭僑批出海計劃”的推進,僑批已從“銀信合一”的家書逐漸昇華為文化符號。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僑批研究專家李志賢表示,僑批所展示的先輩奮鬥精神、擔當、責任感以及誠信精神,是值得後代年輕人學習的地方。
自2023年以來,汕頭市策劃開展“汕頭僑批出海計劃”之“三江出海 一紙還鄉”僑批歷史文化展,作為廣東省國際傳播重點項目,已成功在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隆坡、柬埔寨金邊和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地舉辦。10月13日,這一僑批歷史文化展還將走進澳門科技大學,開啟在境外高校的文化傳播之旅。
青春力量▶▷
年輕一代接續傳承
僑批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成為聯結新一代的橋梁。在汕頭,“批信字連血脈”僑批主題思政課讓約50名學子在一張張泛黃的僑批中,感受跨越山海的家國情懷。
思政課上最動人的分享,來自振盛興批局創始人曾仰梅之子曾益奮。他從情感、誠信、責任三個維度,分享了一段滾燙的家族記憶,並動情地寄語青少年:“幸福來之不易,一定要珍惜當下、好好學習,民族復興的責任就在下一代。”
魏啟峰批局第七代後人魏樂生作為家長出席時表示:“誠信、愛國、愛家、愛自己人是我們僑批人的精神。”他的女兒魏詩蕓在汕頭舉辦的“僑批新聲 青春執筆”活動中榮獲三等獎,倣照僑批樣式給遠在新加坡的曾叔公寫信,分享家鄉新貌,以實際行動延續情誼。
近年來,汕頭加快推動“僑批文化進校園”,通過開展僑批主題思政課程、創意研學、教材編寫等多樣化形式,引領青少年兒童感受僑批文化的深厚底蘊。2024年至今年9月,當地開展各類活動超650場次,輻射全市約400所中小學校(幼兒園),超30萬人次參與。
汕頭市東廈中學教師肖楊楊表示,思政課融入僑批文化的初衷,在於潮汕地區有百年僑胞奮鬥史。其中,一諾千金的誠信品格、厚重的家國情懷,正是今天青少年需要傳承和踐行的精神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思政課開展途中,恰逢30余名泰國華裔青少年到訪汕頭參加“風韻南粵”尋根夏令營,並參觀僑批文物館。一名泰國青少年到訪後深受觸動:“非常感謝有來到中國的機會,我們體驗到汕頭的文化,希望以後有機會常來這裡玩。”
科技賦能▶▷
傳統文化現代表達
英歌舞機器人送僑批,你見過嗎?在新加坡舉行的2025“三江出海 一紙還鄉”僑批歷史文化展上,這一幕讓新加坡大學生黃煒婷驚喜不已:“我看到英歌舞機器人遞送僑批,覺得很有意思,沒想到新科技也能給非遺賦予這樣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
在汕頭,以科技賦能文化傳承和創新,正成為新潮流。汕頭市檔案館的館藏僑批檔案實體達9萬餘封,是全國僑批檔案藏量最多的綜合檔案館,汕頭積極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推進僑批檔案搶救修復,加強僑批檔案的數字化工作。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在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汕頭市潮汕李家教拳係傳承中心的隊員與機器人一起舞獅、跳英歌舞、打鼓,百年騎樓裏的“傳統+科技”民俗盛宴帶給遊客驚喜。
在汕頭潮陽錄製的2025年大灣區非遺中秋晚會現場,則融合了英歌舞、笛套音樂、潮陽剪紙、潮劇等10余項非遺,並首創千架無人機與百人國樂團的跨界表演,展現“科技+非遺”的魅力。
國慶中秋假期期間,汕頭全市各景區、文化場館和公共場所推出超200項文旅活動,涵蓋非遺體驗、民俗展演、文化展覽、景區主題互動等,全市共接待遊客450.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7.18%;實現旅遊收入28.7億元,增長20.11%。
從飽含深情的紙質僑批,到數字賦能的文化創新;從老一輩的艱苦奮鬥,到新一代的精神傳承,汕頭正以多元路徑用心用情書寫著新時代“僑”的文章,不僅讓百年僑批在現代社會中重煥生機,更搭建起聯通中外、連接古今的文化橋梁。(南方日報記者 蔡沚彥)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